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陆金所微服务
陆金所微服务,提供陆金所(lu.com)业务咨询、信息查询,更可了解最新的活动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Wind万得  ·  重磅!证监会深夜回应 ·  昨天  
法询金融固收组  ·  万字图解:全方位解析新规则下不良资产业务谱系 ·  2 天前  
法询金融固收组  ·  突发!蚂蚁官宣:目前没有上市计划,也不存在“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陆金所微服务

全世界有70亿人,但问起是“股神”,99%的人答案都是他!

陆金所微服务  · 公众号  · 金融  · 2017-08-03 12:01

正文


在别人贪婪时恐慌

在别人恐慌时贪婪


这是他的经典名言,他也是全世界唯一不需要被人说成与巴菲特齐名的投资人,因为他就是巴菲特。



为什么巴菲特与我们不一样?

👇👇👇👇👇

因为他更懂得与黑天鹅、灰犀牛和羊群的相处的方式!


1

 忽略“黑天鹅”,坚持自己坚信的事情


从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以来,黑天鹅事件频发,尤其是2016年,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意大利修宪公投失败,这一系列黑天鹅事件,让人们对“不可预知”产生了巨大恐惧。



但在巴菲特看来,黑天鹅的存在,并不改变他的投资逻辑。所以,尽管美国大选期间,巴菲特是希拉里的坚定支持者,可当特朗普当选,在全世界的焦虑中,巴菲特依旧从重仓的银行业获利超过110亿美元。

这不是他“欺骗”性的暗箱决策,而是无论谁最终当选都不会改变他看好银行业发展的观点。


总结:巴菲特不会因为“黑天鹅”等偶然事件而焦虑,在他看来市场的焦虑,正是他捡漏的时候。



2

警惕“灰犀牛”,坚决不碰有巨大不确定的事情


在早前,巴菲特被批评错过了整个“互联网时代”。面对批评,巴菲特非常谦虚的说“是我太蠢了”。

但如果将时间拨回2000年,相信巴菲特依旧不会碰他不看好的互联网创新企业,因为这类公司本就不符合他坚持的投资逻辑。



为什么?因为他时刻警惕投资领域的“灰犀牛”。

灰犀牛理论由美国著名学者米歇尔·渥克提出,理论的核心思想与巴菲特的不投资理念不谋而合:巴菲特的投资并非风险投资,有时候宁可错过可能的高增长,也不会去碰那些有明显不合常理增长的企业。



互联网领域的创业大多有着这样的特质:技术和模式的领先无法带来坚实的护城河,企业短期内有爆发的可能,却没有坚实的跨周期保值能力。往往上一秒辉煌,下一秒就仓惶。典型的例子是雅虎,谁能保证亚马逊不会是下一个雅虎呢?


总结:巴菲特习惯做相对有确定性的投资,当看不到企业十年后样子的时候,再大的错过也不必惋惜。



3

远离“羊群”,不受市场躁动影响


“羊群效应”用来比喻人的从众心理,因为从众很容易导致恐慌性的盲从,而这类恐慌往往会让投资人非理性的陷入骗局或遭到集体性的失败。



“负面新闻”就是最容易引起投资人“羊群效应”式的恐慌。

巴菲特曾在采访中表示,当他决定了一笔投资后,就不会关注那些不合情理的偶发性负面新闻。相比这些,更愿意投入精力关注项目的财务报表。



也就是说,巴菲特总能给站在羊群之外,不为市场的非理性躁动影响,坚持自己的判断。当2008年金融危机来临时,很多资深投资人都收缩投资时,巴菲特却坚持“在别人贪婪时恐慌,在别人恐慌时贪婪”。

从2008年到2013年的五年间,他果断买入这些公司:

对玛氏糖果旗下箭牌公司65亿美元的贷款,获利38亿美元。

对高盛集团50亿美元的优先股投资,获利17.5亿美元。

对美国银行50亿美元的优先股投资,获利9亿美元。

对通用电气30亿美元的注资,获利12亿美元。

对陶氏化学30亿美元投资,获利10亿美元。

对瑞士再保险集团27亿美元投资,获利13亿美元。



从2008年11月份注资高盛开始,整个金融危机期间,累计投资252亿美元,总收益近100亿美元,回报率近40%。


总结:巴菲特的高明之处在于,无论何时都能站高一线看待市场上沸沸扬扬的躁动和负面新闻,这让他总能避免投资中的踩踏事故。



关于巴菲特,再多的研究似乎也无法全面揭示他的成功秘诀,那么最省事、最聪明的方式是什么呢?

  投资巴菲特!

今天,点击链接,参与问卷调查,你也有机会让巴菲特管理你的财富!




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