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是餐桌上常见的一道主食,不少家庭闲暇时会蒸一笼包子,而且以菜肉包子为主。那么,自制的包子怎样做到营养又美味呢?
中国注册营养师谷传玲表示,菜肉包子可以看作一座小型的膳食宝塔。荤素搭配的馅料,当菜吃;包子皮由面粉制成,能做主食,最关键的是营养均衡。
“天津三绝”之首的狗不理包子是不少外地人了解天津的敲门砖。其以鲜肉包为主,兼有三鲜包、海鲜包、酱肉包和素包子,可谓五花八门。“半发面,水打馅”的制作工艺、3:7的肥瘦比例,让人吃起来口感松软。但因其制作过程中往往会加入过多酱油,最好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一起吃。
“形如荸荠、皮薄肉丰”的小笼包是不少上海人早餐的必选。猪腿精肉、肉皮冻、薄面皮是小笼包的三要素。每100克瘦猪肉中含有高达约20克蛋白质,还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以及人体必需脂肪酸;有“平价鱼翅”之称的肉皮冻,胶原蛋白也不低。食用时最好搭配蔬菜汤或大拌菜。
一面酥脆、余面柔软的水煎包是山东特色美食,发酵后的包子用半煎半蒸的方式制成,馅料以“牛肉”“韭菜”等最为出名。牛肉所含蛋白质、血红素铁含量比猪肉丰富,脂肪少;韭菜富含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不过,与蒸包相比,水煎包较硬、较油,不建议消化能力较弱的老人多吃。
蟹黄、蟹肉、五花肉做馅,鸡汤做底,皮薄汤浓、稠而不油的蟹黄包是江苏的传统美食。蟹肉脂肪含量低,富含蛋白质及矿物质,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但蟹黄、蟹肉所含嘌呤、胆固醇较高,高尿酸血症、高胆固醇患者、肝肾不好的人尽量少吃;痛风急性发作期最好不要吃。建议吃蟹黄包后,减少其他肉类、内脏、蛋类的摄入量,同时多吃蔬果,促进胆固醇的代谢。
“放下似菊花,提起如灯笼”的河南开封灌汤包让人同时吃肉、喝汤、嚼面。灌汤包皮薄透明,内有肉馅,底层有鲜汤,吃时有句顺口溜“先开窗,后喝汤,再满口香”。和上海小笼包类似,灌汤包也以肉类为主,汤汁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最好搭配蔬菜食用,一次不要超过3个。
奶黄包是广东传统名点。馅是牛奶、蛋黄、奶油等拌在一起,蒸好后远远就能闻到奶香。牛奶、奶油富含蛋白质、钙质,蛋黄富含磷脂、脂溶性维生素,奶黄包的营养不容置疑。但制作奶黄包时,往往加入不少糖,热量较高,成人一餐1~2个即可。需要控制体重的人最好少吃,胆固醇过高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孕妇也不宜多吃。
酱肉包口感好热能低。中国人民解放军309医院营养科主任张晔表示,酱肉包一般都把肉煮酱之后包进馅中,可去掉大量油脂,饱和脂肪酸相对少,味道咸甜,适宜胆囊炎、食欲较差的人和心脑血管病人吃。叉烧包外形类似开花馒头,肉香汁滑,甜咸适口,滋味鲜美。无论是酱肉包还是叉烧包,内馅的原料都以肉为主,加工方法和口味有很大差别,食用时需搭配足够的蔬菜,尤其是绿叶菜,以弥补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的不足。徐静说,标准大小的酱肉包或叉烧包,成年人一餐2~3个即可。
肉菜包营养较全面。肉菜包的馅料种类非常丰富,大部分蔬菜都可以入馅,如白菜、韭菜、茴香、胡萝卜,萝卜等,此外菌类、豆腐、鸡蛋也可入馅。自己在家做馅时,尽量做到菜多肉少,用豆制品和菌类替换部分肉类,肉类以瘦肉为主,不再额外添加植物油。肉菜包子是最家常的包子品种,适合大部分人,特别是一些不喜欢吃蔬菜的孩子或因咀嚼蔬菜困难的老年人,可以在吃包子时多补充些蔬菜。
素包子搭配八宝粥营养更好。张晔表示,常见素包子分两种,一种是有鸡蛋、虾皮等食材,蛋白质较多,饱和脂肪酸少,适合高血脂的人;另一种是纯素包子,味道一般、营养不全面,应放入豆腐、香菇等食材,补充植物蛋白。在家包包子,和面时最好加入玉米面、荞麦面等杂粮面,可补充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素。食用纯素包子可摄入大量蔬菜,但缺乏优质蛋白质,最好搭配八宝粥或补充动物蛋白,使营养更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