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传媒头条 ,影视独舌 ,新浪娱乐
近日,编剧宋方金“卧底”横店带回一线实录中太多影视行业特别是表演领域的乱象——
演员“对着空气演戏”,一场30多人的戏全部是替身在演、年轻演员大多不背台词、演戏就是在演一些“表情包、剧组“小鲜肉中心制”、导演基本不说戏……
宋
:在最近几年您拍过的这些戏里,这些男女一号基本上没有能背下词来的?
演员
:有。老演员能背下来,陈宝国就能背下来。一遍不行,然后说,对不起,错了,我再来。然而现在有很多不背的。
宋
:宝国老师属于老一辈的,年轻一辈没有能背下来的吗?
演员
:基本上背的都少。多数不背。我们那些年拍戏,都是提前多少天到剧组读剧本;读完剧本,然后导演阐述;导演阐述完了以后,大家都认识了,比如你演什么、我演什么,你对故事是有一个了解的,人物关系等各方面,你都可以掌握了,然后再去看剧本。最后你会一个意识,你意识你是在一个创作的氛围当中。
现在是什么呢?有很多演员,一边在这边干这件事,又去那边干那个事,心根本就不在这儿。让他们在一个剧组里全身心去演一个人物,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来了以后,就说,来吧,拍。就是一个脸
。
演员
:别人提啊。提词。别人说一句,他说一句;别人说一句,他说一句,现在不是一个个例,大部分年轻演员都这样。当然,老一辈偶尔也有,g演员,2005年我跟他拍了一部戏,那时候没有替身。他下飞机,大家都等着他,那是我跟他拍的第一天戏,我是一直在等他。
来了以后,开拍。他说一句,底下那个助理说一句,我也觉得很奇怪,导演没吱声,总是说,来,再走一遍,走了十一遍,最后这个演员走的过程中背下来了。
导演的意思就是要他背下来。那时候不允许不背台词。你不背,导演会想办法控制
。现在这种现象太正常了。
宋
:像这些替身,都是哪里来的呢?也是学表演的吗?
演员
:都是学表演的。在剧组是跟组的,一个月四五千块钱。跟组时,找一个形象、胖瘦、感觉都差不多的来演。便宜嘛。
宋
:外界传说有些男女一号在剧组里只见了十几天,据你了解有这现象吗?
演员
:这个事我不是很清楚,我觉得十几天有点夸张。有一部戏,男女一号见面的时间确实很短。只能说很短。副导演说,没办法嘛,他俩就签了这么长时间。老板就喜欢他们,卖就卖他们。大几千万,上亿的也有。
我不是瞎说的,一个副导演跟我这样聊的。我说,我没看到过她啊?副导演说你看不到,
她主要的戏是跟男一号演表情包,像我们跟她有戏的,全是替身
。
以前演戏真不是这样。任何演员都要自己来拍。那时候演戏的感觉,完全是不一样的,你看看替身,跟看对手戏的真人完全不一样。演员互相之间应该有反应,有信念感。现在就没有。
宋
:在您以前演的这些大量戏里面,你感觉老中青三代演员,有明显的代际区分吗?有明显的区别吗?还是说大家都处在浮躁的阶段?
演员
:说实在话,老演员属于愤青,不服;年轻的演员牛x,我认为就是这样。我现在呢,属于什么状态呢?心态比较好。有的时候,有跟我一辈儿的演员跟我抱怨自己比对方演的好,我说,你错了,现在卖的不是你,卖的是人家,是有区别的。
我们这些人心里是不舒服的。跟一些IP剧小鲜肉演员演的时候,心里会骂:演的是什么呀?在演戏的时候,我们在演,他们有时候也在看。我都是用心的。为什么呢?感觉别丢人啊。钱没有你拿得多,但是我不能在你面前丢人,我一定要跟你PK。实际上老演员心里不平衡就在这儿。小鲜肉拿那么多,演戏又不认真,老演员就是这种心理。
更可怕的是,
我们有一场戏有三十多个人演,全是替身
。拍的是大全景。打的时候,是大全景,全部是替身,没有一个是正身。看不出来嘛。
宋
:这些演IP剧的演员,这些小鲜肉,他们迟到早退现象严重吗?
演员
:严重。我不知道别人,但是你让我六点半到,我百分之百提前。
这些小鲜肉演员,IP演员,只要他一到现场,就必须先拍他。别的演员得等
。有一天有这样一个事,我在拍戏,我就差一个镜头就拍完了。S演员来了。有人跟我说他来了。我问啥意思?回答说,我们剧组有规定,只要他来,就得拍他。我说,我就剩一个镜头了,我今天就没事了,他有四场戏,我得等他两三个小时。答:那没办法。我说,OK,我就等着。
现在所有剧组的运作,都以这些人为主。而且到现场拍,大伙经常都得等着。等什么呢?他在车里面呢。他在车里不下来。我说,为什么呢?旁人说,他困了,他要休息一会儿。他休息,我们这些人都在这等着。真的这样,我不骗你。
这种现象不是他一个人,年轻演员基本都是这样。所以,剧组人都烦这些人。我说,烦也没有用。老板不烦就好了。你卖什么啊?从这点上,我心里也理解,但干嘛要找他啊?因为这个戏不找他,买家不要啊。怎么办啊?没办法。
我觉得作为一个演员,从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讲,赚这份钱了,就要做这件事。你觉得累了,就睡一会儿,那我们这些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在等他一个人,我们不困吗?我们也困啊。
宋
:像导演对这些事都是不言语的吗?
演员
:不言语。为什么不说话?因为现在不是导演中心制。
以前是导演中心制,现在是小鲜肉中心制。老板得围着演员转
。非常不好。我现在心态挺好,你演你的,我演我的;我赚我的钱,你赚你的。
不止是编剧宋方金,在今年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宋丹丹,导演陈凯歌、编剧高满堂也谈到了“小鲜肉”的种种问题。
宋丹丹说,现在很多青年演员一夜成名,要不因为长得帅,要不会演一点戏,但也不成熟。一下子就几千万粉丝,挣很多钱。
宋丹丹列举了拍戏时碰到的两种现象。例如,“小鲜肉”攀比化妆师和助理人数。还有一种是两个“小鲜肉”一起拍戏,早到的在停车场等着,非要别人先进去。“
好像后进去的人显得腕比较大
。”宋丹丹说,“没有人告诉他们什么是露怯的。”
陈凯歌也称,“小鲜肉”高价酬劳等现象是绝对存在的。
不是他们做的怎么不对,而是没有人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
。艺人不能吸毒,不做违反社会公德的事,是一个基本要求。
编剧高满堂犀利地批评了“小鲜肉”当道导致的不良现象。
作为演员,部分“小鲜肉”不听导演要求,根本不好好演戏
。因为“不想站起来”就坐着聊过十几分钟的戏,因为“吃了米粒不舒服”,吃饭的戏都假吃,也不管观众是不是能看出来。
同样在近日举办的“2017中国电视剧导演——上海论坛”现场,著名导演都晓透露,去年自己有个项目,找到一位当时较红的“小鲜肉”,
当时要价特别高,大概在一千万,然而现在这位“小鲜肉”已经没这个价格了
。
当时很多“小鲜肉”都开出了六、七千万的片酬,现在却身价大降,这说明了买小鲜肉是很短视的行为,
都晓断言:
“
小鲜肉肯定不能老鲜下去,今天小鲜肉,明天就是腊肉、腐肉了
。一些去年要价特别高的小鲜肉,现在已经不行了。”
越来越多关于小鲜肉的说法似乎正在验证:演员天价片酬、小鲜肉等话题充斥着中国电视剧制作的环境,小鲜肉已成影视行业“祸害”,而由小鲜肉牵出来的天价片酬、演技等问题,也正在将影视行业朝着慢性自杀的方向发展。
“影视独家”专注于影剧与新媒体的行业观察,与“广电独家”共同由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长按下方二维码可直接订
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