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天气,便要喝一壶清茶。拿出心心念念终于抵达的“笠原”茶壶,摸着它圆滚滚的壶身,兴致盎然地往壶里丢茶叶。竹编的壶盖,细密油润,来自四川青神县的“非遗”公益,手工织就殊为不易。瓷与竹两种工艺在这把小壶上完美融合。
这是仲秋雨后的早晨,寒意四起,想泡一壶茶,温暖雨后的新鲜。洗茶后,往壶里倒入第二波热水。茶香“扶摇直上”,让人喜出望外。盖上“笠原”茶壶特有的竹编壶盖,不要让茶香的“惊喜”散逸。茶叶的植物香遇到竹编壶盖的植物香,两种“有机物”的相遇会产生更加浓郁的香味吧!
立秋三候: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这是曹植的诗。古人硬要分辨寒蝉小而青紫,其实应是蝉们秋凉后发声困难,知生命将尽的变声凄切。碧树未摇落,寒蝉已悲鸣。此时“夜凉枕簟滑,秋燥衣巾轻”了。
驱赶寒意莫过于一杯热茶。我们静静地等待,等待微翘的壶嘴中不久将会吐出清甜的茶水来,等待舌尖触及清茶的那一瞬间。我们在心里默默地数秒,想让那份犒劳来得快一些。我们只是等待,尽量不去理会窗外的蝉鸣:孑然一身、万古不变、不堪入耳。
放在我们眼前的这“笠原”茶壶,其手工竹编瓷胎源自四川清神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由高白泥、亮白釉在1330度高温中烧制而成的洁白壶身,充实、饱满而又不咄咄逼人。
好了,时间到。轻捏着“笠原”茶壶的浅弧壶把,轻松地将清茶注入白色宽口茶杯。竹编壶盖将壶腹中的茶叶“焖制”得浓郁而清远。
清茶入喉,世界忽地失去了声响。
等我们反应过来时,才察觉到:窗外的蝉鸣停止了。原来世界是如此的安静。没有了蝉鸣,一丝失落感涌上心头。
明明刚才还在讨厌那“不识趣”的蝉鸣来着。现在的我们,却怀念起来。
第二口清茶灌入肚中时,我们才意识到:这茶香和蝉鸣,也许是一回事呢!茶香和蝉鸣并不是为了观众而存在的;茶香和蝉鸣本身就是“孑然一身、万古不变”的存在——不管有没有欣赏、品味甚至讨厌它们的人,它们就实实在在地存在着。这就是宇宙万物存在的理由,这也是宇宙间万物内核中令人敬佩的勇气。
这“笠原”茶壶,不也是经历了千百度的高温,才得以成为现在洁白的模样吗?如果没有它“浴火重生”般的执念,怎能让我们品味到这清远的茶香?
能泡出一壶好茶不是它存在的理由——“为了一壶好茶而生”,才是“笠原”茶壶存在的理由。
点击上图或阅读原文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