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衫本薄撕
_
_______
这是索尼E卡口第一支全画幅超广角镜头,不论是画质表现还是体积重量都有些超出编辑的预料,当然官方指导售价是预料之中的。
这支镜头紧跟着佳能11-24和适马的12-24两支超广变焦镜头发布,不少摄影师都对这支镜头抱有很高的期待。
这支镜头发布之后,索尼E卡口全画幅镜头焦段最广12mm,最远400mm,基本覆盖了日常使用能用到的大部分焦段,和几年前发布时不同,现在的α全画幅微单已经是较为成熟的相机系统。
参数对比
_
_______
适马12-24、索尼12-24以及佳能11-24这三支镜头的焦段、规格都非常接近,而饱受“微单巨头”困扰的索尼α无反系统迎来了这支非常轻量的超广变焦镜头。
FE 12-24mm F4 G这支镜头在类似规格镜头中镜头最大直径、镜头长度都是最短的,而且镜头重量仅有565克,几乎是其他两支镜头重量的一半。
如果说纸面参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应该是这支镜头采用了7片光圈叶片设计而非9片光圈。
外观细节
_
_______
被不可拆卸遮光罩保护的第一片大口径镜片虽然没有采用非常夸张的灯泡设计,但是依旧无法使用螺口滤镜。
前镜组没有采用很夸张的尺寸也有优点,镜头的最大直径仅为87mm,腰身是超广变焦镜头中最纤细的。
后镜组采用了金属卡口。
镜头左侧是索尼经典的对焦停止按钮以及AF/MF切换。
总得来说,这支镜头的身材和α7机身非常相配,并没有微单巨头的不协调感,点赞。
画质测试
_
_______
12mm端 100%放大
左侧中央 右侧边角
这支镜头可以说是全开光圈就是最佳画质,广角端F4~F8都属于最佳画质区间,放大后可见画面中央和边角的反差表现的确良好。
光圈从F11开始可以看到有明显的光圈衍射问题。虽然这部分不是暗角测试,但仍然能从边角画质表现的亮度反映出,这支镜头有一定的暗角,收缩到F8之后基本消除。
24mm端 100%放大
左侧中央 右侧边角
24mm长焦端的画质也很优秀,边角画质比12mm稍胜一筹,虽然并不是特别明显,但是原图放大100%还是有可见的区别。从这部分可以看出,24mm端的暗角较12mm轻微。
畸变测试
_
_______
12mm端
超广12mm端的桶形畸变难以避免,虽然不是严重到难以接受,但是拍摄横平竖直的建筑时,仍然可以明显的看出这一点。
24mm端
同样,24mm端的畸变控制要比12mm强一些,如果实际拍摄时开启机内校正,效果会很明显。
暗角测试
_
_______
这支镜头的暗角在光圈全开始比较明显,收缩到F8时基本影响很小,如果开启机内校正,在F5.6时就可以把暗角的影响降到最小。
24mm端的暗角不开启机内校正时同样比较明显,收缩2-3挡光圈后消除。日常拍摄保持镜头校正开启的状是正常摄影师的做法。
色散测试
_
_______
12mm端在全开光圈和小光圈时,有轻微的前紫后绿,收缩到F8时变化不大。
24mm端总体来说色散都比较轻微,不过收缩光圈对减轻色散影响不大。
实拍样张
_
_______
总结
_
_______
这支镜头是索尼E卡口里程碑式的镜头之一,在E卡口提供了大三元和一些常用焦段镜头的情况下,索尼用很快的速度为摄影师提供了超广变焦镜头的解决方案。
非常惊喜一点的地方在于这支镜头的体积非常贴合微单镜头的概念,前组镜片的尺寸让这支镜头保持了非常从容的姿态,565克的镜头重量搭配α7RⅡ使用不存在头重脚轻的问题。
画质虽然没有和其他两只类似规格镜头进行对比,单仍然能在评测体验过程中感到这支镜头的画质的确是和官方MTF图一样令人满意。
优点:
1. 画质非常优秀,风光摄影师值得买;
2. 镜头非常轻便,旅行、创作毫无累赘;
3. 对焦速度迅速,DDSSM马达发挥稳定。
缺点:
1. 并非是真正的内变焦设计,使用时要注意防尘;
2. 灯泡设计无法使用螺口滤镜;
3. 不是GM标志,信仰值不够。
*点击底部
“
阅读原文
”
,可查看完整测评。
________
1万3的尼康百变妖&碧玉刀,呵呵,砸谁手里谁知道!
(点上图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