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拿到新数据、训练AI大模型,字节等互联网大厂正在亲自下场,以单次300元不等的价格招募“AI录音员”,定制语料库。
坐落于北京大钟寺的字节办公楼,集中了字节的抖音业务团队和火山引擎业务团队,从年初便开始招募素人为豆包大模型录音。两人结组、单次3小时,包括80分钟的自由聊天,有提示词的60组对话,单次结算金额为300元。
长达3小时的录音,有至少2名字节员工全程陪同。“对话不能水时长,要有内容和信息,质量太差会酌情扣款”,“不能修改提示词,大模型理解不了”。从晚上6点到9点,字节员工在录制过程中的指令,则更多透露着对于录音质量的关注。
实际上,成都、太原、贵州等二线城市,早已成了字节、百度、阿里等大厂的AI数据外包之城。“去年,数据标注、方言朗读,专科生就能做。现在招的都是211、985的实习生带外包。”某大模型产品经理表示。
在9月刚刚推出视频大模型的MiniMax,其创始人闫俊杰告诉字母榜,在上海,除了语料公司的高质量数据之外,MiniMax也会采购一些平台化数据。
数据、算法和算力是AI大模型的三大支柱,其中数据是大模型进行训练的根基。但由于互联网数据散布在不同平台,并被重重壁垒所环绕,AI大模型可以用来训练的公开数据正在走向枯竭。
6月,研究机构Epoch AI发布了一项新研究预测,可用于AI语言模型公开训练的数据,将在2026年到2032年间,被科技公司耗尽。而早在2023年5月,OpenAI首席执行官阿尔特曼便公开承认,AI公司在不久的将来会耗尽互联网上所有的数据。
如何寻找高质量的新数据“喂养”大模型,成了所有AI大模型团队的共同难题。
由于存在擅自使用第三方数据的嫌疑,一些大公司屡屡陷入纠纷。8月,OpenAI被超过100位YouTube主播集体诉讼,指控其擅自转录了数百万个YouTube 视频来训练大模型。英伟达、苹果、Anthropic等巨头也涉及其中。
对于大厂而言,拥有自己的闭源高质量数据,才能保证喂养大模型的数据时效性和质量。而跳过品控不稳定的第三方平台,试图亲自下场为AI写“剧本”,或许是大模型厂商们的一条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