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风景名胜区
爱风景,爱旅行。与中国风景名胜区直接对话,及时收取风景区官方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风景名胜区

金庸与华山的不解之缘:江湖已走远,华山论剑终成绝唱

中国风景名胜区  · 公众号  ·  · 2018-11-01 16:54

正文


但凡有少年处,皆可读金庸。

字字句句,都是一代人的江湖。



一代武侠小说泰斗金庸

30日在香港逝世

享年94岁



“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侠小说。”他说,希望百年之后还有人在看金庸小说,他就觉得很满意了。



金庸笔下的众多小说,几乎陪伴了我们整整一代人的记忆,甚至我们可以武断的说,我们的青春,我们的童年都是在金庸的故事里,在他的故事,我们有自己的偶像与认知。



其中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这14部武侠小说堪称经典,而 《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 更是家喻户晓。




在金庸的众多小说,你会发现高手过招都喜欢用 华山论剑 ,从《射雕英雄传》中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在华山顶上斗了七天七夜,争夺《九阴真经》。《神雕侠侣》重定五绝等等,华山一直是老先生最喜欢的地方,将高手对决选择在此,也体现了华山的奇险,印证自古华山一条道的不易。



金庸先生曾于2003年10月8日,首次登顶华山,参加《金庸华山论剑》大型直播节目。 节目以海拔1614.7米的华山北峰为主会场,进行了约4多小时的大型联合直播。年近八旬的金庸在封笔、隐居多年后重新出山,来到他“虚拟江湖”的原型实地,话一话江湖。



实际上,金庸首次使用“华山论剑”一词是在1957年。那时,他在小说《射雕英雄传》中发明了“华山论剑”这个词,并赋予了它至关重要的江湖地位。



“华山论剑”一词最初是用来形容,武林高手在华山之上比武,争夺天下第一的名位。后来,这一词则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典故,用来形容一个行当里面高手之间的过招、交流和切磋。



2003年10月8日, 金庸分别与“巴蜀鬼才”魏明伦、“关中刀客”杨争光、“侠导”张纪中和“北大醉侠”孔庆东 在华山北峰过招,他与其他四人分别从“剑影江湖”、“侠旅萍踪”、“金剧春秋”、“情为何物”四个角度大话江湖,这场原定3个小时的直播,直到4个小时后因为卫星信号中断才停止。



当天,金庸在华山成为“武林盟主”。在华山索道广场上,主办方将一枚重达35公斤的玉石巨印赠给金庸。两名大汉用长案将巨印抬至金庸面前,启封后,由金庸盖出首幅印文。印文是汉篆刻制的六个大字——“华山武林盟主”。



金庸的华山情结

当初的江湖,是一个充满光荣与梦想的江湖, 一个青春与激情的江湖,一个浪漫与憧憬的江湖。即便处处荆棘,鲜花也多于荆棘,即便时有忧愁,一场酩酊大醉可以完全消弥。



自华山 思过崖 走出, 令狐冲 便真正踏入江湖。从此在他的世界里,江湖的复杂险恶孰不足虑,人间更无难事。 华山思过崖,正是金庸笔下江湖开始的地方。



思过崖见于金庸著作 《笑傲江湖》 中, 令狐冲面壁思过的地方 ,记录了他和小师妹的感情,当时并无此地,乃金庸先生妙笔之下一虚构之处。

令狐冲就是被罚在思过崖面壁时发现了当年 「五岳剑派」 「日月神教」 比试的遗迹,并认识了风清扬学到 「独孤九剑」



根据金庸其他小说,此处也可解为 郭襄思念杨过之处 。郭襄与杨过风陵渡口初相见,三针定情,最后华山离别。这里留下了杨过最后的身影,郭襄在这里与无边思念作伴。

之后若干年,华山思过崖终于被开发出来, 现在的思过崖位于华山南天门外南峰腰间 ,华山奇险长空栈道尽头之处,崖顶面积百余平米。



三面悬崖,一面是山壁,山壁上有一洞名曰 「贺祖洞」 ,内供华山第一神,乃是元代长空栈道的开凿者贺元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