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土地市场的火爆很可能无法延续到2017年。
2016年12月,土地市场降温迹象就已非常明显。中原地产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12月,土地成交额超过10亿的土地共有109宗。但在这些土地中,溢价率超过100%的只有23宗,相比之前高溢价率地块频繁出现,有明显的降温。
2016年12月6日,武汉市土地市场网发布公告称,“为落实国家关于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政策,按照上级主管部门指示,2016年11月8日发布的《武汉市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公告》(2016年第19号)中,P(2016)124号地块的挂牌出让予以撤牌。”该地块位于武汉汉正街,是一宗起拍价为126亿元的“准地王”。
中原地产分析师张大伟表示,土地出让的约束与限制条件越来越多,是导致土地市场数据降温的主要原因。包括北京、深圳成交的数宗全限价或持有出租住宅用地,大部分城市为了避免地王都针对土地加大了限制条件。
张大伟认为,从土地市场情况看,一线城市已经进入城市化末期。整体看,市场已进入二手房周期,新房供应高端化,改善化。楼市调控导致成交下调,将为此前高价拿地的企业带来巨大风险。
中国指数研究院院长黄瑜认为,2017年全国土地市场分化或将持续,因一线城市受调控影响入市地块量减少,二线城市将接棒成为土地市场交易主力,同时,三四线城市库存大、销售慢的现状仍未改善,2017年将继续面临去库存压力。通过公积金等相关制度改革释放新需求、鼓励农村人口进城购房等方法或将成为主要突破口。
另外,随着调控力度的加码,热点城市被调控挤压的市场需求不断向周边城市外溢,环北京区域、长三角的无锡、常州,珠三角的东莞、佛山、广州远郊的从化和增城等地,成为承接各自区域内热点城市外溢需求的重要目的地。2017年,重点城市会继续加强市场调控,目前面临的外溢效应将会持续。
而开发商对于未来拿地相当“纠结”。
林伟表示,未来北京、上海市场是拿地最纠结的城市。“北京、上海,我们积极争取,是招拍挂市场的‘劳模’。但每次都去,结果经常是‘打酱油’。”
林伟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北京、上海土地市场供应量越来越少,但争夺的人越来越多。而且争不过央企、国企,甚至一些“疯狂”的民企。“问题是,别人疯狂了一下,市场机会就被挤掉了。哪怕他土地捂了好几年,最后也很难受。央企、国企与民企思维模式不同,也导致拿地心态不同。作为民企,不能为了不‘断顿’,就去拿一块算不过账的地块。”
林伟表示,未来在土地市场的策略是加大合作;另外,在业务类型方面,其将在北京、上海市场做出调整,比如增加一些持有型物业,做一些存量市场。
(编辑:陆宇,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