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末的时候,我分享了一篇《
围观
95
后迷之就业观
》,里面写到根据大数据分析,
48%
的
2016
年应届毕业生选择了不就业。那么这些不就业的孩子们都去做什么了呢?有人选择继续读书,有人选择间隔年(
gap year
),还有不少人选择
自主创业当网红
。
我的一个朋友,休假时预约了一个跟拍摄影师。这个摄影师可以全程跟着他们一家旅游,并随行拍出最真实的旅游大片。后来由于他们临时改期,也就将摄影师跟拍的计划推迟了。再与摄影师预约时,发现他几乎很少有空闲时间,也很少在同一地点出现。问其行程,才明白他是一个
独立摄影师
,并没有固定的工作地,哪里有工作,就到哪里去。
相信不少人用过河狸家的美甲美发。河狸家有个十分美满的梦想,就是解放所有的
手艺人
——你不需要去一家店打工,依托于一店实现劳动换取报酬。只要你的手艺有人欣赏,你可以通过上门服务完成工作,获取物有所值的报酬。所以河狸家甚至会有打飞的去另外一个城市为客户做美甲的,只要客户觉得你的服务值得。
今日头条从最初的一个新闻读取端到
全民自媒体
的转换,只花了很少的时间。全民自媒体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认为有意思有价值的东西通过今日头条做分享,获取点击量的同时,也能够获得收益。最近海边渔民的“吃海鲜”视频大红于网络,也促进了海鲜生意市场。在那些视频里我们看到原来渔民打捞上来的小鱿鱼出售价只有
3
、
4
元每斤,而我们在当地海鲜市场买到的小鱿鱼,却是
30
、
40
元每斤。而正是这种传播方式增进了渔民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也许会有一天,渔民自己也能将新鲜打捞的海鲜卖向全国,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我认识的一个企业培训师,她早年服务过很多大型外企,后来辞职在培训公司做企业咨询。她现在已经完全是
自由职业者
的状态,每年有半年的时间在国内,做一些公司高管的私人咨询,剩下半年就全球旅游。年收入完全能够抵上优渥的生活。
我分享这些故事,是因为这些故事都曾使我受到无尽冲击。
你会发现
当身在企业中的我们捧着似乎还算稳定的饭碗,有些轻描淡写地讨论着经济增长放缓,商业环境不好,就业市场艰难时,已经有越来越多人选择不进入企业,自谋生路,并且发展得很好。
关于这个问题,我和我的一个朋友曾有过深入讨论。
记得他曾问过我一些犀利的问题,并且对我有及其尖锐的评价。
其中一条就是,
如果你离开现在公司,你连生存都会成为问题。
这里所谓现在的公司,并不特指我当下所服务的公司,而是当我找不到一个大公司的
HR
岗位,也许我就不能够再拥有当下的生活。换句话说,没有公司,不做
HR
,我自身还有什么所依附的我所独有的价值,能够使我继续维持现在的生存和生活?
我当时有些不服气,顶嘴说我还可以去卖我最想卖的茶叶蛋啊。
——不要笑我,卖茶叶蛋一直是我还挺羡慕的一件事,想想早上起床,煮一锅热气腾腾的茶叶蛋,在公司门口、公交车站,卖给行色匆匆吃不上早饭的路人,然后收回一堆一块钱,收摊回家数钱都能数上很久,就觉得生活又温暖又满足。
但是现在问题来了,如果我的梦想就是去卖茶叶蛋,我现在的工作,对于我卖茶叶蛋有多少价值?而我要卖多少茶叶蛋,才能卖出现在的生活?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尝试过去思考这个问题:
也许你现在从事这一份薪资优渥,或者非常稳定的工作,但是当有一天,你所依托的组织不在了,你能凭借你当下的工作经验继续生活吗?你又将如何去生活?
这就是为什么当煤炭业的开始衰退,我们身边多了那么多大龄东北打工者,在医院做看护,在社区做保洁。因为他们工作一辈子的国企,已经养不起他们了。而他们没有技能傍身。
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坚持写作,想在深入挖掘自身工作价值的同时,使自己有一技傍身。
其实关于明天关于未来,我依旧有些迷惑。所以对于未来职场发展之路,我也始终持有非常开放的心态。
未来充满太多不确定性,这件事本身使人自省。
年末年初,本来就是很多人开始尝试自省和总结的时刻,而最近,我和一些朋友分别的不同的情景下聊过转型的问题。
我始终觉得,
如果你决定转型,任何时候决定转型都不算晚。人之一生,多花一些时间去探索未来,是一件值得的事。与此同时,考虑你的当下和未来,思考你期望的最好生活,和你为之努力能够承担的底线。你想得越清楚,对自己越有帮助。不束缚于一司一职,不局限于一次晋升和一次薪资增长,脱离组织关系去想想你的自身价值,这本身就是一种价值。
我会继续去进行和探索这种自省,希望下次当我问到自己,我不再只是个空想的“卖茶叶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