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建筑前沿
懂行业、懂管理、懂企业、懂变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哎咆科技  ·  嫁入豪门 ·  昨天  
ZOL中关村在线  ·  苹果自研5G基带来了?iPhone 17全面前瞻 ·  昨天  
卢克文工作室  ·  从 680 万到涨停再到通报批评,A ... ·  2 天前  
参考消息  ·  今起,免签新政+1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建筑前沿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寄语困难中的建筑企业

建筑前沿  · 公众号  ·  · 2024-02-19 18:00

正文

攀成德最新咨询、培训、研究产品推介,每周更新行业资讯与前沿动态,欢迎关注👇🏻

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我与国际工程相遇于30年前,从相识、相知、到相爱并为之终身奋斗,已经耗尽我的人生精力。我所有的悲欢离合,跌宕起伏都是与国际工程紧密相连的。

从事国际工程,我经历了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循环反复。 我把做过的项目记在心间,把工作的体会写在纸上,我与同龄人一起攀登,与后来者相互提携,我在《我的国际工程30年》中总结得失,在《国际工程纵横谈》中跋涉探索,用《另眼看世界》透视人生。在2024年开工之际,我同样想用自己的方式,破解大家心中的疑团,消除对行业的忧虑,鼓励各位建筑业的同行们另辟蹊径,一往向前。

又是季节替换时,花开花落两相依。很多人悲观地看待新一年的建筑行业,形容已经进入空气稀薄地带,好像都活不下去了,我认为似乎有些过了,虽然经济发展不达预期,投资拉动有些疲弱,没有了让你我心动的风口浪尖,更不见暴利诱人前往。 但是,行业中不乏翘楚, 大者成交从几百亿到千亿的大有人在,小者从几千万到数亿者做得风声水起,大的规模取胜,小的效益为先。

为什么我们中的很多人会连活路都没有了呢?回顾反思,检讨自己正是我们在年头年尾应做的功课。 或许是没有做好自我定位,盲目跟风把我们引入了经营误区,也正好,这一拨的大浪淘沙,能够让建筑业重新洗牌,遏制盲目扩张,避免东施效颦,不讲效益的无序扩张。适者生存,留下来的企业都将是发光的金子。

春江水暖鸭先知,好的企业都深知行业冷暖,熟谙业务走向,通过内外环境及竞争态势的分析,提炼出适合自己的差异化路子,并通过聚集与深耕寻求稳定发展;好的企业从一开始就未雨绸缪,通过布局未来,实现有备无患,让自己从盲点中发现热点和亮点,从无形中捕捉有形,从有形中透析无形,以铜为镜,以人为鉴,以史为鉴;好的企业从来都是扬长避短,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尽量发挥自己的特长,决不胡子眉毛一把抓;好的企业总是能够把握政策主线、洞悉行业热点、破除管理迷思、与时代肝胆相照,与机遇并肩同行。

不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亮。 一个行业的价值洼地,是人们走入获利的保障,一个行业的精神高地,是人们登高望远的基石。 在国内当前不利的市场形势下,一定要把眼光看得更远的一些,位置摆得更准一些,经营手段更灵活一些,即期效益看得更重一些。(大型国企央企)用无缝对接项目补齐在海外市场的短板,(小企业)通过合作共赢、各取所需,让国企做规模,自己做效益。从目前情况看来,国际市场没有边际,未来可期,机遇巨大,是困难建企重生的可行途径之一,海外一个项目救活一家企业的例子比比皆是,就看咱们如何抓住这个机遇。

据国际权威机构预测,2023-2027年期间,全球基建行业的年均实际增长率将达到3.2%,且大多集中在新兴国家市场,民生工程、绿色发展、基础设施是今后较长一段时间的热 点。 只要我们以乐观的心态拥抱世界,顺势而为,谋定而后动,做好自我定位与差异化,立足在变局中求发展,在发展中谋超越,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占世界三分之二的国际市场构成了我们的用武之地。但是,机会总是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在国内我们跟着政策走,风口浪尖就在眼前;在海外我们跟着国企央企走,无限商机就在 眼前。 面对百年之大变局,我们要有更多的韧劲,在预见中遇见,把二级市场做熟做透。 我们相信,天无绝人之路,老天关上了一扇门,他一定为我们开了另一扇窗,这就是建筑企业的东方不亮西方亮。

其实,做海外二级市场,要比国内直接竞争容易得多,它是一个有项目有需求缺履约的市场, 国内的总承包体制实际上为施工企业在海外发展创造了很大生存的空间, 很多从体制内出来的个人先从二级市场做起,很快就能够成为了一级市场的经营主体。试想,在国内还有多少机会碰到有预付款的现汇项目?在国内还有多少项目无须带资和垫资?而这些在国内视为问题的项目,在海外却根本就不存在,哪有项目不付预付款的?哪有自己带钱做服务的?当然,海外存在着语言环境文化等方面的困难,但适者生存,适应得越快,就发展得越快,成长得越大。

“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有人说在家等死,出去找死,在家等的人可能真的死了,海外闯荡者却不一定。人都是逼出来的,越逼生存能力越强,舒适圈即是死亡线,惯性的生活是最容易废掉一家企业的,有压力才有动力和活力。何况二级市场还有一级企业的扶持与帮助,不成功的个案基本很少,除非自己真的不想成功。 走出去吧,让我们与一级企业相依而行,相互支撑,成就一级企业的同时也成就我们自己。

时势造英雄,英雄从来都不问出处。建筑书写一部历史,历史记录就都是成功的案例,我们有理由相信, 在未来的日子里,与时俱进,能够紧跟市场的企业将会具有更强的生命力,更能够对历史负责,为行业做更多、更好、更有效的贡献。 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华,只要大家一齐努力,用执着的信念,深情的笔墨,把建筑的写意做成工笔画,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海外,都能够描绘出一幅美好的蓝图!

凡属过往,皆为序章,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过去的时光,无论好坏都已经过去,昨日之日不可留;继往开来,满怀期许,俱怀逸兴壮思飞。让我们心无挂碍,昂首信眉,全力以赴,跨洋越海,伴随着来年的春䁔花开而一路高歌前行。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本文作者付玉成,来自外部投稿。文章所列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攀成德立场。

本文首发于建筑前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在文章下方留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