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并星标
哔哔News
每天1次“在看”
带你看不一样的区块链资讯!
文章转载来源:
加密鲸闻
撰文:
Aw Kai Shin,Technologist and Crytoeconomist
编译:
Kerouac | 校对:
Allen Lin
抛开比特币或者各种山寨币的高波动性,当我们在一级市场或是二级市场投资各种区块链或是加密货币项目的时候,面临的一个困境是:
假如你投资了一个区块链项目并获得了项目所分发的Token,这时你希望在将来会有人愿意以更高的价格购买你手中的代币,从而获得使用这个平台的权力。
但是如果Token的价格像你预期那样持续上涨的话,为什么还会有人去购买你手中的代币来使用这个区块链网络呢?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是所有区块链项目估值的核心,与许多区块链的信仰者所设想的去中心化的未来密不可分。
如果你不尝试去了解这个问题,不管你所投资的项目团队如何坚决地去执行他们所阐述的目标,你所有在区块链领域的投资都是盲目的。
这个问题产生的核心原因是缺乏区别Token的核心用例和资金一般实际用途的能力,正如之前提到的,由于区块链和加密货币本身的复杂性,人们更加倾向于将所有的区块链项目划分到一个篮子里,而不去考虑不同项目在实现上的差异。再加上价值这个概念本身就比较抽象,许多人只满足于别人提供给大众的简化的、看起来逻辑分析上一致的模型,而没有进一步考虑这个模型在特定用例中的实际适用性。
举个例子:一般投资者都相信区块链网络更高的使用率意味着整个网络具有更高的价值,而忽略了是谁真正捕获了这个区块链网络所产生的价值。
有许多具有洞察力的文章(末尾的链接)详细讨论了这个问题(又称“Token速度问题 Token Velocity Problem ” ),但这并不是最终答案。我们文章中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并通过阐明以下观察结果,最终回答标题中提出的问题:
用户使用、交易或持有Token的可能性不同程度上取决于Token作为价值存储、交换媒介或实用性(例如,这个Token更像黄金,现金还是优惠券)。
区块链网络的总价值更多地取决于用户愿意为每个Token支付多少钱,而不是网络上的交易活动总量。如果网络使用成本随Token的价格线性上升,那么这个网络将无法扩展。
区块链所带来的好处是用户能够以更低的成本享受到同等的服务,这意味着这部分节省的成本不是由网络本身所捕获的,而是将这部分价值积累给用户。
考虑到区块链协议的公共性,每个链不仅要与竞争对手竞争,还要面临分叉风险。考虑到类似的功能,用户很可能会使用成本较低的服务,从而在超出所需成本的情况下获得很少的利润。
价值存储功能自然具有垄断性,因为在单个资产中获取的价值比例越大,剩余资产的潜在影响就越小。只要合理,此类资产的交易成本和吞吐量是次要的。
钱是所有生活问题的解决方案,我们可以用钱购买生活的必需品,钱使我们过上我们想要的生活。因此我们尽可能多地努力把钱储藏起来,这样我们就能在未来享受钱带给我们的一切。我们只持有需要的钱,把剩下的钱存在银行也保证了资金的安全。
作为一种价值储存手段,我们希望钱能够给我们带来信心和安全感,我们相信今天的一元能值明天的一元。
作为一种实用工具(比如可兑换的优惠券),我们只需要承诺的产品/服务,甚至不需涉及金钱。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特征是基于我们的需求驱动而产生的,因此这个法则适用于任何形式的货币,不论其背后的技术是什么样的。当它对于我们周围的世界进行量化变得有必要时,围绕金钱的创新将让我们的生活过的更好。
加密货币继承了法币的这一传统,使货币能够被编程,并使当前价值流的层级结构扁平化。
在人类历史上,人们从未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接触到如此多形式的货币(基础货币)。此外,在此之前现代世界的许多人从未被迫考虑过稳定货币的效用,甚至从未持有不同形式的货币。几乎没有人具备必要的知识来真正评估这些自称为独立基础货币的新型加密货币的复杂性,随后发生的是加密货币之间不受监管的激烈竞争,谁拥有最多的共识,谁就将在全球价值流(货币)中占据更大的比例。
在没有真正理解区块链网络Token的用途之前,人们对某个区块链项目的信心往往与更简单的指标(如市值、交易量和Token的价格)联系在一起。因此当你试图去确定Token的“实际”价值时,得到的估值参数通常是这样的:
现在这个Token的市值只有1000万美元,而它所瞄准的行业的价值是100亿美元,所以我们可以预测,由于供应量有限每个代币的价格将上涨约1000倍。与后面一位的竞争对手相比,区块链网络的交易总量增加了一倍,由于网络效应,这个区块链网络的估值至少应该是竞争对手的两倍。
这个结论产生的基础是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即这个Token至少在持有期间能够保持其价值,以便将来出售。
虽然所有的货币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价值存储的功能,但是对于大多数加密货币,它们的核心用例并不是作为价值存储,而是区块链网络授予的一种使用平台的能力。
这是不同加密货币之间的一个关键区别,他决定着当你去购买这个Token的时候,你会基于Token的固有属性去购买使用还是回去相信未来会有人出更高的价格去购买你手中的Token从而获得平台的使用权(即你相信这个Token未来会升值)。
不管区块链网络的转账价格是高或低,如果你的Token只是赋予了使用区块链网络的权力,假设其提供的服务与目前企业提供的服务相同,那么对于消费者来讲他们没有得到任何好处,他们本质上仍然必须为相同的服务支付相同的价格。所以区块链取代中间人的去中心化解决方案应该是,通过提高效率节省成本,从而让Token持有者获得利润的同时,也让用户获得实惠。
考虑到区块链的解决方案是去掉中间商赚差价环节,持有Token的唯一利润来源应该是是确保网络安全或维持网络稳定。这也正是许多 Proof of Stake(PoS)共识的区块链项目尝试着通过不同变体的协议来实现的,拥有大量Token的用户可以通过将手中的Token质押在网络上从而获得利息。
如何平衡好用户和Token持有者之间的利益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这本质上是在处理Token的供求关系。
Proof of Stake(PoS)大大减少了保护整个区块链网络所需的计算资源,因此也大大降低了网络价值流向采矿者的比例。更多的人持有Token并不一定会减少区块链平台的交易量但是会减少流通量。
事实上流动性的缺乏最终可能会阻碍区块链网络的进一步增长。
我们退一步来看整个区块链生态,由于每个公链都可以很容易地分叉并携带走所有原始链的数据,用户最终将迁移到成本最低的链。
区块链以及区块链协议的公共性最终将造成用户(不是投资者)能够从这项技术中获得最多的剩余价值。
此外,我们上面的论述并没有考虑公共的区块链协议通过代码开源和低成本的实验的方式促进相互之间的竞争。这样最终的结果是可能会出现越来越垂直且专业的协议层,每个区块链协议都通过削减平台上任何不必要的成本来降低用户的成本。
因此通过保障网络安全所带来的利润很可能只是实际支出成本的一小部分,对于节点来讲几乎没有额外的利润空间。
更糟糕的是对投资者来讲这个领域的失败率将非常高,大多数的区块协议都失败了。
但这对于用户来讲是好事。
根据上文的分析,区块链技术将把大部分的剩余价值转移给用户。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用户将如何在实际操作中使用Token?正如上文中提到的钱在人们不同的使用场景下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我们也据此一窥在未来个人将如何对待Token?
尽管我们会因为失去很多利息(存款利息与借款利息之间的差异),但是为了资金安全我们还是将钱存在银行。我们希望能够有一笔储蓄能够用来购买房产,但最终我们还是通过抵押贷款支付了费用,并丧失了金钱的流动性。尽管黄金的用途非常有限,但是当我们对政府失去信心时,我们还是会把钱换成黄金。
尽管冒着丢失现金的风险,但是为了能够随时交易,我们还是把现金放在钱包里。我们在买不同商品的时候使用不同的信用卡来积分或是获得打折,尽管这样做特别不方便。
我们把钱存到不同公司的预付卡/APP钱包中,这样我们就能更便捷地获取这些公司提供的服务,即便我们失去了这部分资金的利息。我们会购买可赎回的优惠券或kickstarter众筹产品,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团购或提前购买来省下一笔钱,即便这意味着我们的钱会被锁定,直到我们获得相应的服务或产品。
以上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不同的场景决定了我们希望以某种特定形式去持有价值的时间长短。
我们之所以把钱存入银行,是因为我们在短时间内并不打算使用。如果有足够的资本,我们就会购买金融资产,通过金融资产储存的价值就可以抵御未来的通胀。购买黄金是为了防范未来可能出现的混乱。我们会把资金存在银行卡/APP钱包中,那样的话我们就不必携带足够的现金去旅行,也不会损失相应能赚到的利息。人民的价值储存的需求与持有期紧密相关。
人们倾向于囤积能够储存价值的物品,同时尽量减少使用只能用做交换媒介或是只具有某种实用性物品的频次。
这实际上意味着,只有交换媒介或是某种实用性的Token与具有价值存储的Token相比的用处很小,我们只会在有需要访问这个区块链平台时才有可能进行交易购买这种Token。
因此使用该区块链平台的成本成为此类Token需求的决定性因素。如果Token的价格和区块链网络的交易成本没有解耦,那么网络将无法扩展。即使完全解耦,Token的价值也只会随着用户对区块链平台上基础应用程序的需求线性增长。正如上文所述,市场不断地动态调整将让应用程序的成本不断降低。
可能存在某种加密货币由于其超越法币的价值存储能力和特定场景下的支付应用,能够同时能同时用作价值存储和交换媒介。
尽管如此,考虑到区块链协议相互之间的竞争,人们有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将价值存储在特定的资产中,同时继续使用专门为日常支付而设计的区块链协议。
考虑到未来我们会在跨链互操作性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这一点就会愈发重要。
由于Token之间交易转换的摩擦减少,用户也就没有理由囤积没有价值的Tok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