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大人都有耳朵痒痒的时候,都很享受掏耳朵的舒适感。掏出“巨大”耳屎后也有莫大的成就感。
但是对于孩子们呢,当你看到他们小小耳朵里的耳屎时,是不是心痒痒,想把它挖出来呢?但宝宝的耳道脆弱,又爱动,到底宝宝的耳屎能挖吗?怎么处理比较好呢?
耳朵总发痒,家里有一个掏耳朵勺,孩子看到大人掏耳朵,自己也会去掏,这种情况要制止吗?
好奇心强、爱模仿,是宝宝的天性,宝宝见过家长掏耳屎,当自己耳朵发痒时,也会拿起掏耳勺模仿着掏起耳屎,由于宝宝的控制力有限,轻者会划伤自己娇嫩的耳道皮肤,重者会刺穿鼓膜,影响听力,落下耳聋的终身遗憾。
耳屎,医学上称之
为耵聍,是由外耳道软骨部皮肤上的耵聍腺分泌的一种淡黄色黏稠的
分泌物
。
耵聍在空气中干燥后,有的呈薄片状,有的呈油脂状。
一般情况下,借助说话、吃东西以及打哈欠等下颌运动,并借助外耳道内皮肤上汗毛推动作用,
宝宝的耳屎多数会自行排出
。
但当他们的耳屎分泌旺盛,生产量多于排出量,耳屎就逐渐堆积在外耳道中,
聚少成多的耳屎可能会引起耳道阻塞
。
若外耳道
未完全阻塞
,一般
无症状
;若
完全阻塞
,可致
听力减退
;更有甚者,若耳屎
压迫鼓膜
可引起
眩晕
、
耳鸣
及
听力减退
等现象。
若耳屎
压迫外耳道后壁皮肤
,也可因刺激迷走神经耳支,而引起
反射性咳嗽
;若
洗头或淋雨
时,耳屎遇水膨胀,可致
听力骤降
。
一般情况下,宝宝的耳屎
不会引发宝宝不适症状
,
家长不必惊慌。
但是宝宝如果有
耳痛、头晕、头痛、恶心
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带宝宝去医院找
专业的医生诊治
,而不是在家自行处理,以免出现意外。
1. 划伤娇嫩的外耳道皮肤
。
宝宝的外耳道尚未发育成熟,呈扁平缝隙状,加之他的外耳道皮肤稚嫩,掏耳屎很容易致外耳道皮肤损失,引发炎症。
2. 引发不适症状
。
掏耳屎可能会将外耳道的耳屎内推,压迫耳膜,诱发宝宝耳痛、头晕、头痛、恶心等不适症状。
3. 损伤鼓膜造成耳
聋。
如果掏耳屎不慎,很容易误伤鼓膜,进而影响听力,甚至让宝宝落下耳聋的遗憾。
4. 耳屎过多
。
常掏耳朵,会致外耳道皮肤变薄,进而引起皮肤长期红肿和慢性充血,从一定程度上,会刺激耵聍腺的分泌,造成耳屎更多,形成恶性循环。
5. 细菌易入侵耳内
。
其实,耳屎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阻碍灰尘、飞虫等异物进入耳朵的功能。如果清理了耳屎,等于向细菌敞开了大门,引“菌”入室。
6. 致瘤隐患
。
临床上还发现,经常掏耳屎,外耳道皮肤因长期受刺激,而形成外耳道
人乳状瘤
,因此不要让宝宝养成掏耳朵习惯。
一般情况下,耳屎会
自行排出
,不会影响宝宝的听力,
无需特殊清理
。
倘若,宝宝
耳屎过多
,引起不适症状,则
需要清理
耳屎。
由于宝宝好动,掏耳屎又是一门技术活,没把握的家长可以去医院找
专业医生清理
。
如果家长有把握在家给宝宝掏耳屎,则建议
1.
选择
光线
良好的地方
2.
让宝宝好好
配合
3.
使用
软质
棉棒或宝宝专用掏耳勺,在外耳道入口轻轻清理一下耳屎,
不可深掏
。
注意:家长切莫用自己的指甲或牙签等尖锐物,给宝宝掏耳屎。
耳朵是人体的重要的感官,它关乎听力、交流、语言发展等。因此,宝宝耳朵一旦出了问题,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而且阻碍语言能力的发育,还严重影响其今后的日常生活。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宝宝这一脆弱的小器官。
1.
刚出生的宝宝,要做好
听力学检测
,留意他的听觉系统发展。
2.
避免耳道进水
,洗头时做好防护,游泳的小朋友最好戴个耳塞,尽量减少耳道进水,以免引起中耳炎。
3.
坐飞机的小朋友,当
飞机起落
的时候,用双手护住他的耳道,以免压力过大引起中耳炎。
4.
不要随意掏耳屎
,如果真的要给宝宝掏耳屎,建议去正规医院让医生帮忙掏。
5
. 教育宝宝
不要胡乱往耳朵里塞
异物
,如
钮扣与玻璃球等
,以免出现意外损伤。
6.
避免突然高声刺激
,以防宝宝听觉受到损伤。
7.
宝宝出现
耳痛、听力下降等不适症状
,应
及时
就医
,以免耽误病情,给宝宝留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