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去杠杆是否已经传导至房地产领域?对于这一问题,63%的经济学家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钟正生认为,房地产投资是今年中国经济最大的不确定性。“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持续,三四线城市的地产销售能不能持续火热?热点城市的土地供应会不会切实增加?房企的现金流状况能不能支撑目前这个水平的投资增速?这里面的不确定性还很大。”钟正生说。
德勤中国在6月底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在港股IPO的企业中,数量最多的是房地产企业。德勤中国华北区天津分所主管合伙人洪卫认为,在流动性调整的背景下,这与房地产企业转道香港上市寻求资金有关。交银国际研究部负责人、董事总经理洪灏也对这一现象持有类似的看法。
从2016年丰地产投资资金来源构成结构来看,国内贷款只占全部资金的14.9%,各项应付款21.4%,自筹资金34.1%,利用外资只有0.1%,50.9%的资金为其他资金。
申万宏源证券固定收益总部首席分析师范为表示,股市融资算作自筹资金,其他资金还不好说,股权投资可能还包括在内。供职于中国建设银行金融市场部的张涛认为,有可能是理财资金。对于今年下半年的房价,本次问卷调查显示:44%的经济学家认为一线城市房价将基本持平,而对于三四线城市的房价,经济学家分歧比较大,36%认为会下跌5—10%,26%认为会上涨5—10%,24%认为基本持平。
招商证券宏观研究主管分析师谢亚轩认为,目前已经非常接近这一轮房地产投资增速的高点,这一高点就是今年二季度,随着新开工面积达到高点后回落,地产投资增速也将相应回落。
相对房价,经济学家对年底前股市走势的预测是:81%认为会保持在3000—3500点之间,12%认为是2500—3000点,7%认为是3500—4000点。
申万宏源证券市场研究总监桂浩明认为,今年年底起股市还会维持在3000—3500点这一区间,应该引导长线资金入市。野村国际中国股票研究部主管刘鸣镝表示,今年第三季度A股表现整体向好,且优于H股表现,主要原因是改革前景逐渐清晰,所以A股将会在10月至11月见高位。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问卷调查中关于美国和欧洲经济复苏的调查结果显示:36%的经济学家认为下半年美国复苏不会加速,同时有49%的经济学家认为下半年欧洲的经济复苏也不会快于美国。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中外经济周期不同步以及外汇占款减少的情况下,央行应该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以吞吐基础货币,同时加大人民币汇率弹性,以增强国内货币政策独立性。
7月中旬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为未来五年的中国金融改革、金融市场发展、市场监管等重大问题做出一份规划表。与避免资金泡沫过快破裂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同样紧迫的是,国企、金融领域的改革该怎么继续往下推?
“金融监管体系存在一定问题,这已是市场共识。建立联系更为紧密的、针对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监管政策,远比机构间的大调整要重要,因为后者不仅耗时甚长,而且在政策缺位的情况下也无法达到监管目的。”汪涛说。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就认为,下半年经济压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个是财政压力,今年上半年的企业利润中有相当部分来自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随着大宗价格回落,企业利润也会下降,这就会给地方财政带来压力,进而影响到投资;第二个方面是金融风险,比如表外清理、市场利率抬升、债券融资回落等,这都表明企业已经在融资上感受到压力;第三个方面是房地产,房屋和土地成交量已经减少,房地产投资也会受到影响,地方税的压力也随之增加。
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下半年的改革重点包括国有企业改革、土地要素改革、软预算改革,更重要的是激发个体的积极性,这方面需要尽快推进。
本次问卷调查显示,在当前结构性改革中的重点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国企改革(占比45%),土地改革(22%),金融改革(15%)。而在财税央地改革方面,主要的障碍是事权和支出责任不清(占比58%),市场化改革滞后(23%)。此外,对于下半年的国企改革,经济学家认为会明显加速的是混改(占比40%),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37%),员工持股(13%)。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表示,去杠杆应理性对待,并非杠杆越低越有利经济增长,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空转,金融过度只是表象,其本质原因在于金融抑制。
被多部门联合整治的金融乱象到底是什么?中国工商银行资深研究员史晨昱表示,目前金融乱象主要表现为三类:第一类是股权和对外投资乱象,例如未经批准超过规定比例持股,或抽逃资本金等。第二类是金融产品“创新”乱象,例如将传统金融产品“香肠式”拉长,发放贷款后要求一部分转为存款,作为全额保证,开出等额承兑汇票。第三类是内部管理乱象,典型的就是层出不穷的“萝卜章”现象。
华夏银行发展研究部战略室负责人杨驰认为,金融去杠杆、去产能过程中要避免引起债务风险,债务风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银行债务风险,去产能的企业负债严重依赖银行信贷,倒下后导致银行不良贷款,实体经济风险传导到金融领域;二是联保联贷风险,企业倒下导致连累为其进行融资担保的其他企业,出现连锁反应;三是上下游企业,大企业倒下后,为其服务的上下游中小企业出现债务危机。
“避免金融监管竞赛,有序推动金融去杠杆。”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说。祝宝良的建议是,重点对表外业务和同业业务实施“穿透式”监管,同时适度扩大地方政府举债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