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银保监微课堂
中国保监会保险教育公众平台,致力于为公众提供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政策法规解读、有关保险消费风险提示,开展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消费者教育有关活动,普及保险知识、经验与技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PChouse家居APP  ·  被crush一万遍的绝美中古风,这电影感我真 ... ·  昨天  
厦门市消保委  ·  划重点!@想买家具的你,这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即 ... ·  23 小时前  
PChouse家居APP  ·  白墙+原木,法式自热风美到我不敢认! ·  3 天前  
清单  ·  可以不用,但必须要有的人生物品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银保监微课堂

这三个保险初级认知,你有没有误区?

银保监微课堂  · 公众号  ·  · 2017-12-22 07:00

正文


晓保游张家界

来自张家界的著名人物

镇守台湾、抗击外来侵略者的清末名将刘明灯、孙开华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新中国元帅贺龙

无产阶级革命家、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廖汉生、袁任远、范子瑜

南北大侠杜心武、地质学家田奇隽、“两弹一星 " 科学家陈能宽



晓保

爸爸妈妈,刚才跟咱们打招呼的是刘叔叔吗?

对呀,刘叔叔刚买了好几种保险呢!

晓保妈妈

晓保爸爸

保险可不是买越多越好啊,让我来给大家讲讲购买保险的三大误区!


随着收入的逐步提高,家庭财富的不断积累,对于越来越多的家庭而言,保险已经显得愈发重要。在选购保险的过程中,却有一些常见误区,是每一个消费者都应该正确认知和避免的。


认知保险误区之一:切勿不看保障只谈收益


“我最近刚买了一份保险,缴费20年,每年8000多元,以后每3年就能返还9000元,到了60岁还能……”刘小姐很是高兴地向朋友们介绍她最新购买的保险产品,“很划算的”、“收益率不错”是她对这款产品的理解,不过,要说这份保险的保额是多少、保障范围是什么刘小姐反而不知道了。


其实,这是刘小姐第一次买保险,她并非出于保障的目的,而是觉得手头有点闲钱,又不知道该如何投资,所以在保险公司营销员的推荐下购买了这款产品。



不难看出,刘小姐对保险有着一定误解,而这种“重收益、轻保障”的现象在投保人中比比皆是。很多人在购买保险时的第一句提问就是,“收益率怎样?”而实际上, 尽管很多保险产品具有保障和储蓄的双重功能,但对投保人来说更该重视其保障功能。



晓保说


保险的基本作用是规避风险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如果一份保单无法起到这样的作用,那么对投保人来说意义不大。相对来说,消费型的保险产品一般保费都不高,但保障作用却较强,投保人可以花更少的钱买到更高额度的保障,一旦发生保险事故,就能获赔高额保险金。这时候保险才能真正发挥保障、救急、弥补损失的作用。




认知保险误区之二:保险越多越安心?


随着收入的逐步提高,家庭财富的不断积累,对于越来越多的家庭而言,保险已经显得愈发重要。但是,保险是越多越好吗?并不是的,选购保险产品,也需要对保险和自己的家庭理财有正确的认识。


来自张家界的蔡先生曾有过一次保险理赔的经历,也由此体会到保险的重要性。自那之后,他开始不断买保险,为太太和自己都投保了重疾险、养老保险、意外险,为孩子也投保了少儿重疾险、意外险、教育金保险,各个险种相加,每年的保费就要花费3万多元,而他和太太的年收入不过15万元。“虽然每年缴费还挺吃力的,不过想想都是很重要的保险,就算紧一点要买啊。”蔡先生说。


其实,蔡先生虽然不错的投保意识,也一定程度上感受到了保单的重要性,但在安排全家人保障时,却犯了“保单越多越安心”的错误。


晓保说


诚然,每一份保险的累加都会为个人、家庭堵住一个又一个财务漏洞,但还需根据自身需求合理投保。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 必须根据收入来合理分配保费开支 ,不然,在享受保险对不确定风险保障的同时,反而会面临经济压力,影响日常生活的消费能力。


像蔡先生这样的家庭情况,建议关注自己和太太的保险保障,以意外险、定期寿险、重疾险为主,稳定财务状况,至于其他保险,则可在经济能力进一步提升后考虑。




认知保险误区之三:有社保就不需要再买保险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