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地球知识局
人文+地理+设计=全球视野新三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地理蹊  ·  考前每日练 | ... ·  3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冬季限定景观,你打卡了吗? ·  3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在崇州山水秘境中,静赏四季之美 ·  5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我的一马当先,离不开你的一臂之力 ·  6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寒假 | 中国少年营——福建站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地球知识局

马可波罗游记 | 蒙古世界与东方财富的诱惑

地球知识局  · 公众号  · 地理  · 2017-03-29 21:06

正文

(⊙_⊙)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号ID:diqiuzhishiju


本文为我局的第125篇观察文章,今天我们讲讲马可波罗的故事

文字:大海  |  作图:孙绿  |  编辑:顾八荒


马可·波罗1254年生于亚得里亚海北端的威尼斯,此时的威尼斯是欧洲地中海地区重要的商业中心,走南闯北的威尼斯商人不仅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也比欧洲其他地方的人视野更加广阔。


永恒之城威尼斯

天然良港,易守难攻


在马可·波罗很小的时候,母亲便故去了,而当时他的父亲正在东方远行,这就是《马可·波罗游记》开篇所描述的他父亲和叔叔的第一次东方之行。

马可的父亲尼可罗·波罗和叔父马飞阿·波罗都是体面的上层人物,他们在1260年乘着一艘装满各种商品的自备商船平安地到达了君士坦丁堡。在一场激烈的商讨后,他们决定驶向黑海的彼岸,因为他们相信这样会使他们的商业资本不断增值。

——《马可·波罗游记》


耳熟能详


波罗兄弟穿过黑海,经过金帐汗国和伊尔汗国,在布哈拉遇到旭烈兀汗派去觐见刚刚当上大汗的忽必烈的使臣,便跟他们一起来到元上都,一起觐见了忽必烈之后,忽必烈写了一封信,让他们带回罗马呈交给教皇。


莫非他们走了一条草原丝绸之路?

向你们的教皇传达我的问候


波罗兄弟回来时,儿子马可·波罗已经十五岁了,当时正巧遇到了史上最著名的教宗空缺期


1268年10月教皇克雷芒四世与世长辞后,各派红衣主教势力斗争激烈,近三年的时间选不出新教皇,直到1271年9月1日,他们终于妥协,把耶路撒冷主教特巴尔多·维斯孔蒂推上教皇宝座,是为格列高利十世。


格列高利十世


新教皇隆重欢迎了波罗兄弟,并修书一封,还派了两个传教士一同去见蒙古大汗,希望能使他皈依基督教。


另外,当时新教皇正在发起第八次十字军东征,也许是要提高威望,也许与他曾是耶路撒冷主教有关,当时欧洲盛传“长老约翰”的传说,之前教皇就曾多次派人东去寻找这个传说中信仰基督教的政教合一的国度(蒙古人显然成为了这个角色的新的化身),希望可以一起夹击阿拉伯穆斯林。


这些使者中,比较有名的有法国传教士卢布鲁克1253年奉路易九世之命渡过黑海由拔都汗引见前往哈拉和林觐见大汗蒙哥。


卢布鲁克的行走路线


马可波罗一行人渡过黑海,在亚美尼亚的时候,随行的两个传教士被战乱吓得跑回去了,波罗一行则继续穿过亚美尼亚草原,在边境地区看到一座大油田。然后向南经过格鲁吉亚和摩苏尔来到巴格达


这时,距离中国人杜环到访巴格达已经过去了500多年,他详细描写了巴格达的繁荣,称它是这个地区最宏伟壮丽的城市,也提到了他听到的巴格达沦陷的经过,旭列兀佯装败退,将哈里发引进埋伏圈活捉了哈里发。

旭烈兀进城后,发现一个阁楼内储满了黄金,大吃一惊,下令将哈里发押来,严厉斥责他的贪婪卑鄙,不利用这些财宝组织军队,守卫都城抵御强敌。下令将哈里发锁在这个阁楼中,断绝一切饮食供应。哈里发在他的庞大财富面前,悲惨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马可·波罗游记》


从君斯坦丁堡至巴格达


阿拉伯帝国时代的巴格达古城


波罗一家从巴格达来到当时已经成为伊儿汗国的波斯,马可·波罗描述了他听到的拜火教来源的传说和霍尔木兹的热风,然后一直向东穿过帕米尔高原。他说这可能是世界最高的地方,高原上空气稀薄,烧火做饭都不能达到平原地区的效果(气压低,沸点低)。


马可·波罗一家穿过帕米尔高原后进入中国的新疆来到什,商业和手工业发达,居民主要信奉伊斯兰教,也有一些基督教聂斯托利派教徒。


10世纪后期喀喇汗王国发动“圣战”征服于阗王国后,伊斯兰教在南疆地区广为传播,当马可波罗来到这里的时候,伊斯兰教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了。


喀什老城

伊斯兰教的分布与新疆


基督教聂斯托利派是从希腊正教(东正教)分裂出来的教派,由叙利亚教士君士坦丁堡牧首聂斯脱里于公元428-431创立。传入中国后被称作景教,唐朝时曾一度在长安兴盛,并在全国多地建有“十字寺”,但多由非汉族民众所信奉。


波罗一行人在叶尔羌、卡尔堪、和阗等地也看到了伊斯兰教与景教并存的状况,然后经过沙昌(今新疆且未)、罗布(今新疆若羌),穿过经常使人产生幻觉的荒漠戈壁来到甘肃,看到这里伊斯兰教,景教和佛教并存,在甘州(今甘肃张掖)住了一年。

甘州是唐古多省(西夏)的省府城市,颇为宏大,城内有管辖全省的政府机关。大多数居民是偶像崇拜者(佛教),但也有些基督教徒和伊斯兰教徒,基督徒在该城中修建了三座宏伟的教堂。

——《马可·波罗游记》


大致路线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局部,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张掖大佛寺始建于西夏(1098年),因寺内有巨大的卧佛像因此又名睡佛寺。寺内佛祖涅槃像长34.5米


然后一行人向东从额济纳穿过蒙古大草原,来到蒙古旧都哈拉和林,马可波罗讲述了蒙古崛起的故事,写到成吉思汗部落原本是王罕的附属,后来成吉思汗部落崛起后进攻王罕并杀死了他,而且他认为蒙古克烈部信仰景教的王汗(Unccan)就是西方传说中的“长老约翰”(PuesterJohn)。


在15世纪《马可·波罗游记》插画中的“长老约翰”,即王罕。画中他身穿红衣主教服饰接受来自成吉斯汗两位使节跪见,身旁随从手拿十字架。

鄂尔浑河养育了哈拉和林

哈拉和林遗址位于今蒙古国前杭爱省西北


他详细描述了蒙古人的生活习惯,说他们拥有世界上最好的鹰隼和最优秀的猎犬。他们的小屋是用木竿和毡子搭成的,小屋呈圆形,并且可以卷起来。当他们迁移时,就把这个包裹放在四轮车上。


蒙古包和嘞嘞车


1275年,他终于来到了元大都,他后来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大汗在一年中通常有六个月,即从八月到来年的二月,都住在位于契丹省的汗八里(北京)大城中。……


在这四英里的广场内建有大汗的宫殿,其宏大的程度前所未闻。皇宫纵贯南北,中间只留一个空前院,是贵族和禁卫军的通道。宫殿只有一层,但屋顶甚高......大殿和房间都装饰雕刻和镀金的龙,还有各种鸟兽以及战争的图画,屋顶也布置得金碧辉煌……


整个城墙共开设了十二座大门,每边三座。每座城门上和两门之间,都建有一座漂亮的建筑物(箭楼),每边共有五座,楼中有大房间可收藏守城士兵的武器,每座城门的守城士兵大约是一千人.

——《马可·波罗游记》

元大都平面布局,相比明清京城,元大都是偏北的

作为历代古都的北京城(绿色为元大都)

元大都城墙遗址


等等,他们从蒙古草原来到大都就没看到长城吗?


后来有些人以此质疑马可波罗从未来过中国,不过事实上,今天看到的壮观的长城是明朝建的,秦汉的长城后来虽然有的朝代修过,但一来远没有明长城雄伟壮观,二来到元朝时早已坍塌了,蒙古人不会把它当回事,没有记载是正常的。相比长城,他的故事的另一段的漏洞才是最致命的:

这个城市三面环水,仅有北面是陆地。因此除了北面,军队几乎不能靠近城墙。当人们把这个情况报告给大汗后,他感到非常忧虑。


尼可罗和马飞阿兄弟当时正好居留在帝廷,他们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觐见皇帝,请求允许他们制造一种西方的机器。这种机器可以投射三百磅的石头,用它可以大大提高杀伤力。……几天之内他们就按照波罗兄弟的设计造出了投石机……然后将它们装船运至军中使用。


这种机器在襄阳府前架好投出的第一块石头打在一座建筑物上,由于其沉重猛烈,以致这个建筑物的大部分都被砸塌。居民感到非常害怕,于是他们派出代表,表示愿意归顺。

——《马可·波罗游记》


。。其实我不懂这机械,我是吹牛的


爱吹牛的马可波罗也许没想到他的故事影响力会那么大,更没想到历史记载了襄阳献炮的人的名字,是波斯人,名叫亦思马因和阿老瓦丁,波罗一家不可能参与这件事,因为襄阳城破是在1273年,当时波罗一家还在东行的路上。


危在旦夕的襄阳要塞

襄阳保卫战是元军南侵的关键战役,襄阳城破后元军沿江东下直逼健康和临安。金庸创作的《神雕侠侣》将死于钓鱼城(今属重庆)的蒙哥改为在襄阳被杨过击毙

山雨欲来


也许马可·波罗只是喜欢吹牛而故意张冠李戴,事实上,对于马可波罗各种各样的质疑就一直没断过,当时欧洲人打死也不信纸做的钱(纸币)能买东西,黑色的石头(煤)能烧火,认为他是个大骗子:

大汗令人将桑树……内皮,浸水后放入石臼中捣碎,成为浆糊制成纸。截成大小不一的长方形薄片。……这种纸币的形状与工序与制造真正的纯金或纯银币一样郑重。


有许多特别任命的官员在每张纸币上签字盖章,最后大汗任命的一个总管将他保管的御印盖在纸币上。这样纸币才成为通用货币,所有制造伪币的行为都要受到严厉的惩罚。


这种纸币流行在大汗所属的国土各处,没有人拒绝使用。这种纸币可以买到珍珠、宝石、金银等任何物品。

——《马可·波罗游记》


忽必烈发行的纸币:至元宝钞


在元朝,色目人为官任职并非罕见马可·波罗就声称他在中国生活了十七年,还在扬州做过官,一种是翻译“扬州总管”,实际上来自Gouvernerur(法文)或Governor general(英文)并非确指“扬州路总管”,也许只是某个小职位被马可·波罗夸大了。


在马可波罗前后到达蒙古并留有行记的西方传教士、使臣、商人不下十人,但却极少见于汉文记载。


若望·孟德高维诺(John of Monte Corvino)留居大都三十余年(1294--1328),是首位来华传播天主教的主教,他写给教皇的信中说他说服阔里吉思汗皈依了天主教,建立了北京和泉州两个天主教区,但在中文史籍上毫无记载。


跟他同时期来华的安德鲁·佩鲁贾(Andrew of perugia)后来任泉州第三任主教,只是偶然发现了他的墓碑,才证明他确实到过中国,只不过马可·波罗的名气更大罢了。


梵蒂冈发行的纪念中国福音七百周年的邮票,人物即若望·孟德高维诺


当我看到游记里对蒙古征服全国的记录,忽必烈的游猎,大朝宴和万寿节等生活细节以及大同,成都,九江,苏州,建宁等全国各地的风俗和特产的描述的时候,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到过中国的人能描述得如此清晰。


特别是对杭州城的描述非常详细,占了相当大的篇幅,涉及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西湖:

湖中还有大量的供游览的游船或画舫,这些船长约十五至二十步,可坐十人、十五人或二十人。……画舫中舒适的桌椅和宴会所必需的各种东西一应俱全。

——《马可·波罗游记》


欧洲人根据马可·波罗记载所想象的杭州(1412年细密画插图)好萌啊

杭州西湖


刺桐(泉州)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于此,货物堆积如山,买卖的盛况超出想像。此处的每个商人必须付出自己资本总数的百分之十作为税款,所以大汗从这里获得了巨大的收人。

——《马可·波罗游记》


泉州五代重修城垣时在城周遍植刺桐树,所以又叫“刺桐城”。图为如今的泉州港


有人说他没描写汉字和书法,笔者觉得这里已经写得很清楚了,看过阿拉伯文,粟特文,契丹文和蒙古文之后,也许汉字也就是各种千奇百怪的文字中的一种,不值得花费太多笔墨去描写了,毕竟他吹牛的对象是狱友,很难面面俱到。


只是马可·波罗说他在中国懂得四种语言估计不包括汉语,毕竟他属于色目人圈子,提到的不少名词都是以波斯语称呼的。


粟特文写的摩尼教经文


至元十五年(1278),有人上奏:“江淮行省事至重,而省臣无一人通文墨者。”在这样的环境下,马可波罗不懂汉语和汉字也正常,没有汉文记载也是情理之中了。


比如称北方“汉人”为“契丹”,南宋地区的“南人”为“蛮子”,在阿合马事件中描述了汉人对蒙古统治的反抗:

他们决定在某日以烽火为号,杀尽一切有胡须的人,因为契丹人从来没有胡须,只有鞑靼人、萨拉森人(阿拉伯人)和基督教徒才蓄胡须。你们应当知道,一切契丹人都厌恶大汗的统治,因为他所任命的大官吏都是鞑靼人,尤其是萨拉森人,他把契丹人当奴隶看待。

——《马可·波罗游记》


蒙古汗国-元朝灭国顺序。。


马可波罗还描述了南宋的文教昌明:

蛮子省是东方世界众所周知的最宏伟和最富裕的地区,被号称法克佛(Facfur是阿拉伯人波斯人等对中国皇帝的统称,相当于“天子”)的君主所统治。他的权力和财富胜过除大汗外其他一切君主。他实行仁政,深得民心。


从未想过自己的王国会遭受敌人的攻击,所以没有建立骑兵部队。他的全部精力都用在了享乐上。……这里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克佛热心宗教,对贫穷的人十分仁慈慷慨。他每年救助二万名孤儿。当这些男孩子长到适当的年龄时,再让人教他们手艺并且将抚养的青年女子嫁给他们。

——《马可·波罗游记》


宋朝真的有这种福利吗,答案是肯定的。《宋史》卷一百七十八《食货上六》记载,北宋徽宗时期:

“孤贫小儿可教者,令入小学听读,其衣襕于常平头子钱内给造,仍免入斋之用。遗弃小儿,雇人乳养,仍听宫观、寺院养为童行。”


清明上河图(局部),尽显南宋繁华


除了中国外,马可·波罗还描述了日本,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东部和西伯利亚“黑暗地区”等地,1291年马可波罗随三使者护送阔阔真公主从泉州起航出海到伊尔汗国成婚。


从东土远嫁伊尔汗国

众多汗国们


伊儿汗国阿鲁浑汗(Argon)派遣三位使臣Oulatai(兀鲁解)、Apousca(阿必失呵)、Coja(火者)向中国皇帝求婚,取道马八儿(印度南部潘地亚)的记载也一样,成为认为马可·波罗来华真实者的重要依据。


但是等他们1292年年底抵达伊儿汗国时,阿鲁浑已经于1291年去世,阿鲁浑的弟弟海合都在位,阔阔真只得与阿鲁浑之子合赞成婚,后来合赞1295年夺取伊儿汗国汗位,立伊斯兰教为国教。


阿鲁浑在位时曾试图阻止汗国伊斯兰化的倾向,图为他写给腓力四世的信,希望联合对抗马穆鲁克王朝,但当时西方对十字军东征已经失去了兴趣。


关于阔阔真公主中文史籍并无记载(因为她其实并非元朝皇族公主),仅见于伊儿汗国《史籍》,但是在《永乐大典·站赤》中亦有相关线索。


伊尔汗国


1295年波罗一家回到意大利。从东方带回了无数奇珍异宝,传说包括口琴,风筝,面条等,一夜之间成了威尼斯的巨富。


1298年,马可·波罗参加了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战争,同年9月7日不幸被俘。在狱中,他遇到了作家鲁思梯谦,于是便有了马可·波罗口述、鲁斯蒂谦记录的《马可·波罗游记》。


由于马可波罗的夸大其词,以及鲁斯蒂谦进行了艺术加工,书中很多“百万这个,百万那个”,因而人称“百万先生”,普罗旺斯语原书也因此被称作Il Milione(百万),该书很快翻译成各国语言,流传欧洲各地,对大航海时代的来临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END


扩展阅读


我局更多观察文章,戳这里:

山西地缘格局 | 治世之重镇,乱世之强藩!

琉球地缘格局 | 中美日之间的太平洋孤儿

我们前往山西,找寻华夏文明的源头

华夏文明之旅,为什么河南盛产古都?

大上海计划,抗衡租界的未酬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