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初秋的清晨,清洁工藉着夜色扫至黎明的马路,已是十分干净,她也终于可以坐下来喝一口水,而自己的狗儿坐在十字路口望着远方,这一刻没有太多的念想,就十分满足。
醒来,可以大口呼吸,就十分满足;热了,一阵秋风吹来,就十分满足;渴了,一杯白开水,就十分满足;饿了,一杯豆浆就着油条,就十分满足;冷了,一米阳光,就十分满足;累了,躺在沙发上泡个脚,没有任何的念想,就十分满足。
然而,事实上,我们似乎永远无法得到满足,这非常具有讽刺意味。
我们常常买很多双鞋,放进鞋柜,很多条牛仔裤,放进衣柜,我们永远无法满足,就像我们无法满足于这一世。
我们表现得像是可以活上几个世纪一样,我们不停地为这个几个世纪准备再准备,却从未停下来打量生活,欣赏生活。
百分之九十九的时间,你都在期待。而很多时候,并非期待的场景没有实现,而是你有了新的期待,你永远无法满足,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期待。什么时候你安处当下,不再期待,你即站在了觉醒的边界线上。
姚仁喜说,
回想起来,年轻的时候,自己想要与众不同,想要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东西,想要一鸣惊人,想要做出一个建筑令所有人都涕泪纵横。可是,慢慢地,从我这种伪装的修行之中,好像令我在工作上的态度变得稍微比较放松,轻松而且比较能够享受工作的乐趣,不再那么期待工作的成果所带来的荣耀,而是从做事本身获得满足。
我们只是旅客,暂时居住在此生与此身中。因此,我们毋需极力刻意去改善外在环境,以免让心散乱。基本上,够吃,够穿,有屋子住,就很好了。虚假的希望、梦想与野心,带给我们的似乎是快乐,实际上只有痛苦。
痛苦,它最基本的意思是不满足,永远觉得不够。你要么永远耗尽在不够里面,要么走上另一条路。
你要说不够,就永远没有够的时候,你要说够,其实也就够了。
我们经常重复地感到我们生活当中似乎缺了什么,总觉得有些地方不太对,不太够,因此,我们老是想要弥补缺陷、整顿现状,以便多一点安乐。不知何故,我们总把生活安排的没有足够的时间如实际品尝人生的真味,我们老是在忙,老是在搜寻下一刻,老是生活在取着之中。此即苦谛。
这个季节,当向日葵成熟之后,我们将葵花籽从向日葵饼子上剥落,晾干,放入一点八角加以炒制。
然后,我们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其中一粒瓜子,张开嘴巴,将尖的一端放在两齿之间,牙齿轻轻用力挤压,瓜子壳崩裂开来,舌头卷入瓜子仁,拇指和食指捏住瓜子壳放入垃圾篓,嘴巴舌头牙齿一起相合咀嚼瓜子仁,感受一粒微小事物的味道,其中,有细微的满足与喜悦。
真正的良善和美好,来自于欣赏非常单纯的经验。
若是你喝一杯茶,你会自觉地伸出手去,触到茶壶,提起茶壶,壶嘴对着茶杯,倒出茶水,将杯倒满,放下茶壶,提起茶杯,凑到唇边,一口喝下,茶水顺着舌头溢满口腔,流入胃中,或有回甘。
你会发觉每一精确的动作皆有其单纯的尊严,单纯往往意味着专注,也即制心一处,也即当下,全情投入。我们生命里的一举一动,皆可含有此种的单纯与精确,也因此,极具优雅与尊严。
前天晚上下班路上,梧桐问地摊老阿姨买了一个南瓜,四斤半,九块钱,回家就着一点花生,几颗红枣,几片红薯,简单做了点粥,味道挺好。
生活,其实可以很简单,很素朴,如此,也很自在。
我们总是冲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事,继而卷入外界的种种事端之中,散乱而不自知。这些时间实在可以好好用来反观内心世界,注意念头的变动。调伏心念就够你忙的了。
每当我们准备抱怨生命中任何事情的时候,譬如,抱怨咖啡凉了,抱怨浴室脏了,抱怨米饭硬了,都可以应用“众咎皆归”这个口诀。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因为一切抱怨和不满足皆是源自我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