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搜狐焦点上海
欢迎关注搜狐焦点上海公众平台,每天轻轻松松掌握最及时的楼市要闻,最丰富的上海本地快讯!更多详情请进入:http://m.focus.cn/sh/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海本地宝  ·  上海及周边9个爬山好去处推荐 ·  3 天前  
上海本地宝  ·  注意!本周上班时间有变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搜狐焦点上海

劫后重生!跌宕6年再出发 绿城重返上海滩

搜狐焦点上海  · 公众号  · 上海  · 2017-12-01 18:15

正文

11月24日,绿城集团竞得松江区永丰街道H单元32-01号地块,总价6.02亿元,楼板价26281元/㎡,溢价率0.33%。

这起看似普通的拍地行为引发了业界的强烈关注,距离绿城上一次单独在上海拿地,已经过去足足6年之久,因而这次土拍也宣告着这家屡经坎坷的房企重回上海的决心。

宋卫平 地产界最后的“匠人”

提到绿城,就不得不提它的创始人——宋卫平。在地产江湖中,宋卫平是出了名的理想主义者,对于房子近乎完美的追求,让他拥有 “地产乔布斯”的美誉。

1982年,宋卫平毕业于杭州大学历史系,他所在的77级历史班涌现了10多位知名地产商、2名福布斯富豪,堪称一个传奇。宋认为学习历史让自己能够“掌握过去、把握现在、规划未来”。

1994年,宋卫平在杭州创办绿城,以15万元杀入房地产行业,迅速积累财富。

宋卫平骨子里的文人气质,是在其他房企大佬身上很难看到的。绿城招聘员工时,他曾出过一道古文考题——说说对《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理解。

此外,宋卫平对房子充满了各种理想主义的人文情怀,他认为“房子不是一个简单的建筑产品,它是一个文化产品、一个艺术产品、一个科技产品。房子代表了人类的精神以及对于世界的认知,它是有生命的。”

宋卫平告诉员工“艺术是无价的,不要考虑成本。”他对于品质的无限苛求,在苏州桃花源建造时体现得淋漓尽致。当时园林中的每块景观石都严格按照福建采买、广东雕磨、苏州安放的程序进行制作,一旦发现巨石与景观不符,就立刻敲碎拖走,毫不吝惜其百万价值。

匠心打磨的住宅得到了市场的认可,2006年,绿城的销量跃升至64亿,在港交所成功上市。

几经生死 绿城的跌宕命运

上市后,源源不断涌入的资本让绿城如虎添翼。2007年,手握重金的宋卫平常常身着红色T恤出现在各大土拍现场,一掷千金高调拿地。然而,疯狂拿地之后绿城的高负债率也让大股东和银行不寒而栗。

紧接着2008年楼市巨变,全球金融危机和宏观调控一并袭来,负债率高企的绿城险些破产,所幸最后挺过了危机。

2009年,绿城再次狂飙突进,年度销售额创下533亿元的历史新高,一举夺下亚军宝座,仅次于万科。死里逃生让宋卫平倍感庆幸,他又开始豪掷千金在全国疯狂拿地,誓要赶超万科。

2010年,随着宏观调控来袭,宋卫平再次跌入频临破产的窘境。工匠精神让绿城从拿地到卖房回款要足足6年,大大影响了公司的资金周转。尽管宋卫平靠转让项目回笼现金,却还是不足以拯救绿城。

危急时刻,宋卫平只得向孙宏斌发起求助。两人同样疯狂拿地、历经公司生死,且同样挑战万科、又折戟沉沙,出于惺惺相惜的情怀,孙宏斌达成了融创和绿城的合作。2012年,双方组建“融绿”平台。2014年5月,融创再度伸出援手,以50.6亿元收购绿城24.31%的股份。

在孙宏斌接手绿城的时间里,“狼性”管理方式助力绿城库存大卖。数据显示,2014年7-10月间,绿城实现销售额360亿元,成绩极为优异。

然而仅仅半年后,宋卫平就反悔了,提出协议作废,令媒体大跌眼镜,也成为当时地产界的热门话题。毁约后的宋卫平退居二线,注意力逐渐转移到他新创立的另一个公司“蓝城”。

新帅上任 绿城一路稳扎稳打

2015年,在宋卫平将全部精力放在蓝城后,曹舟南接棒绿城。出身财务的他,通晓公司各项经济指标,他坚持有质量的增长,布局核心重点城市,高周转进军二三线,出售重资产,绿城的业绩节节攀升。

2016年,绿城销售额约1139亿元,首次迈入千亿阵营。2017年前三季度,绿城中国销售额已经突破1000亿元,提前完成全年900亿元的业绩目标。

曹舟南对于绿城的思考也更进一步,他认为简单的规模增长很危险,希望绿城稳扎稳打,未来两年保持每年销售1000亿至1500亿元的销售额。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