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野竹工》上篇——京都工房
《高野竹工》下篇——中国茶器展
早在昭和43年,前任社长不穷斋高野忠男先生(2010年卒)创立了竹产品加工设计工厂
——高野竹工。受父辈的影响,先生自幼便对竹子很亲近,为竹子的魅力所倾倒。
由于其活跃的创作活动,为世人创作出了茶勺、盖置、花瓶等卓越的作品,可谓终其一生追求着“自然创造的竹之美”。这样的精神和技艺被后来的职人们所继承。
今年四月,我们去京都拜访了高野竹工,走访了它位于京都的店铺和工坊。高野竹工的直营店叫做“篁”,是竹子的雅称。
初到门店就被它的儒雅氛围所吸引,门窗全部由竹子组成,切割成5毫米的真竹和孟宗竹以20毫米的间隔排列,组成格子。这样利用竹子的独特创意让它获得了2015年的京都建筑奖。
高野竹工京都门店
高野竹工的工房位于京都府长冈京市,这里是优质竹材的产地。在高野竹工的工房里,聚集了从事竹林管理、京指物(木工)、漆艺、莳绘等各领域的匠人。从第一步的选材到最后一步的上漆,一系列步骤都在高野竹工的工房完成。
高野竹工的匠人
高野竹工的原料是生长4至5年的竹材,砍伐后放置两三个月,然后进行去油处理,去污擦拭。晾晒三周后,竹材会由翠绿色变为黄色,最后还要在仓库中保存2~5年,从中挑选没有开裂的竹材才能做成茶具。从种植到使用,竹材的处理时间长达十年。
竹材的不同部分会被合理地做成不同的茶器具。比如用紫竹的细枝制成茶通;用挖空竹根的尖端做成茶杯、茶碗;截取厚实的竹节部分削挖成竹托、竹皿;截取一段连带竹节的竹片做成盛放茶叶的茶荷等。
除了活用竹子的每个部位以外,匠人们还会利用竹子天然的纹样以及自然留下的痕迹,使之保留在茶器具上。这种理念正是继承了前任社长“自然创造的竹之美”的精神,将竹子的美运用于茶具。
高野竹工特别为千利休(日本著名茶道宗师,人称“茶圣”)礼敬自然的精神和他的茶文化所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高野竹工创作的方方面面。
这种“一重切花入”就是高野竹工在千利休的影响下创作的代表性作品。一重切是竹制花插的一种,在竹筒上部只开一个小窗口,以简洁的形式完成了对插花的自然素朴之美的体现,最早是由千利休奠定的花插样式。
匠人
野崎宗雪在制作“一重切花入”
千利休对高野竹工的影响还表现在他们对建筑古材的应用上。高野竹工多年来与各寺院神社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利用古建筑改修时换下的古木材制成茶箱等各种茶道具。其中最有名的国宝级古建筑除了金阁寺、银阁寺以外,还包括千利休所作的茶室,待庵。
待庵是日本最古老的茶室,也是唯一可确定为千利休所作的茶室。两张榻榻米大小的空间构成的茶室成为日本小间茶室的原点,后来的日本茶室基本都以此为模型建造。
匠人们透过对茶室古木材的利用,让古木材重获新生,也借由这种形式,延续了千利休的茶文化的精神,完成了一次很好的文化传承。
茶箱
除了利用废弃的建筑古材做成茶器具以外,高野竹工还擅长用新式的竹材完成现代的空间设计。日本有名的观光胜地“岚山站”就是高野竹工的杰作之一。匠人们用3000棵竹子覆盖岚山站广场及中央大厅天花板和墙壁的表面,最终完成了“青竹”的设计概念。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他们也一直积极地探索符合现代审美的作品。
岚山站
岚山站内部
在茶道具的文化传承上高野竹工也不止于对日本茶道千利休的继承,近些年他们也开始研究制作中国茶事中使用的茶道具。
去年冬天,茶人老古结识了高野竹工,彼此的缘分就像竹与茶天生的契合性一样。
“竹和茶似乎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由竹子的自然特性——中空、有节、挺拔而升华出的谦逊、高洁、坚韧的精神内涵,与茶所含有的质朴、天然、洁净的个性有着天然的契合。去年冬天有机会尝试用竹杯品饮古树生普,茶汤柔和细腻,香韵幽然,是超乎想象的感受。”
“初见高野竹工制作的竹木茶器具,给我的感觉是自然温厚中透露出的细腻。大概是创立者不穷斋先生受千利休的礼敬自然之美的影响,高野竹工的匠人所制作的茶器具都尽力保留竹木材自身的特性,保留着竹木生长留下的痕迹和虫噬的孔洞,匠心别具地截取拼合,呈现出难以言喻的美感。”
在茶人老古与高野竹工的合作下,匠人野崎宗雪制作了一系列适合中国茶的竹器具,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竹制的盖碗。
野崎用竹根的部分经过辘轳车床削成盖碗的形状,同时剥去竹子表皮,露出竹子的纤维与自然生成的色斑,突出了竹之美的理念。这次合作是竹与茶的一次很好的结合,也是日本竹制茶器具与中国茶文化的一次很好的结合。
匠人野崎宗雪为中国茶制作的盖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