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喜欢与否,时间一往无前,世界来到了2017年,特朗普果然上台了,也果然在就职演讲中举起了人们早有预期的那面旗帜。
正如经济学人所说,“你可能觉得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但其实需要的信息量早已足够。”一个新阶段的世界,就这样拉开帷幕。
这世界正呈现出两张面孔,
一张是全球化,一张是反全球化,它们交织在一起,不动声色地影响着每个人。
现在,反全球化似乎占了上风。连过去三十年里最司空见惯的企业间跨国的收购,也频频受阻。从特朗普现象到英国脱欧到法国极右翼党人勒庞的兴起,一大波反全球化的力量跳了出来,拥泵还不少。
全球化,真的要完?
当然不是。几天前在达沃斯论坛上,习近平对这个问题分析得很是透彻。他说,
困扰世界的很多问题,并不是经济全球化造成的。
他还说,历史地看,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
宏观来看,的确如此。当然,具体分析全球化的出路,还有一些很有趣的视角,比如,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出发来讨论其是否可以持续。
这动力,自然就是科技的力量。对于当下这个彼此连接的世界来说,甚至可以细化为科技互联网的力量。而在这场反全球化的逆流中,中国队,如同中国这个国家在达沃斯论坛上表现的那样,正扮演着力挽狂澜的角色。
新浪潮
现在的反全球化风潮,主要就是反全球化2.0。
在畅销书《世界是平的》里,托马斯·弗里德曼把人类的全球化分为三个阶段:
•全球化1.0,以国家为推动主体,从哥伦布地理大发现到19世纪;
•全球化2.0,以跨国公司为推动主体,19-20世纪;
•全球化3.0,以个体为推动主体,基于科技互联网,21世纪。
可以看到,全球化2.0是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政商利益巨头作为主体,它们在全世界布点,成本最低化和利润最大化是其首要原则。
而
一旦资本失去了逐利的空间,这种全球化就会不可遏制地体现出脆弱和狭隘的一面。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消失,人力成本上升,跨国公司纷纷将工厂撤离到人工更便宜的越南、印尼等地。自2012年三星在越南狂砸百亿美元投资后,其在中国的员工已经由2013年的3.56万减少到2015年的8,580人。而同期三星在东南亚的员工数则大幅增长至14.04万人。其他,如松下、夏普、东芝、飞利普、索尼等公司都或多或少出现类似情况。其后果,就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关闭,大量工人失业。
显然,跨国公司的全球化体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去想整体的共享成果、持续发展。它是有限全球化,逐利的全球化,是一场很容易导向有人受益有人受伤的全球化。
而3.0 的科技互联网推动的全球化,则有了本质不同。看看这份名单:
Uber- 世界上最大的出租车公司不拥有出租车
Airbnb- 世界上最大的住宿提供商不拥有房地产
Skype - 主要电话公司不拥有电信基础设施
阿里巴巴- 世界上最有价值的零售商没有库存盘点
蚂蚁金服-世界级的新金融代表却没有线下网点
Facebook - 地球上最受欢迎的媒体所有者不创建任何内容
Netflix- 大型电影院却没有实体电影院
在印度,“国民的士”TukTuk车的司机都爱用Uber来揽活,乘客支付车费用的是印度版支付宝Paytm,这家本土电子钱包公司,在蚂蚁金服资本和技术双重输出下,一年内用户量增至1.4亿,跃居全球第四大移动支付平台。
它们和2.0时代的耐克、沃尔玛、通用有巨大不同,是开放体系,连接重于占有,建立平台形成生态,没有中心、没有计划,让各个个体在平台上相互连接、自我生长。它们追求不分区域、不分阶层、不分背景的人在体系中享有相同待遇。
这种形态使得全球化体系能实现最大可能、最为公平地连接。它的长处恰恰有效解决了2.0时代的短板。
主力军
中国正勇立科技互联网的潮头。
不管是Made in China 还是电子商务,中国本身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全球化的坚定推动者。更根本性的影响在于,基于科技互联网的全球化3.0,“中国队”是关键推手。
以双十一为例。这是一个全球影响力巨大的中国“节日”,春节影响的主要还是全球华人,而双十一已然将全球各种角色、职业与分工都裹挟其中。
遍布全球的剁手党在点击确认购买的那一刻,连接的是全球收全球付的支付支持,支付宝已打通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线上支付平台,不仅中国消费者,境外消费者也能任性地买买买。
双十一,成为全球化3.0的一个标志。以致于很多人都快忘了,八年前,双十一刚推出时,马云打的还是“光棍节”这张浓浓吊丝风的牌。八年过去,阿里巴巴已然完成从边缘商品的边缘销售渠道,变成边缘商品的主流销售渠道,再到主流商品的边缘销售渠道,最后变成主流商品到主流销售渠道的进化。
这也算是“中国队”全球化路径的缩影,总结来说是边缘到主流,“农村包围城市”,第三世界包抄发达国家的路数。
在走向国际的中国队阵列中,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产品、以百度为代表的信息产品,受制于文化差异和意识形态,国际化之路不太顺。发展得最好的,还是基于人类共同刚需的商品贸易和支付。
与其它企业相比,“中国队”将全球化推动得更为深远。Uber解决的是某一行业的本地就业问题;Airbnb拉升了全球各国当地的旅游业……而以阿里巴巴、蚂蚁金服为代表的“中国队”,影响着全球零售、物流、海关、货币、支付、金融等各个方面的高度协同与高度全球化。
生活方式
业界公认,科技在两个方向上改变世界:
一个是持续创新,引领人类文明向前,这是美国硅谷的基因;另一种是把领先的科技成熟化、低成本化、普及化,从而改变每一个人的生活,这是中国互联网的基因。
中国互联网的这种基因,在推进全球化3.0,连接更多普通民众、边缘区域方面有关键性作用。
1.低成本化。
第一个层次,产品成本层面
,以华为和小米为代表的,将硬件的价格及性价比打到极致,尤其是平价智能手机产品,对全球、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的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华为一半以上营收来自海外,是中国企业最国际化的一个。华为手机在西欧销量排在前三位,在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奥地利等国,华为手机市场份额也均已突破10%。
第二个层次,服务成本层面
,以最难“驯服”的金融为例,中国涌现出了新的数字普惠金融,数字化技术将金融服务的成本大大降低,每笔线上贷款的IT成本是3分钱,是传统金融机构的百分之一。旧的金融属于银行家,属于华尔街。新的“普惠金融”是让一个环卫工人和华尔街的银行家一样。
2.技术赋能。
前高盛高级合伙人、蚂蚁金服国际事业部总裁道格拉斯·费根这样评价中国企业的出海模式:
此前,中国企业走出去,一般有两种模式:一是造船出海;二是借船出海。前者的代表型企业是海尔和华为,在国内业务大盘扎稳之后,到海外设立分公司铺展业务;后者的代表则是TCL和联想,通过并购国外企业来拓展海外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