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在历史中是皇权社会的关键时期,也可以被称为是中央集权制度的一个转折点。古钱币方面也不例外,北宋徽宗时期的钱币虽然再一次将古钱币的艺术性推向一个巅峰,但事物的发展规律注定了其物极必反的效果。
靖康之耻后,北宋灭亡。康王赵构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建立了南宋政权,并与北方辽、金、西夏、元并立,处境非常困难。康王赵构是宋徽宗第九子,继承了徽宗在艺术上的天赋。铸币方面,早期南宋的钱币因铸钱局、工匠均为北宋遗留,在铸钱风格方面也延续了北宋钱币的风格。这也是同时期西夏,金国等铸钱与北宋相像的原因之一。
早期南宋铸钱十分精良,钱币书法美观,多样,富于变化。
下面就是古钱币图片以及价格展示。
建炎通宝折三点建母钱 华夏评级上美75
此枚古钱币
曾经价格
:54600元
建炎重宝
此枚古钱币
曾经价格
:33600元
钱文方面仍然采用多种书体相间,同时两种字体互为对钱的形式。钱体本身与北宋钱币风格相似,字口较深,地张平坦,郭窄。建炎为南宋第一种年号,铸有元宝、通宝、重宝三种钱文,采用不同的字体,多寡不一。其中建炎元宝仅小平钱,隶、篆成对,极罕见,被评为华夏古泉一百名珍之一,铸量极少,目前市场价值在15万元左右。建炎通宝小平背川几乎沿用了瘦金书体铸造钱文,让人还有一丝徽宗遗风。
建炎通宝小平背川
此枚古钱币
曾经价格
:6930元
南宋钱币铸量与北宋有天壤之别,据彭信威先生《中国货币史》中援引日本出土的宋钱数据显示,北宋钱大约占到宋钱整体的98%,南宋钱只占2%,尤其是小平钱。这与宋代的钱币制度有关,北宋主要以铜钱为流通货币,小平为主。而南宋则多以纸币为流通货币,铜钱方面折二为主且铜钱仅为纸币的辅助货币。流通地域的局限性也十分明显,仅东南地区使用铜钱,四川统一使用铁钱,湖北和两淮地区也掺杂使用铁钱。这使得铜钱的铸造量大大减少。
隆兴元宝折二篆书
此枚古钱币
曾经价格
:4644元
乾道元宝背正篆书
此枚古钱币
曾经价格
:2750元
乾道元宝折二背左同下月铁母
此枚古钱币
曾经价格
:212000元
北宋钱风仅维持到南宋淳熙六年为止,南宋孝宗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朝廷财政困难,军费开支巨大。而而铜源匮乏,铸币原料严重不足。为改变这种情况,南宋朝廷开始推行铁钱,同时大力推广铁钱的流通范围。“令江南钱不得至江北,违者治于罪”,逐渐在边境地带形成经济屏障。
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诏令各钱监逐年在钱背铸造年数,于是诞生出了最早的纪年钱,这一惯例一直使用到南宋末年。钱背也有铸造钱监名称的,如背泉(严州神泉监)、邛(邛州惠民监)、松(舒州宿松监)、同(舒州同安监)、春(蕲州蕲春监)等,有时监名之外还有当年的年份数字,如春二等。
淳熙元宝折二篆书背泉母钱
绍熙通宝折二背春三篆书铁母
曾经价格
:89250元
庆元通宝背四
此枚古钱币
曾经价格
:2205元
嘉泰通宝折二背春二铁母 孙仲汇旧藏
此枚古钱币
曾经价格
:64800元
由于南宋主要推行纸币,铜钱的铸量大为减少,淳熙年以后,铜钱的钱文也朝着单一化的宋体发展,不再使用篆、隶、行、草等书体铸钱,这就更便于钱币的统一。北宋钱币由于数量极大,铸局极多,所以版式极多。末年由于政局不稳,私铸或许也存在,这就更加造成币制的混乱。而南宋推广纸币造成通货膨胀较严重,这不利于民间的私铸。
端平年间(公元1234年)朝廷下令禁止毁铜钱,所以南宋钱币基本都是官炉所铸,保证了钱币的统一性,使南宋钱币整体上都非常精美。
端平通宝折五长平母钱 西溪坑 极美品
此枚古钱币
曾经价格
:52500元
端平重宝
此枚古钱币
曾经价格
:86100元
南宋比起北宋来说,钱币的统一性是突出的。钱币铸工精良,铸造精美,乃至南宋末年时也仅只有几种钱币较薄小,但钱文仍然一丝不苟,铸造规规矩矩,铜色也合乎标准。对于钱币收藏者来说,宋钱一直是大板块。无论玩儿版别还是品相,北宋钱币都是最佳选择。
景定元宝折二背四
咸淳元宝折二背八
此枚古钱币
曾经价格
:33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