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格调
编辑 / 思考姬
排版 / Lizzie
宫崎骏:“唤醒隐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沉睡的东西……现在已经是不得不这样去创作作品的时候。
”
*本文的一丟丟
剧透已经全部遮蔽
,深色模式可见。
*本文引用的视频字幕来自
@Ryokei_。
今天,宫崎骏导演的动画电影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以下简称《人生》)
已经在影院上映。
虽然电影片名致敬了小说家吉野源三郎在1937年发表的同名小说,但电影的故事
完全由宫崎骏所原创
。
作为“八年一剑”的全新力作,这部电影已经在国际上斩获了多个含金量极高的荣誉和成就——
其中,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尤其令人振奋,这个一直以来都偏向本土作品的奖项,颁给亚洲作品的情况只有两次—— 一次就是这次宫崎骏导演的《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上一次还是宫崎骏导演的,作品是《千与千寻》。
然而,
虽然《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已经盛名在外,但在口碑上,
想必大家也已经有耳闻,
其
远比《千与千寻》更具争议
。
明明预告PV中熟悉的宫崎骏特色元素琳琅满目,但为何反倒许多观众表示:
“这是陌生的宫崎骏呢?”
关于影片的具体评价这里暂按下不表——笔者在这篇文章中,仅仅想为各位读者提供一个额外的视角——数月前日本NHK电视台的栏目《行家本色》发布的一部名为
《吉卜力与宫崎骏的2399天》
的纪录片。
这部时长近80分钟的纪录片,以第一手跟拍资料配合
情绪
饱含的剪辑手法,为我们展示了《人生》这部作品幕后创作八年间宫崎骏的所思、所想、所感。
例如,在《人生》的创作过程中,宫崎骏的创作状态远比大家想象到的还要痛苦、纠结——
“为什么只有我还活着呢”
“如果不做了结的话不行,就无法摆除邪魔”
“好麻烦好麻烦好麻烦好麻烦好麻烦”
“应该是执念吧,死也死不掉”
尽管《人生》在宣发上,用“零”宣发方式作为悬念以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脱颖而出,但
笔者坚信,
这部纪录片确实足以作为背景铺垫,让还未踏入、或者已经踏出电影院的观众对影片有一个更全面的理解。
-吉卜力与宫崎骏的2399天-
时间回到2013年9月,宫崎骏正式召开记者发布会公开表示要引退。
仅仅只过了3年,在2016年7月,某天宫崎骏坐在家中约了铃木敏夫前来闲聊,宫崎骏打趣的说道“我写了点东西”,不动声色的掏出了一本写好的企划书给了铃木敏夫看。
虽然早在《起风了》后期录音环节时,铃木敏夫就有预感宫崎骏还想再做一部,但突如其来的成案还是让他稍显震惊。
在企划书上,宫崎骏预期在2017年中进入作画期,于2019年末完成整个作品。
再一次引退后又再一次
复出
,铃木敏夫为此哭笑不得。
但当时,吉卜力制作部已经解散,而电影制作成本投入周期大、宫崎骏身体状况也在下降,种种挑战和风险来到面前,铃木敏夫
却答应了宫崎骏的企划,
“狼来了”在铃木敏夫看来也是一种创作者的才华。
于是这位万众敬仰的动画巨匠,又复出了。
2017年
5月的夏天,铃木敏夫在吉卜力工作室内喝着茶,试探性的问宫崎骏:“目前分镜进度如何,还是要等 B part完成更好一些才能看吗?”。
宫崎骏支支吾吾稍显不好意思:“现在就算看了也不会觉得有趣吧。”
在过去一年多的前期筹备阶段里,宫崎骏本已绘制好大量的人设板与美术氛围图,虽然分镜阶段推行得有点坎坷,但这时候宫崎骏盘算着,先完成近半的分镜为阶段目的就好。
2018年1月,已完成的部分分镜先进入了原画作业,基于吉卜力对原画的品控向来精益求精,铃木敏夫只好向庵野秀明借来了
本田雄
,后者是一位被誉为“师匠”的业界顶级原画师,为《EVA》《电脑线圈》《千年女优》等等名作贡献了大量高水准的原画和修正。
本田雄的加入,为整个团队注入一针强心剂。
此时,庵野秀明的《EVA 终》项目也早在制作当中,
或许只有宫崎骏才有这个面子
突然挖走《EVA》系列的一大核心干将。铃木敏夫和宫崎骏也玩笑似的说道:“这肯定又要被庵野怨恨了”。
然而在作品制作推进的井井有序时,2018年4月,一个巨大的悲痛事件发生,这个意外
影响了宫崎骏与铃木敏夫而后的心态,也
影响了整部《人生》作品。
高畑勋
(1935年10月29日—2018年4月5日)
去世了。
高畑勋不仅是吉卜力的创社核心之一,更是日本动画历史上殿堂级别的大师,也是宫崎骏相伴数十年的无可替代的知己与宫崎骏的创作“假想敌”,他的离世,让宫崎骏手上的笔停了。
听闻噩耗后,宫崎骏日日夜夜都在回想高畑勋的作品,以及自己与高畑勋的往事。每份回忆都有说不尽的话语。
某个下雨打雷的日子,宫崎骏还会想是不是paku桑(高畑勋)的灵魂回来了
而铃木敏夫作为他们的挚友,则如此感慨道:
“宫崎骏一直是对高畑勋单方面投入感情的人呢。”
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影响着吉卜力的每一个人,在这数月间让宫崎骏和铃木敏夫身心交瘁。葬礼上,之前一直以微笑和玩笑面对记者各种回答的宫崎骏,也忍不住落泪的说出“我永远不会忘记55年前,你在那个雨天的车站向我搭话。”
这份回忆,是他们童话般的开始,也是他们遗憾般的告别。
短暂的时间无法消化这份悲痛
,宫崎骏愈发觉得自己未能消化好高畑勋去世的事情。他持续一个多月彻夜未眠,严重影响了作品创作的进度。
某天,宫崎骏突然对工作室内的其他成员致以抱歉,因为他在高畑勋安息之前无法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创作的本质是创作者与自我心流的对话,心不在焉的宫崎骏一时间对自己需要描绘的东西感到迷茫,分镜进度一直停摆,好几个月都没有进度。
从这时起,《人生》注定了会逐步成为宫崎骏最私人化的作品。
如果了解宫崎骏的创作谱系,便知道他的电影里许多重要角色都是有现实人物原型的,本作也不例外。
鹭男的原型是铃木敏夫,因为宫崎骏觉得鹭男很像死亡使者
(暗示铃木敏夫催DDL)
;雾子的原型是同样已逝世的保田道世
(吉卜力的色彩设计师,宫崎骏的前辈)
;夏子和火美的原型都是宫崎骏的母亲;主人公原型则是宫崎骏自己;而最终的boss大伯父,其原型便是高畑勋。
想把大伯父
(高畑勋)
描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成为了宫崎骏目前内心里最在意的心坎,因为他们毕生都献给了电影创作,以此为终才是最适合他们的告别。
“对宫崎骏而言,电影才是现实,而现实世界是虚构的”,铃木敏夫若有所思的说道。
2018年8月,为了更好的进入创作状态,宫崎骏前往山林间的一座小屋短住,以求在最亲近大自然且安静的地方寻求自己的答案,期间他一直思考大伯父
(高畑勋)
会去做什么、想什么。
这份寻求答案的旅途并没有太顺利,在这一个多月以来,宫崎骏始终在整理思绪的路上——
一次雷雨天气来临时,宫崎骏站在山里看着天空,开玩笑的说道:
“被电影抓住脖子了,我和paku桑都是,逃离什么的是做不到的,但paku桑变成了雷神,再也不用制作电影了。”
“还想看到他各种各样的作品”,数十年前高畑勋对宫崎骏说出的这句话,成为了宫崎骏创作的动力之一,就连当初让宫崎骏收回引退想法的人,也是高畑勋
(保田道世的去世事件也是原因之一)
。
宫崎骏甚至在采访中表示,他只会做一个梦,那就是总是梦到高畑勋。
在这段休憩时间里,宫崎骏漫步山野、煮茶砍木、在木屋沉思。时间蹉跎了几个月后,宫崎骏重新梳理了整体的故事板——
主人公(宫崎骏)在自己少年阶段来到了塔(吉卜力),但因为一个人前行会害怕,所以带上了鹫男(铃木敏夫),在塔里遇到了大伯父(高畑勋),并在一众伙伴(保田道世、母亲 等)的帮助下经历了许多冒险(面对自己的人生)。
(内容涉及剧透,切换深色模式可见)
。
创作的思绪已有些许重燃,为了超越高畑勋,宫崎骏将再次启程,他说:“这将是最后的旅途。”
即使想要描绘的蓝图已有了确定的框架,但最棘手的心结依然如鲠在喉;即使其他角色的故事板与相应的原画作业都推到一定进度,但宫崎骏甚至还未能在分镜上直接画出高畑勋——只因他还未能说服自己需要倾诉的内容。
2018年10月,吉卜力组织了一次社员旅行,曾经被解散的吉卜力如今重聚了部分旧成员,又有新成员的加入,齐聚一堂的感觉让宫崎骏异常怀念,宛如一个大家庭般温暖。
热闹退散后往往会蔓延更浓烈的孤单,茶余饭后,年近80的宫崎骏看着人来人往,对生死离别又涌现了强烈的思绪。
关于生命与死亡的思考已然是他无法避开的议题:
“曾经被说会是最早一个死去的我,为什么还活到了现在呢,确实有些茫然无措的感觉。”
但宫崎骏明白,他需要继续在创作的道路上出发,并在这个过程中不停的拷问自己,以此找到自己的答案。
在旅途回来后,宫崎骏找回了独属于创作者的臻于化境的感觉,个人状态逐渐回调,他称之为进入了专注创作的心流,甚至在太过专注时会有失去记忆的情况。
到高畑勋那里去,去见他——宫崎骏一边这么想着,一边感觉自己从脑袋里逐渐涌现了许多奇思妙想,他感到自己的“天灵盖”打开了,他完全沉浸在内心某个异次元、异世界之中。
2018年11月,宫崎骏火力全开,对分镜的设计愈发精益求精,无数次推倒、重来、返修,不允许有一点点不满意,对自己和他人都十分严格。
在这个过程中,宫崎骏对生存的执念与日俱增,他认为需要将这份执念完全挥洒在分镜上,就如电影的标题《你想活出怎么样的人生》,要想问出这个问题,就必须自己亲身示范。
“对宫崎骏来说,到底活着的乐趣是什么呢?”铃木敏夫看着这样的宫崎骏,不禁感慨道。
2018年11月22日,电影开场部分终于进入试映,在试映会出来后,宫崎骏并没有当场发表太多感想,而是整理自己思绪立刻进入调整阶段,他一边消化着想法一边喃喃自语道:
2018年12月,宫崎骏仿佛完全融入了电影之中,成为了里面的人物,他感到自己正在逐步前往有高畑勋的世界里。
或许是好奇宫崎骏在这段日子里想法的转变,记者突然问宫崎骏是否觉得“那边的世界”更热闹。
宫崎骏一本正经的回答:“没有这样的事情,才没有这样的事情。”
正是进一步想明白了生存的意义,宫崎骏才更有勇气面对、思考死亡为何物。
2019年的新年前夕,宫崎骏的分镜绘制进度来到了临近结尾的高潮片段,
即主人公面对大伯父的桥段,这是他终于直面高畑勋的时刻
(内容涉及剧透,切换深色模式可见)
。
这时候的宫崎骏愈发回忆起与高畑勋的点点滴滴——《龙猫》里两个小女孩搬家被描绘成大冒险,并通过身体表现相关喜悦的点子是高畑勋出的;《风之谷》娜乌西卡醒来的结尾是高畑勋提议的……宫崎骏溯往的作品,大部分都留有高畑勋留下的痕迹。
只要继续创作,宫崎骏便无法逃离这份束缚;
但即使被困在过去,宫崎骏仍要创作,这样他才能与高畑勋完成对话。
1月,宫崎骏迎来自己的生日,被无数邻家小孩子和工作室成员包围着,宫崎骏依然是这样一位被无数人爱戴着的老爷子,他久违的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这时候,企划书里原定2019年上映几乎是不可能事件,但宫崎骏仍在为一个镜头里的细节来回修改十余次,角色对话的位置、动作….每一处力求做到完美。
这种繁琐的创作过程也让宫崎骏感到痛苦,但宫崎骏仍然没有妥协,继续活着并创作,成为了他眼下唯一的目标。
宫崎骏如释负重的说:“终于把paku桑安葬在了分镜之中。”
这段情节在电影中,对应的是主人公离开大伯父回到自己世界的时候,可以说这是宫崎骏最作者性的一段表达,也是他最后的任性——让大众在电影院里看他的告别,宫崎骏终于与高畑勋完成了诀别
(内容涉及剧透,切换深色模式可见)
。
宛如燃尽了自己一般,宫崎骏一脸疲惫的感慨自己仿佛老了3岁。
然而,分镜的完成只是阶段性的胜利,原画的修正同样也是大工程。
宫崎骏对一个小动作的原画修正甚至会纠结4天,丝毫不愿意为赶工期而妥协,他说:“细节就是全部”。
这份匠人精神贯穿了宫崎骏数十年的创作生涯,也是他让人为之尊敬的原因之一。
作为吉卜力董事长的铃木敏夫也明白,电影延期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决定不计成本、不计时间的放纵宫崎骏自由创作。然而这一拖便是几年,2020年时,铃木敏夫对外宣发的预计上映时间改为2023年。
2020年-2021年是全球新冠病毒爆发的重灾期,工作进度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21年7月,宫崎骏仍然在死磕原画,或许是老了力不从心,他总感觉自己画得不满意,即使躺在床上的时候也满脑子思考怎么修正原画,被公认为工作狂人以及天才动画师的宫崎骏,也在自我调侃逐渐画不出来内心想要的感觉。
人生便是一个逐渐改变自己想法的阶段性历程,宫崎骏以前年轻时候觉得
过度
工作是很荣幸的事情,根据
大冢康生
的说法,宫崎骏在制作《未来少年柯南》期间,从早上9点到画到隔天凌晨3点,一周连画七天不休假,连吃饭都是左手握饭团右手画画。
宫崎骏现在却对着镜头表示,自己老了,已经不再这么认为这么做是一件正确的事情了。
他的内心或许真的有彻底引退的想法,
只是高畑勋所传授的电影之道,把宫崎骏留住在业界里。
2022年,电影终于顺利进入后期。9月,
米津玄师
来到了宫崎骏家里,带来了他为电影演唱的主题曲。
宫崎骏和铃木敏夫第一次试听后便发出了称赞。同时电影开始配音及音乐合成环节,宫崎骏的另一位数十年挚友、也是本作音乐担任的
久石让
来到了现场,爱谬、木村拓哉、菅田将晖等各路一线明星大咖前来配音,各路新朋旧友在录音棚齐聚,让这里充满了温暖与笑容。
创作的其中一种快乐,便是此时此刻一般,连结了不同领域、五湖四海的朋友前来相见、合作、交谈。
在录音棚里的宫崎骏在进入工作状态后,态度依然是一丝不苟,用尽全力监修完大伯父最后一句台词,是他最后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