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融监管研究院
我们专注于跨业资管、外汇、跨境人民币、自贸区、银行间债券、交易所债券、金融业牌照及业务资质等领域的研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际金融报  ·  DeepSeek,凭什么带火AI主题投资? ·  11 小时前  
茅酒圈  ·  飞天上涨!茅台酒2月4日行情价 ·  昨天  
茅酒圈  ·  飞天上涨!茅台酒2月4日行情价 ·  昨天  
财联社AI daily  ·  界面财联社“AI小财神”正式上线 ... ·  2 天前  
财联社AI daily  ·  界面财联社“AI小财神”正式上线 ... ·  2 天前  
扑克投资家  ·  杰文斯悖论:DeepSEEK干掉英伟达588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金融监管研究院

如果公募基金不再有避税优势?

金融监管研究院  · 公众号  · 金融  · 2024-08-15 14:39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关于公募基金在股票型基金和混合类基金份额与净值下降背景下,债券类基金和货币类基金迎来爆发的情况及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等内容的原创文章。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公募基金现状

随着公募基金二季度基本披露完成,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资产净值下降,而债券类基金和货币类基金却迎来爆发,全市场公募基金规模超过30万亿,其中债基和货基占比超过三分之二。

关键观点2: 税收优惠政策对公募基金的影响

公募基金受益于税收优惠政策,尤其是机构投资者的税收优势尤为明显。通过合理的避税手段,机构投资者能够通过公募基金合理降低税收负担。

关键观点3: 定制公募基金的特点

定制公募基金是银行委外投资的一种方式,相比市场化的非定制公募证券投资基金,具有募集时间短、认购者数量少、单户认购份额高、产品多元化等特点。

关键观点4: 公募基金的税收优惠政策解析

根据相关政策文件,公募基金在所得税和增值税方面享有税收豁免政策。投资者从证券投资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运用基金买卖股票、债券的差价收入也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

关键观点5: 资管产品的税收政策

其他资管产品在运营过程中发生的增值税应税行为,暂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资管产品的纳税人是资产管理人而非最终投资者,这可能与常规理解有所不同。

关键观点6: 关于公募基金增值税的纳税主体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基金财产投资的相关税收由基金份额持有人承担,但管理人或其他扣缴义务人需代扣代缴。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根据营改增政策,资管产品管理人为增值税纳税人。

关键观点7: 不同投资者债券投资税率问题

结合目前的税收优惠政策,公募基金除了买铁道债和信用债的利息收入需要减半缴纳增值税外,其余债券投资利息收入转让价差均免所得税与增值税。

关键观点8: 法询金融固收组的课程介绍

法询金融固收组提供了关于利率投资框架的迭代及中长期宏观利率展望、商业银行债券投资和组合管理实务、信用债投研进阶——框架认知与财务切入点、城投债及境外债投资交易实务等课程的详细信息,包括讲师介绍、课程大纲等。


正文

原创声明 | 本文作者 法询金融固收组 谢绝其他媒体、公众号、网站转载,欢迎个人微信转发。

随着公募基金二季度基本披露完成,在股票型基金和混合类基金份额与净值双双下降的背景下,债券类基金和货币类基金迎来爆发。虽然同期银行理财规模也有增长,但总体增速远低于公募基金,其中税收是核心解释因素。

截至2024年二季度,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资产净值共有6.4万亿,而债券类基金资产净值突破10万亿大关,货币类基金突破13万亿,双双创历史新高。

要知道,全部公募基金一共才30万亿,债基+货基就超过23万亿,这是何等恐怖的数字。

而在如此庞大的债券基金当中,机构投资者又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根据2023年年报,全市场债券型基金一共为90437亿,而机构投资者占比就达73912亿,占比达84.32%。考虑到2024年又是绝对的债券大牛市,机构投资者的占比可能会更高。

很多人会有疑问,为什么机构投资者如此热衷于通过公募基金投资债券呢?

秘密就在于,机构投资者,特别是银行自营资金,可以通过公募基金进行合理避税。

根据财政部相关文件,财税〔2004〕78号文规定:自2004年1月1日起,对证券投资基金(包括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管理人运用基金买卖股票、债券的差价收入,免征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

对投资者从证券投资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

此处“证券投资基金”特指“公募基金”。在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后,该税收豁免政策得到延续。

而在2016年财税〔2016〕36号文规定,证券投资基金(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运用基金买卖股票、债券暂免征收增值税。

由于公募基金巨大的增值税和所得税双重税收优惠,使得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非常有动力把资金委托给公募基金管理。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之后,主要目的是拉平各类资管产品的政策差异,其中银行理财同属于公募产品,不具备上述增值税和所得税的税收优势,一直也希望能拉平和公募基金的差距,尤其面对机构投资者而言,税收差异是决定性因素(对个人投资者而言所得税也基本没有真的投资者名义交,唯一差异是增值税,因为资管增值税是管理人交;对机构投资人而言增值税和所得税都是是实实在在的成本,所以公募基金免税吸引力更大)。

定制公募基金实质是银行委外投资的一种方式。定制公募基金相对于市场化的非定制的公募证券投资基金,主要特点为:一是募集时间短;二是认购者数量少;三是单户认购份额高;四是目前定制产品多元化,已不局限于债券型产品,有定制主动权益类基金相继发行。期限大概1-3年。    

公募债券基金几乎沦为商业银行为主的机构避税通道,很难说这些公募基金的主动管理权是在基金公司手上,还是商业银行手上。

那么,银行投资公募基金如何实现避税呢?

假设A银行有100亿元的固收证券投资,按照5%的预期收益,通过定制债券型公募基金,可节约企业所得税100×5%×25%=1.25亿元,约可以节约增值税0.15亿元,暂忽略其他少量的管理费和托管费,与直接投资债券取得利息收入相比,节税规模相当于本金的1.25+0.15/100=1.4%或者收益的1.4÷5=28%!

此外,对银行来说,银行如果直接投资政策性银行债以及其他信用债券,收益需缴纳6%增值税以及25%企业所得税,收益税负超30%;另一方面,同样属于政策免税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其收益却远低于公募基金,由此,公募基金避税优势凸显,银行借道公募基金,享受“免税”带来的福利,从而增厚利润。

但是,当时主要是出于对公募基金的扶持出台的相当税收优惠政策,现在还需要继续吗?

考虑到当前国内的财政收入与支出水平,财政体系的压力还是有的,因此,如果适时取消公募基金的税收优惠,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避税依据



公募基金在免税方面有极大优势,政策依据什么?

主要看《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和《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的通知》

(1)所得税

①对证券投资基金从证券市场中取得的收入,包括买卖股票、债券的差价收入,股权的股息、红利收入,债券的利息收入及其他收入,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

②对投资者从证券投资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

③对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运用基金买卖股票、债券的差价收入,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

其中第一款是对基金产品而言,覆盖范围更广;第二款是投资人基金分红免税;第三款是基金管理人,但是基金管理人只对价差收入免税,利息收入不免税。

需要注意的是证券投资基金作为非法人产品只能通过基金管理人缴税,所以本质上第一款和第三款规定的纳税主体其实是一样的。根据规定的表述,如果后续公募基金税收优惠政策取消之后,公募基金的收入要交一次税,基金管理人还要再交一次税,导致重复征税问题,但本质上二者本质上一样的,所以不需要对公募基金产品自身和管理人运营基金进行区分。

由于对公募基金价差收入和利息收入都免税,基金管理人只对价差收入免税,出于审慎角度考虑,公募基金管理人对债券的利息收入应该按照25%税率缴纳所得税。但是实际操作中,这部分税目前也是不交的。具体有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①先计提25%的税再卖出或者到期时一次性返还,等价于不缴税。②直接不计提税也不用缴税。

(2)增值税

证券投资基金(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运用基金买卖股票、债券的收入免征增值税,故公募基金的转让价差不需要缴纳增值税。

2. 其他资管产品税收优惠

资管产品管理人运营资管产品过程中发生的增值税应税行为,暂适用简易计税方法,按照3%的征收率缴纳增值税。也就是说资管产品无论是利息收入还是买卖价差增值税都是3%。资管产品纳税人是资产管理人而非最终投资者,这可能与我们平常理解的谁受益、谁缴税的理念有所不同,但是管理人作为纳税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增值税的征收难度。

在资管产品增值税税收政策出台之前,并未明确资管产品投资人、管理人谁是增值税纳税主体,管理人认为资管产品运营属于表外业务而非自有财产,不用缴纳增值税,投资人认为没有纳税硬性要求,部分投资机构也通过各种方式避税,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管理人、投资人都没有纳税。

如果将最终投资者作为纳税人,需要通过资产管理人投资再去判断投资的底层资产,看是否属于需要缴纳增值税的范畴。在实际操作中投资者买了资管产品,在募集说明书中会列明大致投向,但具体投资了哪些资产,最终投资人是很难判断的。故将资产管理人直接作为纳税主体,可以直接了解底层资产情况缴纳增值税,征税难度大大降低。

3. 思考:公募基金增值税的纳税主体是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第八条规定,基金财产投资的相关税收,由基金份额持有人承担,基金管理人或者其他扣缴义务人按照国家有关税收征收的规定代扣代缴。根据这一法规来看,公募基金纳税主体是最终投资人而非基金管理人,管理人承担代扣代缴义务。

但2016年《关于明确金融房地产开发教育辅助服务等增值税政策的通知》及2017年《关于资管产品增值税政策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明确规定资管产品运营过程中发生的增值税应税行为,以资管产品管理人为增值税纳税人。

所以资管行业营改增政策在基金行业实施与《证券投资基金法》存在冲突,营改增政策对基金行业的影响非常之大,颁布之初细节问题也对基金行业造成困扰,实际业务操作中仍是按照营改增整体政策实施,由基金管理人申报缴纳增值税。

税收优惠政策相关文件

4. 不同投资者债券投资税率

结合目前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公募基金税收和其他资管产品投资债券进行总结。可以看到公募基金除了买铁道债和信用债的利息收入需要减半缴纳增值税外,其余债券投资利息收入转让价差均免所得税与增值税。

总结图
(灰色部分实际上也没有交,实际操作中不同地区税务局执行仍然有差异)






金融监管研究院自营课程广告




     引    言     

法询债券精品课,重磅来袭,上海线下欢迎咨询~~


本期主题:
主题一 利率投资框架的迭代及中长期宏观利率展望

主题二 商业银行债券投资和组合管理实务

主题三  信用债投研进阶——框架认知与财务切入点

主题四 城投债及境外债投资交易实务





讲师介绍


讲师A

某公募基金 固收投资总监,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具有监管、银行和公募基金的复合专业背景,具备近20年金融市场业务相关从业经验。对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周期、流动性管理和利率分析框架有较为深入的研究。系统讲授债券投资、利率分析相关课程,将监管思路和市场实战完美结合,受到学员好评和肯定。

讲师B

长期供职于某农商银行,曾任金融市场中心风控经理,现任某农商银行金融市场中心投资一部负责人,所在团队截至2022年末管理资产总规模300亿元,主要通过基金、资管和自营户进行债券投资,所管理资产全部是市价法计价的资产,占该农商银行交易户总规模的66%。主动管理的基金在市场的相对排名较为靠前,多年来长期处于全市场前30%-20%的水平。

裴老师

上海信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曾在国联证券、东吴证券等机构负责债券投研工作,后加入YY评级期间任YY评级研究部负责人,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债券专业领域的投研服务,包括城投E查、地产E查、行业图谱、城投挖掘和隐性债务系列等产品;已成功为客户提供全方面固收领域服务,客户群体广泛,包括银行、券商、保险、信托、基金、互联网公司(小米、百度等)、政府监管机构等。

讲师D

现任某头部券商投资经理,老师拥有10年以上信用债研究及投资相关经验。


课程大纲

主题一:利率投资框架的迭代及中长期宏观利率展望
3小时)

一、开篇的几个小问题

1.去年下半年以来债券投资逻辑是否发生了变化

2.今年以来的债券市场主要在交易什么

3.央行持续的进行喊话,其用意是什么


二、利率分析的基础逻辑

1.经典的固收交易员之问

2.什么驱动了利率:投资方法论的梳理与回顾

3.利率的本质(三个维度)

4.中国经济增长和无风险利率的长期趋势

5.利率分析的框架及运用诀窍


三、利率分析框架的再梳理

1.基本面分析:原理、现状与当前经济的问题

2.经济周期与逆周期政策:边际效应、问题与挑战

3. 资金与流动性:6因素模型与定量定性方法

4. 供需结构与机构行为——资产荒逻辑的形成、持续与当前机构行为特点


四、年内及中长期宏观经济利率展望 

 (一)年内经济与利率运行的特点

(二)疫情以来政策与利率年度运行的规律

1、利率的季节性波动特点

2、如何判断年内的高点

3、三四季度为何容易出现大波动

 (三)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若干深层次矛盾及中日比较

案例讨论——经济日本化、债券零利率?

1、与90年代日本经济的异同比较

2、我们离零利率还有多远

3、金融从业人员的将来

 (四)年内及中长期利率展望

主题二:商业银行债券投资和组合管理实务(3小时)

一、宏观因素和债券定价

1、央行的政策利率体系

2、主要宏观指标与利率关系

3、央行的政策利率体系

4、近一年利率走势及关键节点的重要特征

二、债券交易与组合策略

1、债券短期交易技巧

(1) 均值回归策略

(2) 趋势交易策略

(3) 无套利原则

(4) 转托管套利

2、中长期交易技巧

(1) 杠杆套息

(2) 骑乘策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