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微思客WeThinker
微思客被永久封禁,这是新号:跨界思维,国际视野,协同探索,分享新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评论  ·  数字潮流里挖潜能丨评论员观察 ·  23 小时前  
CHINADAILY  ·  Z WEEKLY丨Anime meets ... ·  昨天  
CHINADAILY  ·  商务部:将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微思客WeThinker

微思客读书会第十二期 《思想史》 招募中

微思客WeThinker  · 公众号  · 时评  · 2019-12-09 08:02

正文

这是一场哲学盛宴,这是一次思想之旅。我们准备了最用心的礼物,等待着与最契合的同伴相遇。


——期待一起阅读的你!

在刚刚完成的第11期读书会中,我们尝试以【文明史】为主题展开体系性阅读,立足全球视野,按照时间顺序,开始稳扎稳打地整体梳理,试图以此打开文明比较的视角,以历史观照当下,从世界理解中国。而在一起梳理过“从轴心文明到现代性前夜”的历史后,我们终于迎来了【思想史】的阅读——这一次,我们计划用三到六个月的时间阅读哲学,尝试从古希腊一直梳理到后现代。


每一周,我们都将会有一位导读人,放慢速度,稳扎稳打,不求迅速掌握西方哲学脉络,但求每一周参与的伙伴都能对特定的哲学流派有完整而可靠的了解。当然,我们也会留下充足的哲学思辨与讨论时间。


目前,微思客读书会已经形成了微信群打卡资料分享+每周末Skype线上语音交流的成熟运作模式,完整的读书—打卡—导读—讨论程序;更宝贵的是,我们也拥有了十几位热心、博学、团结的伙伴,形成了读书会团队的核心力量。

这次读什么书

前(预热阶段)

《苏菲的世界》

斯坦贾德/著

萧宝森/译( 图片来源: 淘宝网 )

《西方哲学史》

奎纳尔 希尔贝克  尼尔斯 吉列尔/著

童世骏 郁振华 刘进/译

( 图片来源: 淘宝网 )


西方哲学史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前苏格拉底哲学,附带浏览古代印度思想和古代中国思想

第一节 古希腊城邦—共同体中的人

泰勒斯

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米尼

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和芝诺

居间的立场: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戈拉

德谟克利特

毕达哥拉斯学派

第二节 古代印度思想和古代中国思想之一瞥

印度哲学的背景

《奥义书》

佛教哲学

《薄伽梵歌》

孔子

道家哲学

思考题

进一步阅读的建议

原始文献

二手文献

原著选读

注释

第二章 智者派和苏格拉底

第一节 智者派

高尔吉亚

色拉叙马霍斯

普罗泰哥拉

第二节 苏格拉底

思考题

进一步阅读的建议

原始文献

二手文献

注释

第三章 柏拉图—理念论和理想国

第一节 知识和存在

理念和知识

理念和善

爱和教育

对理念论的一些批评

理念和整体

几个类比

理念论和人的角色

第二节 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善

教育和社会分层

权力和能力

男子和妇女

第三节 艺术的伦理责任

思考题

进一步阅读的建议

原始文献

二手文献

原著选读

注释

第四章 亚里士多德——自然秩序和作为“政治动物”的人

第五章 后期古典时期

第六章 中世纪

第七章 自然科学的兴起

第八章 文艺复兴与现实政治——马基雅佛利和霍布斯

第九章 怀疑和信念——处于中心的人

第十章 作为一个体系的唯理论

第十一章 洛克——启蒙和平等

第十二章 经验主义与知识批评

第十三章 启蒙运动、自由主义和功力主义

第十四章 康德——哲学中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第十五章 人文学科的兴起

第十六章 黑格尔——历史和辩证法

第十七章 马克思——生产力和阶级斗争

第十八章 克尔凯郭尔——生存和反讽

第十九章 关于我们对人的看法的争论

第二十章 社会主义和法西斯主义

第二十一章 社会科学的兴起

第二十二章 自然科学的新进展

第二十三章 当代哲学概观

第二十四章 现代性和危机






与以往的读书会不同,此次“思想史读书会”特别设立了“预热阶段”,专门给那些非常盼望阅读哲学、但对哲学又缺乏深切了解的伙伴。由此,我们的书目共有前后两部,即《苏菲的世界》与希尔贝克版《西方哲学史》。


预热阶段将在十二月中下旬开启,一直持续到农历新年。而正式的阶段,则大致从农历新年结束后开启。


《苏菲的世界》是许多朋友都耳熟能详的优秀哲学启蒙读物。它通过小说的形式,揭示了整个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这本书通俗易懂,通过一名哲学导师与一位名叫苏菲的小女孩的对话,让我们可以全程参与到哲学的对话之中。这本书有多畅销呢?从1991年出版发行以后,它就长期雄踞各国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有35个国家购买了该书的版权,翻译为40多种语言,全球销售量超过三亿册。对于从未读过哲学的人而言,这是最为合适的一本入门读物。

而在那么多版本的《西方哲学史》中, 我们为什么会选择希尔贝克这版作为主线书目呢? 熟悉各版本思想史的朋友可能知道,从古希腊经中世纪到达近现代乃至后现代,想梳理出一条清晰客观的叙事线是十分不易的,保持平和中立的评价则尤其困难,而这本在豆瓣上收获了9.3分评价的书确确实实是做到了。它有以下几项明显的优势:

1

跨度长远,内容详实,从前苏格拉底哲学一直梳理到福柯与哈贝马斯

2

不止于西方哲学,还可以看到亚洲哲学、自然科学与社会学的身影,孔子、牛顿、韦伯、列宁也是这本书的座上宾。

3

阅读足够轻松,详略得当,且附注原文,想要做进一步了解的有心人可以拿着知识地图做进一步的探索。

当然,思想史读书会将是推崇“主题式阅读”的绝佳范例,我们呼吁参加者自行搜寻、阅读和分享更多广博而深刻的新知,而不拘泥于书本。同时,我们的读书会也具有平等与包容的特质,只要肯一起读书一起讨论,我们欢迎任何学科、任何职业的伙伴一起加入。


这将是一场漫长的思想之旅,我们可以想象这次旅行的路途上将会充满坎坷,但我们也必将收获琳琅满目的美景。不必担心水平的有限,我们坚信,进一步,就有进一步的欢喜。如果你也渴望思想,如果你也期待友谊,我们热忱地欢迎你的加入!


为什么要邀请您读哲学?
哲学其实并不“高冷”。为什么我们要读哲学呢?对于这样一个问题,《西方哲学史》开篇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回答:我们之所以读哲学,是因为在我们随身携带的精神行装中,就已经包括了哲学——不管我们是不是已经知道了这一点——所以,我们最好还是对它多一些了解。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可以引用电影《血战钢锯岭》中的情节举例——有些人相信,人天生就不应该夺取他人的性命,主人公道斯坚持在战场上也不拿枪。可是,根据另外一种信条,人们应当奋起保卫自己的国家。那么当战争爆发时,军人们到底该怎么做呢?是不是其中一个规则比另一个规则更基本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是为什么?而且还必须追问,特定情境下的军事行动在多大程度上将拯救生命?人必须对自己的各种规则作彻底的检验。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