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仲华
来源:肖仲华开讲(xiaozhweixin)
关于C919试飞成功,看许多官媒的解读,焦点基本都是大飞机的“国产化”,切入点基本都是多年以来中国人对于自产大飞机的“中国梦”,落脚点基本都是民族工业的崛起或振兴,总体的视角就是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
从价值诉求的角度看,上述焦点、切入点、落脚点和总体视角都无可挑剔。但是,不管有多么高尚的价值或主义的诉求,我们解读任何事情始终要有科学的态度和常识的认知。所谓科学的态度就是必须基于基本事实讲话,所谓常识的认知就是要尊重经济学基本常识。
1 “国产化”与“国际化”相差有多远
人类经济的进步是有阶段性的,越往过去的时代,越封闭落后的时期,就越强调自给自足。越往现代,越文明开化,就越强调分工协作,互通有无和开放包容。
比如强调家庭的自给自足,方国部落的自给自足,诸侯王国的自给自足,民族国家的自给自足,如此等等,这些概念其实都是民族经济思想苑囿下的经济术语。强调“国产”,虽然未必是自给自足的概念,但至少是自产自销,强调的是民族工业的崛起或振兴。当然,这些都无可厚非。
但我们要知道,从过去到现在,即便是强调自给自足,这供给和消费的市场领域却是在不断扩大的,这是历史事实。从自给自足到自产自销,再到经济和贸易的“自由化”和“全球化”,这是人类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进程。
在今天的中国,许多企业的目标都是“做强做大做优”。如何“做强做大做优”呢?这些企业无不给自己加了一个“民族企业”或“国产”品牌的前提。就是说,“做强做大做优”的目标是振兴民族工业、民族经济。好像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做强做大做优”才有价值和意义。
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社会化分工与协作,贸易的本质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交易,供需关系的本质是均衡,而且是不断地从局部均衡走向更广阔市场的均衡。从这些本质上看问题,企业组织生产的能力有多大,或者说资源和要素配置的范围有多广泛,企业的市场才会有多大。真要“做大做强做优”自己的企业,就必然会走向“国际化”。
纵观当今世界那些已经“做强做大做优”的企业,无不是“国际化”的企业。这些国际化的企业,也没听说有谁是强调“自给自足”或“国产化”的。“国际化”就是超越了民族和国家的范畴,资源和要素的配置与组合已经覆盖全球了,市场也是全球化的市场,否则就不叫全球化,也扯不上“做强做大做优”。
无论是波音还是空客,他们的工厂遍布各地,原材料和部件的采购也来自世界各地,市场当然也遍布全球。单从供给侧看问题,为节约成本,提升性价比,其资源和要素配置的唯一原则就是生产成本的控制。哪里的原材料和部件质量好,价格低,他们就从哪里采购。哪里的税收和劳动力成本便宜,他们就去哪里办厂。他们并没有因为自己是美国或法国的企业而强调“国产”,更没有为证明美国或法国的国家力量而让政府投入巨资去帮助企业搞研发。
从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角度看问题,强调“国产化”和“国际化”是两个不同历史阶段的经济学概念,经济学意义大不相同,指导经济实践的意义与价值也相去甚远,实际的经济效率和效益当然也一定会相差十万八千里。
2 大飞机C919的价值和经验到底是什么
客观地讲,无论是波音还是空客,他们的大飞机也并非完全“国产”。首先,其投资人来自世界各国各地,都已经是完全意义的“国际化”企业了。其次,他们的原材料和部件来自世界各地,工厂也遍布各地,资源和要素的配置也已经完全“国际化”了。第三,企业的税收贡献和投资回报也是全球性的,税收惠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回报惠及全球所有的投资人(股票持有者)。所以,如果用“国产”的标准看问题,波音和空客或许都不能算是“国产”货。
我们之所以说波音是美国的,空客是法国或欧洲的,这是因为他们拥有各自独立的大飞机制造的核心技术,此外别无其他。
说实话,作为一个理工出身的经济学者,我一眼就能看出C919的“国产化”率到底有多高。任何一件东西,最核心的是制造技术。对大飞机这种高技术、高智能的东西,最值钱的就是核心技术,比如发动机制造的核心技术,比如飞机整体控制的计算机系统程序,这些若不拥有,就不能算是真正掌握了大飞机制造技术,更不能说是什么“国产”。
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就完全否认C919不成功。能够借助别人的核心技术,能够自产一部分部件,能够总装出成品来,能够利用我们劳动力价格优势降低成品价格,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价格竞争力,这就是成功。至少是能够促进生产,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能够创造利润、税收和就业机会,能够引进、消化和吸收先进的技术和经验,能够为国家和世界经济做贡献,这都可以说是成功。
但我们不能把这些巨大的经济和战略价值说成是什么“国产化”的价值。明明是“国际化”的产物,你硬往“国产化”上扯,用落后的观念去评价先进的作为,这很可笑。
如果要总结C919的成功经验,我看其成功的经验就是改革开放和国际化,没有改革开放和国际化,就不会有先进的技术引进,也不会有核心部件的引进,最终也不会有总装的成功。
所以,无论是讲价值,还是成功经验,我们应该总结的就是市场化和国际化,绝不是什么狭隘的“国产化”。
3 民族主义和爱国情怀应该与国际化潮流同步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取得的经济成就有目共睹,举世认同。成就的取得不是靠封闭,也不是靠强调“国产化”,而是靠引进、消化、吸收,是靠提高自己的生产力,也是靠国际市场来消化自己生产力提高后的经济成果。
大飞机也好,三十多年来的各种引进来和卖出去也好,没有国际化的环境,就不会有成功和成就。
改革开放是对民族国家的一个大解放。解放的是思想,也是经济和生产力,同时也包括民族主义和爱国情怀。
我们要知道,改革开放只是第一步。改革开放与真正的“国际化”还有距离。当我们还在强调“国产化”,还在用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爱国情怀来解读经济现象的时候,我们得意识到我们思想和观念还很落后。
解读经济现象要有经济伦理的视角。经济价值和意义与民族主义和爱国情怀也并不矛盾。经济价值和意义首先必须是经济伦理的范畴,比如市场的自由、平等和公平,比如国际化的社会大分工和跨国协作,比如资源和要素配置的市场化和全球化,比如国际竞争的差异化。
我们的企业若真能国际化了,就是真的“做强做大做优”了,也才是真的民族崛起和爱国了。
亲爱的读者:
欢迎大家加入微信群,建立更深度的阅读连接。有意进群者请添加经济学人小助手为好友,再受邀入群。
小助手3▼
感谢阅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如觉侵权,请于后台留言,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ID:economistchina
热文推荐:(关注公众号后回复数字)
回复90☞ 刘鹤公开露面主持的这个会议信息量太大了
回复91☞ 人口数据告诉你为什么东北衰弱而广东崛起
回复92☞ 赵晓:中国经济的真相及出路
回复93☞ 邱晓华:中国经济的今天和明天
回复94☞ 中国未来六大悬念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