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粥左罗的好奇心
文章不多,每一篇都值得你看。欢迎进来坐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笔吧评测室  ·  英伟达 RTX 50 系列 GPU 放弃对 ... ·  13 小时前  
半月谈  ·  蒋超良被查! ·  2 天前  
中国政府网  ·  事关资本市场,最高检、证监会重磅发声! ·  2 天前  
长安街知事  ·  王汉青被查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粥左罗的好奇心

人生均值回归:什么决定了你最终的归宿?

粥左罗的好奇心  · 公众号  ·  · 2020-12-11 21:21

正文

061


作者 l skiptomylou

来源 l 肥肥猫的小酒馆 (ID:zhihufeifeimao)

分享 l 粥左罗的好奇心(ID:fangdushe007)



你好,我是粥左罗。

随着见的人越来越多,你会发现很多人的人生轨迹超出预料,原本以为会一帆风顺的人发展得磕磕绊绊,原本以为会过安稳生活的人最终选了一条非常不稳定的路。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篇文章作者给出了一些他的见解,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残酷的社会压力逼迫我们通过复制所谓的成功道路来获取社会资源,而完全忽视了 人的内在动能 才是决定你位置的根本因素。


我的成长经历,如果刨去在学校里因为纪律不好、早恋、翘课、打架、打球摔断腿这些十年以后都没所谓的事情,其实是一个非常标准的中国学生成长经历。


进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中考区排名前10,高考分数也足以排入第一梯队。 之后我从复旦辍学出国,去的也都是北美最好的大学。


走在这条路上的我,直到大学的时候,都一直认为社会的金字塔就是这样一层一层的筛选形成的。


的确,至少从一个校园里的学生的角度来看,中考的失败者们,高考的失败者们,出国留学去了一个不那么知名的大学的留学生们,相比于人大附、清华、哈佛的同龄人,他们被排除在了某一种可能性之外。


这种残酷的独木桥,就是多少年来鞭策我们每一个人时刻不敢松懈的原因。




01


定义你最终归宿的
一定是能力和欲望综合的你



毕业以后,起初,父母是达官显贵的去接手家族生意,哈佛毕业的去 Top tier 投行,清华北大毕业的去知名券商,三本毕业的小学同学去某个不知名的公司领一个月三五千的薪水,这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符合设定的。


紧接着过几年,事情慢慢就有点奇怪了。


一些在校时候成绩非常优秀的、毕业以后也顺应着期望去投行拼死拼活的,慢慢的受不了了,离开这个行业,去做其他压力小一些的行业,在美国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安稳日子;


一些教育背景一般般,但是上学的时候就特别“折腾”的同学,回国创业,现在已经小有所成;


一些接收父母生意的,干不下去,最后公司卖掉的也有,倒闭的也有;


也有一些毫无背景的,工作之余勤勤恳恳的爱好着自己的写作,现在成了小有名气的作者。


在一个经济自由度越来越高,具象的门槛对一个人的发展束缚越来越小的社会,到底什么事情决定了你要走的路呢?


到底是什么东西,让一些学生时代看起来特别优秀的人,后来成了特别平凡的人,而又让那时候看起来平平无奇的一些人,后来做出了一些似乎超越了他水平的事情。


我想这样东西在今天和在两千年前是没有区别的。 那就是你的渴望。


我必须要说明的一点是, 我在这里不是要 Judge 任何人的生活选择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求仁得仁。


平淡生活也好,激烈拼搏也好,只要最终你获得了你想要的,所有的生活都值得被祝福。


但是我最终明白的是, 人生任何一个阶段的“筛选”都只是一种形式,别被这些一时的标准迷惑。


定义你最终归宿的,一定是你能力和欲望综合的那个真实的你。


因为即使你毕业的时候成绩优异获得了一份高薪高压的工作,如果你是个不那么野心勃勃的人,那么你早晚会被压力逼迫离开这份工作;


即使你学的是理工干的是码农,如果你最热爱的是写作,那么早晚有一天,你会用你的闲暇时间因为热爱而驱动自己创作。 也许你在工作中得到的是薪水,但你的人生在你的写作里。


大多数人应该都会相信,李白如果做了官,他还是会有一天脱靴骂高力士,他还是会有一天浪荡江湖。


为什么?


因为他那么一个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人,是不可能因为一纸封诰就杀死自己心里澎湃的诗情画意的。



02


把事情做到8分可能是因为钱
但做到极致一定跟钱没关系



所以,再后来,当我每年遇到那些想从事这个行业的应届生的时候,我总是像无数前辈们一样,喜欢问这样的问题:


你为什么喜欢做金融?你喜欢金融的哪个细分?你为什么喜欢这个细分?这个行业你认为会带给你什么?


我也一次又一次的听到下面的这些答案: “金融很刺激,能够改变世界”、“金融需要数学头脑,我数学学得很好”、“金融挣钱多,是很体面的工作”、“我喜欢M&A,一种直觉”等等。


当然也会偶尔有那么一两个人,娓娓道来,告诉我他们对行业的认识和了解,告诉我什么事情表明了他们基因中的东西适合这个行业。


第一种人让我哭笑不得。


而第二种人,哪怕他们的答案不那么全面和正确,哪怕他们的答案里有一些矫揉造作,我依然认为他们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渴望要远比第一类人强得多,他们可能会在这个行业里生存的更好。


因为当你发现这个行业的本质和电影里决定世界的刺激感与高大上毫无关系的时候, 还要有一种别的东西让你愿意去从事这份工作


因为不管金融行业可以给你提供多高的薪水,我相信早晚都有那么一刻,你会发现钱的 Marginal Utility 不如每天下班陪你老婆吃一顿幸福的晚餐、不如一年可以有五个月去周游世界、不如去写一个程序、不如写一篇小说。


把一件事做到8分好也许是因为钱,但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一定和钱没关系。


在北美的那些年里,有几年夏天住在温哥华。 有一个夏日的晚上,我坐在自家院子门口,看着才六七岁的外甥和外甥女儿在门口的车道上和邻居家的孩子一起追跑打闹。


夕阳落下来,整个天边都是红色的,夏天的温哥华一点都不热,落日余晖晒在我身上,暖暖的。


那一瞬间,温哥华那种闲散的生活仿佛积累在一起突然拍打在我的心上。 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老年人,每天在这个有雪山有大海的地方,每天遛狗、做饭、和朋友打打牌、陪陪小朋友。


我想很多住在海外移民城市的人都有过相似的感觉。 温哥华、墨尔本、Orange County,这些地方就像是一个个巨大的养老院,整个城市与世无争的安坐在那里,和北京上海纽约这种分秒必争的地方形成最鲜明的对比。


我也猜想很多中国人奋斗了一辈子,就是希望自己从中国这个压迫感过剩的社会里逃出来


但是 在那个晚霞美如 画的夏日傍晚,我唯一的想法就是我要逃出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