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植物几乎家家户户都有,
它的神奇功效有时候医生都自叹不如。
在日本某地人们对它充满了崇拜,
甚至专门为它修了一个纪念馆,
你们感受一下
△粉粉惹人爱
只是这形状很容易让人想歪闹
来个纪念馆全貌
那么,你猜到了吗?原来是生姜啊!
对吧,你家肯定有,
烧鱼烧鸡烧鸭子都得用它;
俗话说“夏日三片姜,不用医生开处方”
为什么要夏日吃姜呢
常言道:“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也许有人要问,萝卜性质寒凉,寒冷的冬天该吃温热的食物才对;姜性温热,炎热的夏天该要吃寒凉的食物,但事实上人们冬天吃多了辛辣干燥的火锅、炒货,体内积存的燥热要用寒凉的萝卜来清除。
夏天人们常喝冷饮、吃寒凉食物、喜吹冷风,体内积存了寒气,加之大量出汗也使阳气随汗液外泄,出现阳气不足的状况,而姜味辣性温,具有祛风散寒、温中回阳的作用,能祛除体内积存的寒凉之气,补阳气之不足。
一般身体状况还可以的人,夏天吃点姜是有益健康的。但是一旦阴阳平衡被打破,出现阳虚生内寒的状况,姜就要往后靠,看医生的了,这时候则需要中药调理了。
而夏天是调理身体的好时候,为什么这么说呢?你往下看
文末预约老中医,
冬病夏治可报名哦~
冬病夏治
提到中药调理,得根据自然界阴阳交替的规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方法。四季的交替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养生也要随着四季的变化,春夏养阳,以助生长之气;秋冬养阴,以助收藏之气。夏季天阳之气下降,地阴之气上升,是阴阳之气相交最为旺盛的时候,此时提倡冬病夏至,原因有三:
首先,夏季人体阳气与自然界的阳气相接,此时补阳,人体更易接受
第二,这个季节人体多汗,阳气随汗液外泄,更需要及时补充阳气
第三,阳气不足的人,由于夏季炎热,同气相求,阳气上越而不归根,所以要潜降阳气,引火归源。
今天,我们就请到桐君堂中医馆主任中医师詹小萍跟大家聊聊什么样的人最适合冬病夏治?你是否也需要冬病夏治?
亚健康阳气不足最适合
平日里常有人问我:“詹医生,我需不需要中药调理?”
—我怎么感觉自己哪哪儿都是病!
—我到底要不要冬病夏治?
《黄帝内经》有言:“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人的健康是由阴阳的动态平衡来维持的,一旦平衡被打破,人就会处于亚健康状态。如果通过自身调节不能恢复,就要请医生通过中药来干预。
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及适应能力减退,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屡见不鲜,多见于企业老板、职业经理、公司白领以及体力劳动者(农村妇女多见)。前三种是由于消耗太大(身心的),可能营养也没跟上,后一种是体力消耗过大,同时营养也没跟上。
亚健康的人,如果因为先天不足、嗜食生冷寒凉、误用苦寒药、滥用抗生素、工作烦劳、不良的作息习惯及心理因素等原因导致阳气不足的,最适合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来调理,可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曾经有个女教师,因为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很小的时候就精神疲惫,稍动即累,到冬天怕冷,遇风则头痛,四肢冰冷,特别是下肢,膝盖以下的部位都是冰冷的,痛如针刺;另一方面动则汗出,越冷汗出得越多,数九寒天连皮鞋都会湿透,干了以后鞋帮外面可见厚厚的一层白霜。读书工作后症状仍时轻时重。十多年前的冬天,上班时因为脚冷难以忍受,一个上午要用热水泡好几次脚。
后来经人介绍来就诊时,已是面色萎黄干枯,舌质暗淡,胖嫩有齿痕,苔薄白,脉虚弱,证属阳气虚弱,阴寒内盛。我用四逆汤加减给她治疗,一开始她服药后要腹泻数次,全身疲乏,四肢倦怠,下肢无力,除此以外没有任何不适。第二次就诊时,舌质明显好转,脉搏虚弱也较前改善。继续用原方加减治疗半年后,症状明显好转。以后她每到夏天、冬天都要来开中药调理,以巩固疗效。现在整个人看起来面色红润,身体轻健,即使到冬天也四肢温暖,脚不出汗。
心血管病人最适合
除亚健康外,内外妇儿五官等疾病,凡存在阳虚内寒病机的,都适合冬病夏治。
我在临床接诊中,发现阳气不足的患者有很多,少说也有一半以上,或乏力怕冷,或大小便控制不佳,或面红耳赤、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下肢冰冷,一派上热下寒的表现。
曾经有一位60多岁的冠心病人,夏天时因心前区疼痛来就诊。他这是老毛病了,严重时一天之内多次发病,劳累或季节更替、天气寒冷甚至心情不佳时都会发作,还有心悸、胸闷等症状。冬天怕冷,每晚夜尿频繁,睡不踏实,大便溏烂。心电图显示STT改变,提示心肌缺血。证属心肾阳虚,脾虚湿阻,气虚血瘀,治疗当温补心肾,健脾祛湿,补气行血。
我在治疗中制附子最多时用到24克,没有出现过毒性症状。气虚明显时加黄芪、党参,大便溏烂加山药、炮姜,口干舌红加麦冬、五味子等药。1年后症状逐渐减少以至缓解,之后间断服药至今,自我感觉良好,再没有出现心前区疼痛的症状。
还有一位50多岁的高血压患者,夏天来就诊,自诉常感有气从下腹部上冲至头部,之后面红耳赤,轻则头晕,重则天翻地覆,如坐舟船。脑鸣如潮,看东西不清,下肢不温,心烦急躁,冬天时怕冷。原来她是做教师工作的,因教学任务繁重,工作超负荷,积劳成疾。当时测血压有170/100毫米汞柱,用西药络活喜、洛汀新均无效。证属虚阳上浮、龙不归宅。我用“潜阳丹”方加减给她治疗,1月后症状缓解。
两年前有个脑梗塞伴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来就诊,当时他右侧肢体活动障碍,已丧失自理能力,由妻子用轮椅推着过来,精神极度疲乏,面色㿠白,面部肌肤下垂,语言无力,声音低沉,讲话断断续续,大小便控制不牢;冬天怕冷无食欲,睡眠不踏实,证属阳气虚衰,阴寒内盛,脾虚湿重,瘀血内阻。
我用四逆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第二次就诊时,食欲增加,睡眠和精神转好,舌质改善,但脉搏仍然虚大。之后在原方基础上随证加减,肢体疼痛就加蜈蚣,小便不能控制就加益智仁、桑螵蛸,情况持续好转,曾经黄芪用到45克,病人也没有出现腹胀症状。3个月后已能自己步行来看病,自我感觉良好。
心脑血管疾病多发生在四五十岁之后,这个年龄段的人由于常年操劳,机体阳气逐渐消耗,出现种种阳气不足的症状。到了冬季,寒邪外侵,机体得寒则脉管收缩,血流缓慢,血液凝滞。如果不注意保养调理,或因血管收缩、血压剧升,导致血管破裂而脑出血,或因血流缓慢、血液凝滞而脑梗塞;或者出现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在对症治疗的同时,结合冬病夏治的方法,夏天服用一段时间中药调理,可以有效降低冬季发病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