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分子科学前沿
高分子界新媒体:海内外从事高分子行业及研究的小分子聚合起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学前沿  ·  ​中科大陈立锋教授课题组《AM》:面向高性能 ... ·  9 小时前  
高分子科技  ·  苏州大学冯良珠/刘庄教授 Adv. ... ·  3 天前  
高分子科技  ·  河北工大潘明旺教授团队 Small: ... ·  2 天前  
高分子科技  ·  中国科大李木军团队 ACS ... ·  4 天前  
高分子科技  ·  内华达大学雷诺分校金翼飞教授团队 Adv.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高分子科学前沿

北京师范大学刘楠、中南大学/新疆大学欧阳方平《AFM》:MXene的瓶颈与突破:迈向更稳定的生物电子界面薄膜电极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公众号  · 化学  · 2025-02-21 07:55

正文

在生物电子材料的研究领域, MXene ,作为一种二维纳米材料,因其卓越的离子-电子双导电机制,成为了生物界面电极的理想候选材料。MXene具有出色的导电性和可调节的表面化学特性,使其在神经信号采集、可穿戴生物传感器以及紧急医疗设备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MXene在空气中的氧化问题始终困扰着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尤其是当MXene暴露在空气中时,表面暴露的 Ti 原子容易氧化,导致其电导性显著下降,严重限制了其长期使用的可行性。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刘楠教授团队联合中南大学/新疆大学欧阳方平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将 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与MXene结合,形成一层保护膜,显著提高MXene的空气稳定性。这一复合材料被称为rGM 。通过实验表明,rGM薄膜在空气中长达40天的暴露后,其电导率几乎未发生变化,而相比之下,纯MXene薄膜的电导率则大幅下降。这一发现表明,rGO的保护层显著抑制了MXene的氧化过程,提升了其在空气中的长期稳定性。相关工作以“An Air-Stable MXene Bio-Interfacing Thin Film Electrode”为题发表在最新一期《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上。

图1. rGM生物界面薄膜电极的设计。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分析了rGM薄膜的增强机制。DOS计算显示,rGM在费米能级附近的态密度高于纯MXene,证明了rGO@MXene异质结构增强了复合电极的电荷转移能力。此外,计算还发现,rGM比纯MXene表面更疏水,这使得rGM在空气中的稳定性更好,减少了氧化的风险。总的来说,rGM通过rGO的保护层提升了MXene的稳定性和导电性能,既科学又实用。

图2. 理论计算表明rGM薄膜的空气稳定性和电荷传输能力提升。
rGM薄膜(约60 nm)能够紧密贴合皮肤表面,其超薄特性使其具有优异的可穿戴性。与传统的商业Ag/AgCl电极和MXene薄膜电极相比,rGM薄膜电极在电极/皮肤界面的阻抗较低,显示出更高的电荷转移效率。且在长时间佩戴后不会在皮肤上留下残留物,也不易积热,表现出良好的透气性。rGM薄膜电极在长期空气暴露下仍保持稳定的界面阻抗,优于Ag/AgCl和MXene电极,能够长时间有效监测神经电生理信号。
图3. rGM薄膜电极具有空气稳定的电极/皮肤界面阻抗。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在急救中至关重要,但传统凝胶电极长期稳定性差,存在副作用。研究提出了rGO@MXene@rGO异质结构的干电极材料,具有高离子-电子传输能力和优异的空气稳定性,能大规模生产不同尺寸的电极。测试表明,该电极再刺激前后都能准确检测正常和室颤的心电信号。rGM薄膜电极凭借其卓越的电荷传输能力和长期稳定性,成为AED电极的理想选择,有望显著提高急救效果,提升患者生存率。
图4. rGM薄膜作为AED电极的应用。
结语: 通过rGO的保护层,MXene材料在生物界面薄膜电极领域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尤其是在要求高稳定性和高精度信号采集的场合。这种新型rGO-MXene复合薄膜不仅展示了MXene在生物电子材料中的潜力,也为未来可穿戴医疗设备、紧急医疗设备和生物传感器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进步, MXene及其复合材料将在未来的医疗和健康监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本工作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4YFF05093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275022, 2207200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23D01D03)、自治区天池特聘教授科学基金、自治区智力援疆创新拓展计划项目的资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