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揭示了中央财政管理和决算草案、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扶贫和重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部分金融机构和中央企业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深化财税领域改革、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和风险防控、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绩效等方面,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审计建议,研读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笔者认为蕴含了六种关系,需要予以关注,也需要在以后的财政审计工作中把握和借鉴。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紧紧抓住经济体制改革的这个核心问题。在财政审计中,也要坚持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着手,结合政府职能的转变,分析政府的事权范围和支出方向是否合理,判断预算分配存在“越位”和“缺位”的领域,揭示影响财政支出公平、公正的问题。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从多个方面反映了这方面的问题。在资金投向上,反映了财政部和发展改革委将部分财政资金直接投向了竞争性领域;在财政支持方式方面,指出有的地方政府投资基金运作市场化程度不高;在政府“缺位”方面,反映了限额以上项目进口设备免税确认事项取消后,有的企业仍需先缴纳税款担保金再通关。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财政审计要坚持辩证的观点,不断探索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最佳组合,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在不同领域中的作用,在促进财政资金逐步减少竞争性领域投入的同时,加大对政府投资基金的审计力度,推动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
把握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深入揭示转移支付管理存在的问题
1994年实施的分税制改革以及随后实施的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营改增后中央和地方增值税收入划分等改革,初步确定了中央和地方在财政收入方面的划分。但个别共享收入的缴库方面仍存在问题,如审计工作报告指出的部分煤炭开采水资源费未缴入国库问题。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国务院于2016年8月印发了推进中央和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清理整合与财政事权划分不相匹配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本次审计工作报告专门反映了转移支付管理不完全适应改革要求的四个方面的问题,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与专项转移支付界限还不够明晰、专项转移支付退出机制不健全、有些专项资金安排交叉重叠、有些专项转移支付管理不够严格等。特别是,审计工作报告结合专项转移支付改革新要求,指出84个专项转移支付未明确实施期限或退出条件,已明确期限的有的未按期退出,为清理、甄别已有专项转移支付提供了基础,也为以后年度的审计积累了经验。
全面有效履行政府职能,需要处理好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当前应重点关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推进情况,促进中央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有效履行职责,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反映了“放管服”改革有些具体措施尚未完全落地、21项审批认证等事项未按要求取消下放的问题。特别是将政府购买服务改革部分措施不到位作为单独的问题首次进行反映,揭示了部分中央部门未在预决算中反映政府购买服务情况。这些问题涉及到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程有关,影响到社会创造力的发挥,需要在以后的审计中从预算执行、政策落实、改革深化等方面持续关注。
把握好财政与中央部门的预算分配关系,推动预算执行的规范性
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作为预算法的立法宗旨,是现代预算制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审计工作持续关注的重要内容。其关键是预算管理权的合理配置和运用,历次审计发现的问题多体现在预算安排和执行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等方面,涉及财政部门、拥有二次分配权的发改委等部门和中央部门。在这方面,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反映了基建投资计划与预算指标之间协调不到位、中央基建投资对地方转移支付长期作为1个专项管理、财政部和发展改革委设立相同或类似专项等问题。财政的完整统一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要求,例如财政规则、支出标准和口径的规范统一。这方面问题的整改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进行解决,对财政审计而言也需要在组织方式、技术方法、审计重点方面进行探索。
把握好预算管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探索预算循环基础的财政审计
目前,现代预算制度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立,围绕预算编制、预算评审、指标下达、预算执行、支出计划、资金支付、总预算会计、决算、绩效评价、资产管理、项目库建设、政府采购等要素的配套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与现代预算制度相适应的预算循环。审计工作报告反映了预算评审及绩效管理力度有待加强、有些单位预决算编制不够准确等方面的问题。为深入揭示预算管理中的问题,需要在预算循环的基础上探索思路和方法,促进预算管理各要素的规范运作和有机衔接。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要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协调。审计工作报告客观评价了改革发展的成效和风险总体可控的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反映了部分地方政府债务增长较快、个别保险公司通过万能险等筹资入市等影响财政金融风险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和风险防控的建议。由于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跨领域传染的快速性,必须牢固树立国家总体安全观,持续关注各领域的风险隐患,通过揭示问题倒逼改革的深入。(肖振东)
(本文内容有删节)
来源:中国审计报
版权
说明:
如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谢谢!
更多精彩内容
可向
公众号
回复
关键词:
内控
|
2016版《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修订版》
会计 |
史上最全IPO审计的财务问题及其规范方法
报告 |
新审计报告准则发布,你做好准备了吗?
笔记
|
做财务总监十年,总结出98条精华笔记!
四大
|
都闪开,说到黑「四大」谁有我专业
审计
|
内部审计中常见的会计舞弊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