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ell
全面提供肿瘤生物免疫疗法,干细胞及再生医学相关最新资讯,专注于医学健康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青年麻醉论坛  ·  杭州欢迎你!浙大二院麻醉手术部2025年进修 ... ·  5 天前  
医学影像沙龙  ·  顶级罕见!一辈子都可能难遇的病例!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Cell

《自然》:科学家揭秘免疫细胞被肿瘤「洗脑」机制,简直就是误入传销组织!| 科学大发现

Cell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6-18 17:38

正文

你说肿瘤到底对免疫细胞做了什么?为什么科学家明明看到大量的免疫细胞进入了肿瘤,可是肿瘤却不受任何影响,依旧高速生长?


在50多年前,瑞典肿瘤学家Ingegerd和Karl Hellström夫妇和他们的同事就发现了这个现象(1),之后肿瘤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 Hellström悖论 」(2)。

Ingegerd和Karl Hellström夫妇


近年来,科学家发现携带PD-L1的癌细胞可以与携 PD-1的免疫细胞「相逢一笑泯恩仇」;可是用抗体这个「面具」遮住它们的笑脸之后,依旧有80%左右的肿瘤可以与免疫细胞和平相处。这仍旧不能很好地解释「Hellström悖论」。

近日,来自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研究中心的Andrea Schietinger教授带领研究团队解开了背后的秘密。他们的这一重要研究成果刊登在5月中旬的《自然》杂志上(3)。


原来肿瘤像是一个「邪教组织」, 它不仅可以让免疫细胞与它「相逢一笑泯恩仇」,还可以改造杀伤性T细胞的「思想」,让它们「放下屠刀」,在肿瘤与人体正常细胞的竞争之间保持中立。

金风玉露一相逢, 相逢一笑泯恩仇


肿瘤微环境的对T细胞强大影响力确实让人叹服。 不过Schietinger教授在2016年就发现,肿瘤对T细胞的「洗脑」是分阶段的(4),早期的时候,T细胞还具有可塑性,到了晚期T细胞就成了肿瘤的「死忠粉」,怎么都拉不回来


这一次,她们不仅 发现了T细胞在不同阶段表现不同的分子层面原因,而且找到了如何区分哪些T细胞已经被彻底「洗脑」,以至于无法挽回;哪些T细胞受的影响较小,还可以解救


T细胞是由胸腺内的淋巴干细胞分化而成,是淋巴细胞中数量最多,功能最复杂的一类细胞。其中的一种就是杀伤性T细胞,也叫细胞毒性T细胞,它能 通过释放γ-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α等「利器」杀死靶细胞 ,如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和表达有肿瘤特异性抗原的细胞。


但是,科学家们发现在实体瘤内的杀伤性T细胞却会变「温顺」,对癌细胞视而不见,任其自由发展!这也是为什么免疫治疗只能在五分之一左右的患者身上有效,而且只针对某些类型的癌症,其余的都没有回应,或者回应不会持续的原因。


那么免疫治疗中有效果的T细胞和效果不理想的T细胞之间有何差异呢?本文的第一作者Philip博士和她的同事们在之前的小鼠实验中,发现T细胞在肿瘤发育早期就会出现「温顺」状态,但此时这种状态是可逆的,经过PD-1抑制剂的「调教」,T细胞还可以「迷途知返」,再次对抗癌症。后来,经过进一步的分化,这种「温顺」状态固定下来,即使把这些出现T细胞从肿瘤微环境中移植到正常环境中,经过多轮细胞分裂也无法逆转!

Schietinger教授


研究人员假设可能是表观遗传印迹从中作梗 。然而,具体的表观遗传程序却是未知的。Schietinger教授猜想,这是细胞内DNA的包装方式——由被称作「组蛋白」的蛋白质将DNA包裹形成的染色质——发生了变化,这种染色质的不同状态会影响细胞内的某些基因「打开」或「关闭」状态,进而影响细胞的具体功能。其中的「开放」的区域是转录因子和转录元件主要的结合位点。因此,他们 采用了ATAC-seq技术来分析染色质可接近性图谱,从而揭示染色质结构的变化


首先,研究人员采用ATAC-seq技术,探究了在急性感染过程中,小鼠的T细胞染色质的变化。他们发现, 与感染当天原始的T细胞染色质状态相比,感染后第5天及第7天时,发挥抗感染效应的T细胞染色质状态发生了变化,感染后第60天具有记忆功能的T细胞染色质状态也发生了变化(思想改造) ;但是,效应T细胞与记忆T细胞的染色质状态却是相似的,即染色质状态只发生了一次改变。


接下来,研究人员又在一种化学物质诱导的肝癌小鼠模型中,观察不同时间点T细胞的分化状态。 与急性感染不同,T细胞染色质状态发生了两次改变 :一次是在第5天和第7天的状态1,一次是在第14天及以后60天的状态2(此时肿瘤已完全壮大)。 在这两种状态下,T细胞都没有释放它的杀手锏(已经放下屠刀了)——γ-干扰素;然而,当给T细胞施加PD-1抑制剂时,状态1的T细胞又恢复了产生γ-干扰素的功能,而状态2的T细胞却怎么也拉不回来了


之后,研究人员进一步分析了与这些内部染色质状态变化及T细胞功能密切相关的细胞表面标志物。他们发现了两个特别的标志物—— CD38和CD101 ——之前科学家们并没有关注它们。 这两个标志物在处于状态1的T细胞表面含量很低,而在处于状态2的T细胞表面含量却很高 。同时,给CD38和CD101含量低的T细胞添加调节药物培养后,它们又恢复了产生γ-干扰素的功能,而那些CD38和CD101含量高的T细胞并没有恢复这种能力。更重要的是, 从肺癌及黑色素瘤患者体内取出的肿瘤相关T细胞中,也检测到了这两种标志物


这些以前未知的与T细胞功能障碍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可能会识别哪些患者更有可能对免疫治疗响应,确切地说,哪些杀伤性 T细胞可以介导临床反应。这让研究人员兴奋不已! Philip博士表示,「或许,相比于那些对免疫抑制剂治疗不反应的患者,反应的患者体内有更多的T细胞处于可逆的状态,能够被重新调教成抗癌战士。」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