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涛、郑泽科、胡叶倩雯、苗丰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
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
,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
事件:
公司发布2019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19年(未经审计,下同)归母净利润达到4.5-6亿元,其中转让子公司部分股权收益达到1.9-2.1亿元,按中枢2亿元计则预计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5-4亿元,相对于2018年扭亏为盈,对此我们点评如下:
-
剥离触控显示业务有效减亏,引入国资缓解资金端压力。
2018年由于公司所布局的外挂式触显产品被incell/oncell技术所替代,公司相应计提存货跌价以及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共计18.4亿元,导致2018年业绩亏损。
2019年以来,公司逐步剥离非A端触显类相关业务,主要对应安徽精卓光显科技公司,剥离完成后公司及子公司将合计持有其48.12%的股份,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内。
剥离亏损触显业务后将有助于公司聚焦光学主业,同时助力业绩回暖。
此外,由于前期扩产导致资金压力较大,公司及其子公司于2019年引入国资股东,预计转让价款合计近60亿元,将有效缓解资金压力,也有利于公司后续融资业务开展。
-
聚焦光学主业,摄像头模组、指纹识别、智能车载助力成长。
公司剥离触显业务后,未来将进一步聚焦摄像头、指纹识别、车载等光学业务。
(1)摄像头业务:
公司为国内第一梯队,单摄产能35kk/月,双摄20kk/月,三摄5kk/月,预计2019年实现约300亿营收。
展望2020年,预计三摄及以上渗透率同比+20pcts至约40%,三摄、四摄相对双摄有数倍提升,公司是国内少数几家具备高端多摄生产能力的厂商,预计摄像头业务持续高增长;
(2)指纹识别业务:
公司率先切入屏下光学领域,预计2019年全年模组出货量超1亿颗,国内市占率预计达到60%以上。
同时公司在超薄屏下亦有布局,当前独供已发布的超薄屏下指纹模组。
未来5G手机内部集成度提升驱动超薄渗透,公司将有所受益;
(3)车载业务:
公司领先布局,涉及业务包括ADAS、车载摄像头等,2018年收入2亿,占比0.87%,未来营收比例有望逐步提升。
-
深耕光学赛道,横向延伸3Dsensing布局,纵向拓展上游镜头业务。
3Dsensing:
预计高端旗舰手机将在2020年加速导入后置ToF,出货量将同比+260%至9000万部。
公司已具备3D结构光和ToF模组的生产能力,安卓端ToF模组已量产出货,A客户端亦有可能在前置单摄、后置双摄、3D结构光接收端模组业务基础上导入其ToF模组业务。
镜头业务:
公司于2018年底通过收购富士天津等资产加强手机镜头专利布局,预计当前产能30kk/月,2020年将达到50kk/月,收入方面2019年估计约8亿元,预计2020年将翻倍。
-
风险因素:
行业需求不及预期,核心客户端收入不及预期,竞争加剧导致毛利率下滑,消费电子行业持续下行。
-
投资建议:
公司是国内消费电子光学模组龙头,剥离亏损的触显业务后进一步聚焦光学主业。
多摄、3Dsensing、屏下指纹等光学创新延续,公司业绩将有望回暖。
我们根据公司业绩,相应下调2019年EPS预测,同时看好2020年回暖,则2019/2020/2021年EPS预测为0.19/0.58/0.80元(原预测为0.37/0.46/0.54元),给予2020年35倍PE,对应目标价20.35元,维持“增持”评级。
徐涛
中信证券电子组首席分析师
执业证书编号:S1010517080003
电话:010-60836719
手机:136-9149-1268
邮件:[email protected]
郑泽科
中信证券电子组
分析师
执业证书编号:
S1010517100002
电话:
0755-23835433
手
机:
189-0105-3016
邮件:
[email protected]
胡叶倩雯
中信证券电子组
分析师
执业证书编号:S1010517100004
电话:010-60834773
手机:185-1808-0960
邮件:[email protected]
苗丰
中信证券电子组
分析师
执业证书编号:S1010519120001
电话:010-60836710
手机:137-0108-6956
邮件:[email protected]
-----------------------------
特别声明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0年1月22日发布的《欧菲科技(002456)2019年业绩预告点评:剥离亏损触控业务,光学模组龙头再成长》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相关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