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桃桃淘电影
一份影迷带给影迷的电影小杂志,来自微博 @桃桃淘电影 。每天分享各种最新的电影信息,推荐经典或冷门电影,院线电影推荐和评论,各种电影相关的趣事。以及电影的一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电商大师兄  ·  哪吒2之魔童闹海:在线观看,未删减电影完整版! ·  13 小时前  
今晚报  ·  创造历史!与天津有关! ·  22 小时前  
现代快报  ·  破100亿! ·  昨天  
河南日报  ·  95.10亿元!创造新纪录! ·  2 天前  
投资界  ·  破30亿,哪吒杀疯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桃桃淘电影

成为导演之前,他们都在做什么?

桃桃淘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24-12-13 08:30

主要观点总结

纪录片《成为导演之前》展现了不同背景的青年导演在成为导演之前的历程,以及青葱计划对青年导演的培养和支持。该片记录了青葱计划二十强导演的经历,并探讨了女性导演和创作者在当前影视行业中的崛起。此外,该片还强调了从自我表达、故事建构到实践中沟通和学习的重要性,以及青葱计划对青年导演成长的帮助。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纪录片《成为导演之前》记录了青葱计划二十强导演的丰富经历,展现了他们成为导演之前的艰辛和奋斗。

这部纪录片通过镜头展现了青年导演们的真实生活和工作状态,包括他们面临的困境、挑战和机遇。观众可以深入了解他们如何从零开始拿起导筒,经历自我表达、故事建构、团队合作等阶段,最终成为导演的艰辛历程。

关键观点2: 纪录片强调了女性导演和创作者在影视行业中的崛起,并探讨了性别问题。

片中特别关注了女性创作者的经历和困境,展现了她们的力量和野心。导演郭容非通过拍摄这部纪录片,表达了对女性创作者的敏锐观察和关注,同时也传递了女性议题在当下全球影视创作风潮中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3: 青葱计划对青年导演的培养和支持是纪录片的一个重要主题。

青葱计划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流程和导师们的倾囊相授,帮助青年导演实现成为导演的临门一脚。纪录片展示了青葱计划八年的成果,包括多位青年导演从该计划中脱颖而出,获得国内外影展的佳绩。

关键观点4: 纪录片《成为导演之前》探讨了电影的现实与虚构之间的关系。

片中引用了是枝裕和的观点,解释了电影真实与虚构的关系,同时也回应了创作的动机问题。观众可以通过这部纪录片思考创作与生活的碰撞,以及如何用创作来解答生活中的困惑。


正文

很多人都有一个导演梦。

尤其在这个媒介如此发达的时代,似乎人人都有机会成为导演,但实际上,真正可以成为导演的人,却并不是很多。

因为每个人在成为导演之前,都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境:他们有的经费不足或是处于投资困境,有的则在寻找演员方面遇到了困难,还有更多人在影片拍完之后对陌生的宣发和市场环境感到举步维艰……

青年导演,总是在校门与院线之间跌跌撞撞,争取着作品与观众见面的机会。

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我们往往同时看到一部新片和一个新导演的诞生,可是这些新人是如何从0到1地拿起导筒,成为导演的呢?

或许,在这部名为《成为导演之前》的纪录片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纪录片《成为导演之前》选择第八届青葱计划导演二十强作为拍摄群像,集中呈现了不同背景青年人的导演之路,给那些想要成为导演的年轻人们提供了足够多元的参照样本。
这二十位学员中有本硕都是电影学院科班出身的,有兼职地下club做DJ的,有单亲妈妈,有KOL,有跨专业拍电影的“海龟”、有博士后、有00后……他们自身的丰富性突破了我们过往对导演群体的单一化认知。
在成为导演之前,他们首先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当我们随着纪录片的镜头走近每一个他们,那些关于导演的想象开始变得具象和丰满,最终划出清晰的轨迹,昭示一个新导演的诞生。
有趣的是,这部纪录片的导演郭容非本人也是一位新导演,她正是第六届青葱计划五强学员之一,而她当时的短片项目《红姐》如今正在进行长片筹拍。
由“老青葱”记录“新青葱”,让这部片子的视角细致而坚定,充满了薪火相传的接力意味。
郭容非也感慨自己从学员到观察记录者的身份变化,珍惜并享受这美妙的拍摄历程。

郭容非导演
而在这部纪录片当中,导演郭容非也融入了她对电影以及创作的理解。
在经过群像式的展示后,最终,她把镜头聚焦在周晓婷和韩夏两位导演身上,影片细细地跟随她们创作的脚步,一点点描摹成为导演必经的几个阶段。

1、导演修炼指南:

片子开局,第八届青葱计划主席田壮壮就向各位新导演直言做电影的难度:
电影好像拿个东西就能拍,但真的拍成一个好的电影,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导演,门槛还是相当高的”
但这个门槛到底有哪些呢?
在片子的呈现中,我们发现了导演必备的三个关键能力。

首先自然是要充满表达欲。
就像片中出现的那些青年导演们,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有各种各样的体悟和困惑,电影成为他们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那些隐秘的伤痛、求而不得的答案、辗转难眠的往事……
全都成为他们创作的源头,一经开闸,喷薄而出。

从那时起,我的童年时代彻底结束了
周晓婷的表达欲源于她人生中最悲痛的时刻——16岁妈妈离世。
这个最痛的起点成为她创作的原点,在成为导演的修炼中,她发现“ 没有母亲的家庭、没有母亲的孩子是我一直想要诉说的母题 ”,于是从这个母题出发,她有了作品《我的至暗时刻》。
周晓婷导演
韩夏北漂读书工作十三年,这期间,她做博主、做播客、做广告导演,做任何事她都追求完美,必须要做能被看到的那一个。
在对自己一贯高标准高压力的环境之中,她向生活发问:
在当下如此内卷的环境中是否还可以打开内心去爱一个人 ?”
在对女性传统的“应该结婚生子”的社会期待中,那些不愿这么做的女性成为了她创作的来源,于是,就有了这部 卫星正偏离轨道

回望青葱计划八年历程,那些能够走入二十强、甚至十强的往往都是具有充沛表达欲的创作者。就像本片导演郭容非,她也直言短片《红姐》与自身经历密切相关。

如果说表达欲是导演的创作起点,那么故事则是电影的开端。

只有表达欲显然不够,如何将充沛的表达欲化为动人的故事,在现实与虚构之间寻找到扎实的立足点去打动评审和观众,是这些准导演们面临的更关键的一步。

站在舞台中间讲述完整故事,这样的导演阐释和路演对于很多自称I人的创作者来说绝对是充满挑战的环节。

可唯有如此,准导演们才能真的完成从自我感动到以情动人的转变,让这些新人拥有更多打动观众的底牌。

当创作进入故事阶段,也就正式进入了团队合作阶段。
韩夏在修改打磨自己的故事时,青葱计划剧本工坊的老师们一直给予她帮助和启发。周晓婷也在这个阶段与剧本工坊的老师们一起调整自己的故事走向。

故事成型之后,拍摄团队开始到位,真正的电影才有可能开始。而这也意味着准导演们将迎来的第三个考验——在实践中沟通和学习能力。

片子展示了导演交流与学习的多个面向:
开拍之前,韩夏与演员们剧本围读,沟通他们对角色的感受和看法。在青葱计划导师李屏宾的摄影课上,他们要学着如何将画面构建得更恰切。 在拍摄现场,周晓婷要尝试指导演员体悟当时当刻的情绪变化,甚至要叫停拍摄,重新调整单场戏的情感落点……

李屏宾现场授课
初为导演,他们要学习的太多太多了。
片中这些青葱导演的经历无不昭示着,当一个新人经历了自我表达、故事建构、在实践中沟通和学习之后,他才真的开始具备了成为一个导演的可能。
在青葱计划通过剧本工坊、导演训练营、短片实拍及创投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流程和导师们的倾囊相授,实现了成为导演的临门一脚。

2、为什么是她们?
除了以青葱二十强导演为例给出成为导演的关键性指南以外,这部纪录片更有价值的一点是,无论从导演本身还是片子选中的核心对象、抑或是片中对话的议题等,都透露出对女性创作者的敏锐观察。
导演郭容非回忆拍摄过程,她表示透过新的创作者,重新审视了自己那段跌跌撞撞的旅程:“四年前,我曾参加中国最重要的导演扶持计划青葱计划,那是我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我在这里结交了许多良师益友,也更有勇气和能力面对自己要创作的故事,探讨和女性有关的议题。如今,当我再次拿起摄影机旁观青葱计划新的一轮创作者时,我看见更多女性的身影。而观察着这些创作者,尤其是其中的女导演打磨她们的首部长片时,我仿佛也因此拥有了一个新的视角。”

片中介绍时特别提到这是青葱计划二十强中首次出现女导演人数(11人)超过男导演的一届,而本片导演郭容非本人也是一位颇有才华的女导演。

谈及从故事片到此次纪录片的创作,郭容非说:“纪录片它会更让你保持着你对这个社会和你周遭事物的观察”,“用纪录片去观察自己的生活,身边的人,通过记录的方式展现自己的情绪和身边的任何有意思的细节,是最实际的也是最美妙的。”

女性导演、女性创作者增多,女性影人的故事开始被纳入主流叙事,赢得更大舞台。这与当今全球的影视创作风潮不谋而合。 更妙的是,本片有意识地选择了两位女导演的创作故事作为范本进行拍摄,探讨了过往纪录片中几乎未曾触碰的行业性别问题。

在郭容非的镜头中,女性导演充满了力量,她们的野心被看见、被激赏,她们在意的细节被认真讨论、细细体谅。片中有一个情景让人印象深刻,在青葱创投会上,当这些年轻导演一路走过实现蜕变,带着自己的五分钟短片走上舞台,阐述创意时,时间仿佛在他们身上施展了魔法。

对于这个“最终获胜导演”,导演韩夏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我就是冲这个来的……我需要证明自己是一个能在专业上得到认可的导演。”

那一刻,郭容非镜头中的韩夏充满魅力、闪闪发光。

女性创作者们关注的生活、创作的细节在被不断讨论,导演们的聚会中也总是有聊不完的女性话题。

导演们闲聊的话题恰如郭容非在与青葱计划国际导师、香奈儿品牌大使蒂尔达·斯文顿对谈时抛出的问题一样,“女性主义是近期中国备受关注的话题。你有什么建议给到今年11位女性导演”?
——不仅是在国内,在全球范围内女性议题都已经成为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蒂尔达·斯文顿的回答像这部片子一样充满力量,她说:
对很多尚未进入电影行业的人来说,‘女性不适合做导演’这是一个很不幸的干扰。我们应该从学校学习阶段就让女孩儿们知道,她们可以做电影!

3、从《成为导演之前》到青葱计划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