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形势意味着,新总统特朗普只需对奥巴马的外交政策进行调整就能取得一些政绩。问题在于,他打算做出怎样的变动?
基辛格分析,特朗普胜选“很大程度上是美国中产阶级对其价值观受到知识分子阶层攻击作出的反应”,如此一来他的当政倒是一次缩小甚至弥合“大众与精英在美国外交事务上观念分歧”的良机。
不
过这也存在明确而现实的危险:恐怖组织可能会借机寻衅,刺激一位缺乏经验又冲动的总统作出过度反应。不友好的国家也在等待美国大选结果,伺机而动。换句话说,特朗普的第一次外交政策危机可能就出现在数月之后。当前,他不但要任命自己的执政班底,还需要构想出战略性框架,否则新政府在危机管理上会迅速沦为继9/11之后的机构混乱。
(众所周知)9/11之后,当时的副总统和国防部长从世贸双塔废墟中成功发动了一场入侵伊拉克的军事行动——那不过是无因推论式的美国外交政策的例证之一:美国公众对这样一个帝国秘密计划(正如当时有些人正确的预测)缺乏兴趣和关注,无意追问直至取得一个圆满的结果。
基辛格对特朗普的建议可以总结如下:
1.无论在贸易还是南海问题上,不要与中国陷入全面冲突,而要寻求“全面协商”,力求实现对话机制、推行《世界秩序》一书中主张的“共同发展”政策。
基辛格常定期会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因此,在中美问题上他是相当有发言权的。他指出,习近平认为“对抗太危险”,“敌对国家必须要化敌为友,在共赢基础上展开合作”。
基辛格说中国民众想对美国新总统提出的问题是:“如果我们是你,我们会尽力遏制中国的崛起。那么现在你们会寻求遏制中国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两个同样渴望持续强大的超级大国并存下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特朗普需要对此作出回答。
基辛格反复说到的另一种情况是,中美双方像1914年两国在太平洋问题上一样各说各话,今后在网络问题上也将分歧很大。
2. 鉴于当前的俄罗斯是一个实力削弱的遭受重创的后帝国时期大国,普京渴望俄罗斯成为“一个强大的、与美国旗鼓相当的力量,而不是美国主导的世界体系下的屈从者”。
基辛格给特朗普的讯息特意投其所好:“对话不可能将俄罗斯带入国际秩序中。达成目的不仅需要交易技巧,还需要理解对方。”基辛格认为交易的核心是要让乌克兰成为“北约与俄罗斯之间的桥梁,而不是任一方的前哨”,就如同冷战时期的芬兰或奥地利,“可以自由处理与各方包括欧洲与俄罗斯在内的政治、经济关系,但不加入任何军事或安全联盟。”
自从克里米亚被吞并后,独立派运动得到俄方支持,竞争激烈的东部地区间歇性冲突不断,一个不结盟的乌克兰也将会去中心化,提升东部地区的自治程度。对俄外交的另一种情况就是我们可能一不小心过度利用自身金融及军事优势,将一个后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变为一个巨型南斯拉夫,以致“饱受从圣彼得堡一路延伸到海参崴的斗争冲突的摧残”。
3. 借“英国脱欧”之机,推动欧洲大陆从官僚内省转回战略责任。
(“他们一面准备放弃自己在历史上所代表的战略核心,一面谈论战术问题。”)
4. 如同我们约20年前在前南斯拉夫的做法那样,在叙利亚制造和平局势。
在外部利益相关势力的全面监控下,“给阿萨德政权的缓冲”已持续一年左右,基于目前的状况,基辛格推崇叙利亚“划区而治”(cantonization),类似《华盛顿协定》和《代顿和平协议》下的波斯尼亚联邦化。
伊朗必须受到牵制,因为它对和平的威胁就如同冷战时期的苏联——集帝国政体与变革因素于一体。但要保留伊核协议,因为现在废除它“会为伊朗而非美国提供更多行动自由”。
最后,充分利用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新近结成、却早已心照不宣的反伊朗、反伊斯兰国联盟,以达成一项有阿拉伯人支持的和平交易,这会“最大程度地改善巴勒斯坦人民的生活,也许还能使其建立准自治体… 即,没有法律上层结构、但事实上的自治”。
4
特朗普应效仿罗斯福的实力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