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麦客
医麦客是一个聚焦转化医学、精准医疗和生物制药的专业媒体平台,持续关注体外诊断、抗体药物、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细分领域。为新生物医药医疗领域的企业发声,推动企业和行业的快速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医麦客

2024 iPSC行业年终总结!逆势融资,加速临床试验推进

医麦客  · 公众号  ·  · 2024-12-13 07:20

正文

2024年12月13日

医麦客新闻 eMedClub News


2023年堪称iPSC领域发展的“黄金一年”,在这一年里有诸多iPSC在研管线从临床前研究阶段进入到了临床阶段。而2024年的iPSC领域则持续发展,主要应用包括疾病研究、药物筛选和细胞治疗等。


疾病研究: 通过iPSC技术可以生成来自患者的特定细胞类型,用于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开发新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更精确和个性化的疾病模型。

药物筛选: iPSC衍生的细胞类型可以用于药物筛选和毒性测试,以评估潜在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这有助于加速新药的研发过程。

细胞治疗: iPSC可以在体外被诱导分化和扩增培养成几乎所有类型的细胞,包括心肌细胞、神经细胞,可以移植给患者以修复或者重建正常组织;或者利用iPSC技术产生免疫细胞,可以结合基因编辑技术进行修饰,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批量生产。


在iPSC细胞治疗应用领域,iPSC衍生免疫细胞疗法和iPSC再生疗法是当下国内外研发的主要方向 。据不完全统计,iPSC衍生免疫细胞疗法已经有 5家企业进入临床 。在这一方向上,国内外企业临床进度相差不大,主要还处于临床早期阶段,这或许跟iPSC开发时间较短,且iPSC衍生免疫细胞疗法技术门槛较高、研发难度大有关。其中国内中盛溯源的NCR300目前已经推进到1/2期阶段,进展较快,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国内首个获批临床的iPSC-NK细胞疗法。


▲ 全球范围进入临床阶段的iPSC免疫细胞疗法

来源:医麦客整理


iPSC衍生的细胞类型以T细胞和NK细胞为主,赛元生物的SY001是国内首个CAR-M候选药物,正在开展针对实体瘤的探索性临床试验。


从适应症来看,iPSC衍生免疫细胞疗法主要是针对肿瘤,同时也拓展到了自身免疫疾病和其他类型疾病,一方面验证了iPSC在诸多适应症类型中均具有治疗潜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丰富细胞治疗赛道。


2025(第三届)生物创新药产业大会

预报名开启

向上滑动查看日程


相较于iPSC衍生免疫细胞疗法而言,iPSC再生疗法领域整体进展较快,已有企业进展到3期,且临床阶段呈梯队式,表明后续赛道发展潜力强劲;在适应症方面,在研管线涵盖了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骨/关节病疾病、心脏疾病;在产品类型上,以iPSC-多巴胺能前体细胞、iPSC-MSCs、iPSC-心肌细胞为主,整体而言,目前iPSC再生疗法产品管线集中在针对发病机制较明确的疾病上。


▲ 全球范围进入临床阶段的iPSC再生疗法

来源:医麦客整理


在iPSC再生疗法方向上,国外企业进展较国内快,不过2024年以来,国内iPSC企业接续发力,取得了诸多瞩目的进展。


中盛溯源

中盛溯源成立于2016年,致力于iPSC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目前其已建成iPSC技术上游(iPSC重编程建库和临床级培养试剂产品)、中游(iPSC诱导分化及衍生产品)和下游(iPSC来源细胞药物开发)的覆盖全产业链的产品和服务体系,拥有国际领先的高标准科研级和临床级干细胞研发生产设施,以及国内最大的中国人群iPSC超级供体库。



11月,中盛溯源宣布完成1.5亿元B轮融资首关,资金将用于加速推进中盛溯源在iPSC细胞治疗领域多款临床管线的临床开发,以及后续产品商业化,推动细胞治疗领域的发展,这也表明了资本对中盛溯源实力的认可。


中盛溯源在抗炎修复、肿瘤免疫和再生医学三大医学方向上持续推进多类细胞药物管线的研发。其中,NCR100是国内首款获批临床的iPSC衍生的间充质干细胞候选药物,针对膝骨关节炎,已经推进到1/2期临床。今年12月,中盛溯源的又一款iPSC候选产品NCR101注射液IND申请获得受理。中盛溯源在iPSC领域的持续深耕与突破,既是对其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的肯定,又巩固了其在iPSC领域的领先地位。


艾尔普再生医学

艾尔普再生医学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心血管创新疗法开发公司,已打造三大多体系智能化平台。今年11月,艾尔普再生医学多项正在进行的 hiPSC-CMs(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心肌细胞)治疗重度缺血性心力衰竭的相关临床试验被国际权威医学期刊《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收录,这也是对艾尔普再生医学科研成果的高度认可以及对中国再生医学领域不断提升的见证。


今年10月,艾尔普再生医学自主研发的新一代细胞疗法“人iPSC来源心肌细胞注射液”(HiCM - 188)再次取得里程碑式进展,其IND获得FDA批准,是首个在美国接受用于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临床评估的 iPSC 衍生细胞创新药,也是迄今全球首家在中美同时获得IND注册的心衰细胞候选药。

睿健医药

睿健医药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专注于再生医学领域的国际化创新生物医药公司,通过独特的技术平台,聚焦小分子化学转录调控iPSC。今年10月,睿健医药宣布完成超亿元B轮融资,且B+轮融资也即将进入收尾阶段。



目前,睿健医药已经建立了多条在研管线,其中NouvNeu001注射液是一种化学诱导的功能型人源多巴胺能神经元前体细胞,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基于化学诱导的通用型细胞疗法,在今年3月被FDA授予特殊豁免权,并于6月获得了海外IND批准。另外,其NouvNeu003注射液也即将完成剂量拓展阶段,实现睿健医药覆盖帕金森疾病全病程的重要一步。


霍德生物

霍德生物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神经及干细胞科学家联合于2017年杭州创立,专注于开发iPSC衍生通用型细胞治疗产品,已经建立了iPSC细胞产品CMC平台,全悬浮自动生产工艺和多种创新分析方法。



其首个人前脑神经前体细胞注射液hNPC01在今年3月获得美国IND默许,今年6月完成包括注册临床及IIT在内一共23名患者的给药,截止11月,最长观察患者已达 11个月临床观察,最短观察为5个月所有随访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语言、运动功能、力量、生活自理力和功能评分等改善。


呈诺医学

呈诺医学是由中英两国资深科学家联合创办,以“重编程技术”为核心,专注于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的研发与应用。其基于具有国际领先技术优势的iPSC技术平台、基因编辑平台、以及药物递送载体平台,开发了EPC、Islet、RPE、工程化免疫细胞等多个治疗领域的细胞与基因治疗产品。



ALF201是全球首个通过iPSC技术分化EPC(内皮祖细胞),今年9月呈诺医学宣布其治疗严重下肢缺血的临床项目已经完成多中心1期临床试验的全部受试者入组与给药工作,期待其公布更多的临床数据,为iPSC领域提供更多数据支撑。另外ALF202于去年获批临床后,也已经完成1期临床全部入组。


士泽生物

士泽生物成立于2021年,致力于为以帕金森病为代表的尚无实质临床解决方案的重大疾病提供规模化、低成本的干细胞治疗方案。



今年11月,士泽生物联合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刘中民团队等顺利完成 “临床级iPSC衍生亚型神经前体细胞治疗渐冻症”的全球首例患者入组,这是国内首个及迄今唯一正式获批开展的iPSC衍生细胞药治疗渐冻症的临床研究,也是全球首例/首个异体通用型临床级iPSC衍生神经细胞再生治疗渐冻症的临床研究。10月,士泽生物宣布完成逾亿元B1轮市场化融资,将用于临床级iPS衍生细胞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管线的完善、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以及推进多项注册临床试验。


瑞普晨创

瑞普晨创成立于2014年,专注于干细胞再生医学这一国际领先的顶尖生物医学领域。今年11月,瑞普晨创成超亿元A轮融资。该公司基于国内首创的人多能干细胞技术的细胞治疗药物,已在治疗糖尿病方向规划多条管线,其中主管线中美IND双报已进入轨道。目前,瑞普晨创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RGB5088胰岛细胞注射液的IND已经获得CDE批准,这也是国内首个获批临床的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的iPSC来源的胰岛细胞治疗候选产品。


跃赛生物

跃赛生物成立于2021年,致力于开发新一代基于人多能干细胞技术的细胞治疗药物,在研管线覆盖帕金森病和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今年4月和7月,跃赛生物分别完成了超亿元A轮融资和数千万A+轮融资,持续获得资本认可。



跃赛生物拥有自主研发的人多能干细胞创新技术平台,包括神经分化技术,SISBAR谱系示踪技术,干细胞基因编辑技术、GMP级别的人iPSCs构建。其UX-DA001注射液(人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前体细胞注射液)的IND申请于今年9月获得CDE受理。


慧心医谷

慧心医谷成立于2021年,致力于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领先诱导神经干细胞技术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研究和创新疗法开发。其首个在研管线是将诱导神经干细胞(iNSCs)分化得到的多巴胺能神经前体细胞(iNSC-DAP)注射液,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该候选产品经颅内注射,可以替代、补充坏死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实现脑内生理性分泌多巴胺,以期达到一次移植,长期有效。首例帕金森病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经评估获益明显,术前患者关期不能独自站立,几乎不能自理,术后关期可独自站立及行走,且姿势稳定性显著改善,整体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今年2月,慧心医谷完成数千万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将用于推进慧心医谷新一代神经系统疾病干细胞疗法的开发及临床疗效的验证工作。据悉,目前慧心医谷正在进行iNSC-DAP的药学研究,积极准备IND申报工作。


总结

可以看到全球范围内iPSC领域蓄势待发,国内今年iPSC企业持续推进临床进展,为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多家企业获得了新一轮融资,逆势融资更凸显了资本对该领域的看好,未来期待iPSC领域能够给当下疾病治疗带来更多突破性的手段。


另外,除了这两个方向外,今年iPSC领域还有一个让人关注的方向——iPSC-外泌体,iPSC-外泌体作为细胞治疗的一种创新形式,其独特的优势在于能够携带源自iPSC的生物活性分子,调节受体细胞的生理功能,促进组织修复或抑制病理进程。2024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联合睿健医药启动了全球首例化学诱导细胞来源的外囊泡产品NouvSoma001的临床研究,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和视神经脊髓炎。1月,国典医药的iPSC外泌体的第3项临床研究——“外泌体GD-iExo-003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探索性研究”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顺利启动。随着这些临床研究的深入,iPSC-外泌体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将得到更全面的评估,未来有望加速转化。


参考资料:

1.各公司官网、官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