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百度文心一言宣布全面免费、DeepSeek的崛起以及各大公司的应对策略。DeepSeek的开源免费策略让其受到广泛欢迎,引发行业震动,其他大模型厂商面临危机。同时,大型互联网公司的组织架构和资源分散问题导致应对市场变化不够灵活。文章还提到了其他新闻,如电商卖家精英群的限时免费开放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百度文心一言宣布全面免费
随着文心大模型的迭代升级和成本不断下降,百度文心一言宣布将于4月1日起全面免费,所有用户均可体验文心系列最新模型。
关键观点2: DeepSeek的崛起与影响
DeepSeek实现了不输给GPT4的性能,其开发成本之低在国内外引起震动。DeepSeek作出免费和开源的决定,让其他大模型产品尤其是付费产品处境尴尬。为了应对DeepSeek的冲击,许多公司选择跟进免费策略。
关键观点3: 公司的应对策略
除了百度和OpenAI推出免费产品应对DeepSeek的冲击外,更多国际巨头选择“借力”而非“对抗”,通过技术合作而非直接竞争来巩固市场份额。国内企业也纷纷与DeepSeek合作,包括电信运营商、云服务提供商、硬件厂商等各个领域。
关键观点4: 大型互联网公司的挑战
大型互联网公司面临组织架构和资源分散的问题,导致应对市场变化不够灵活。相比之下,DeepSeek等初创公司能够迅速调整策略和技术方向,形成显著的技术壁垒。
正文
好戏才刚刚开始。
2月13日,百度大模型文心一言在官网宣布,随着文心大模型的迭代升级和成本不断下降,
文心一言将于4月1日起全面免费
,所有PC端和APP端用户均可体验文心系列最新模型。
同时,文心一言将
上线深度搜索功能
具备更强大的思考规划和工具调用能力,可为用户提供专家级内容回复,并处理多场景任务,实现多模态输入与输出。目前深度搜索功能优先向会员开放,后续将持续扩大服务范围。
此外,对于付费用户,文心一言将对目前还在生效的订单进行
退费
。
文心一言,是国内最早开始收费的大模型产品之一。2023年11月,文心一言上线会员服务,价格为每月59.9元(连续包月49.9元),会员服务将享受文心大模型4.0,非会员仍可免费使用文心大模型3.5。
而如今文心一言宣布免费,很难不让人和春节以来爆火的DeepSeek联系起来。DeepSeek不仅实现了不输给GPT4的性能,其开发成本也相当之低,只用了约600万美元和约100人的开发团队,这在整个AI行业都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同时轰动了国内国外。
更重要的是,DeepSeek作出了两个决定:
免费和开源
。
在现阶段,所有个人用户都能免费使用DeepSeek,并享受深度思考、联网搜索等完整的服务,不需要购买任何会员。甚至由于使用人数过多,服务器拥挤导致太卡,不少用户催促DeepSeek尽快推出付费VIP版本。
开源,意味着DeepSeek将所有代码公开,让任何人都可以查看和验证。这种做法不仅让质疑者无话可说,还让DeepSeek可以快速建立应用生态,未来像安卓系统一样迅速占领市场,这也是为什么DeepSeek的反响远大于其他国产大模型。
DeepSeek的这波操作,让其他大模型,尤其是付费产品处境十分尴尬。为了留住现有的用户,全面免费或许已经是最优解了。
当然,通过产品免费化应对DeepSeek的,不只是百度。
1月31日,
OpenAI
宣布正式推出推理模型o3-mini,用户可通过消息编辑器选择“推理”模式或重新生成回复来试用o3-mini。这是ChatGPT首次向免费用户开放推理模型。
2月13日凌晨,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宣布未来几个月内将推出GPT-5,并进一步
开放免费版ChatGPT的限制
,用户可在标准智能设置下无限使用GPT-5进行对话。
除了竞品公司,更多的国际巨头面对DeepSeek的横空出世,选择了“借力”而非“对抗”,既规避技术研发的高成本风险,又通过生态整合维持用户黏性。
举例来说,
英伟达
1月31日宣布通过NVIDIA NIM平台接入DeepSeek-R1模型,利用其语言处理能力增强GPU生态的AI服务兼容性。
同一天,
亚马逊
与
微软
也宣布将DeepSeek-R1模型集成至各自的云服务平台(AWS和Azure AI Foundry),试图通过技术合作而非直接竞争来巩固云服务市场份额。
在国内,迫不及待与DeepSeek合作的企业就更多了。
先是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大运营商宣布全面接入DeepSeek,再是百度智能云、华为云、阿里云、腾讯云、360数字安全、云轴科技等多个平台宣布上线DeepSeek大模型,用户可以在各大平台上调用DeepSeek-R1、DeepSeek-V3等模型,可以说是
“打不过就加入”
。
此外,一些硬件厂商也纷纷选择跟进。华为、荣耀、OPPO、魅族等手机品牌陆续宣布接入DeepSeek-R1,开放体验通道。吉利、极氪、岚图等8家头部车企则在2月初宣布与DeepSeek完成战略级融合,重点应用场景包括智能营销、库存管理及客户生命周期管理。
甚至,一些看起来和AI相关性不强的企业也选择加入。比如内容服务领域有视觉中国接入DeepSeek-R1;营销服务领域易点天下完成了DeepSeek-R1的私有化部署;教育领域高途、猿辅导等众多企业都宣布接入了DeepSeek。
可以看到,各行各业积极拥抱DeepSeek的盛况,让国内的大模型厂商有了相当的危机感,降价、免费化可能只是一个开始。
或许有人会奇怪,上面提到的那些大公司很多都有成千上万人,但他们做不成的事,却被DeepSeek这样一个白人的小公司做成了,这为什么呢?
首先,大型互联网公司往往拥有庞大的
组织架构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灵活性和响应速度。相比之下,DeepSeek这样的初创公司则可以凭借其扁平化的管理结构和较小的团队规模,实现更快的决策过程和更高的执行效率。
例如,在产品开发周期中,DeepSeek能够迅速根据市场反馈调整策略和技术方向,而无需经过层层审批流程。此外,扁平化的组织架构还促进了跨部门协作,使得信息流通更加顺畅,有助于快速解决问题并推动创新。
其次,尽管大型互联网公司通常拥有丰富的资源,但这些资源往往是
分散
的,难以集中在某一特定领域或项目上。这种资源分散现象可能会导致公司在某些关键技术领域的投入不足,进而影响到整体竞争力。
相反,DeepSeek将主要精力集中于AI技术和模型的研发上,力求在这一领域做到极致。这意味着DeepSeek可以将有限的资金、人力和技术资源最大化地投入最具潜力的方向,形成显著的技术壁垒。
还有,传统互联网巨头倾向于采用广泛布局的
业务模式
,试图覆盖尽可能多的细分市场。然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以及消费者需求日益多样化,这种“广撒网”的方式逐渐暴露出局限性。相比之下,DeepSeek选择了差异化的业务模式,专注于为用户提供独特的产品和服务体验。
总而言之,传统互联网巨头并不是输在了技术积累或人才质量上,而是输在组织力和创新力,难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为了避免出错而循规蹈矩。或许在科技领域,“船小好调头”的优势比我们想象中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