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mbiz.qpic.cn/mmbiz_png/pVBiaEtyYDDSC6ibfCkI6lhg8qeFpj3WGxyDj6zyIM8wPDLeFo6T4vJ6zQhhdQyAjYKvUcQfDmjP7EBHoAkCCPsg/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去年初,拉勾联合知乎发布一份报告,“稳定”高票当选,成为2023年度职场关键词。
而说到稳定,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国央企。据报告显示,2023年至今,“国企面试”关键词搜索指数,同比增长275% 。
身边不少地产朋友,即便薪酬打了骨折,还是义无反顾挤进国央企。他们的理由也很一致:降不降薪无所谓,图的就是一个稳定。
那么2024年,地产人到底该如何选择国央企?民营房企还有没有跳槽机会?今天就跟大家讲讲这个话题。
1
地产人跳槽,选择余地不多了
很多正在求职的地产人表示,现在跳槽,薪酬都不重要,最主要是稳定,别动不动就搞什么区域整合、降本增效。
在行业持续下行的大环境下,哪些房企会比较稳定呢?这里提供几个标准:
第一,既有银行输血,自己还能造血。
金融机构输血只是解房企一时之困,房子卖得好才是治本之道。
第二,关键不是融资,而是融资成本多低。
去年前三季度,有房企融资最低2.15%,有房企融资最低8%,这里外里不知道差了多少个小目标。
第三,土地规模要看,更要关注土地质量。
现在衡量房企强弱不看重土地规模,而是土地质量有多高,有多少货值位于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地段。
第四,光业绩增长不行,还要看净利润率。
只增收不增利也不行,房企没钱赚,员工收入肯定上不去,要关注房企净利润等指标。
第五,还要会造高品质的好房子、贵房子。
市场已经进入到改善型时代,改善住宅和豪宅市场也将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第六,不光看背景,还要看大股东扶持力度。
国央企内部也分三六九等,有的是亲儿子,有的连干儿子都不如,比如这几年大举拿地的几家地方国企,其共同特点就是大股东资源倾斜,鼎力支持。
照着这几条标准环顾当下,也只有这三类房企安全垫最高:
第一类是资金实力强劲、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央企,代表房企有保利发展、中海地产、华润置地、越秀地产、华发股份等。
比如2023年上半年,华润置地实现营业额729.7亿元,核心净利润高达112.7亿元,综合融资成本3.56%,创历史新低;
中海实现收入891.6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样高达134.9亿元,平均融资成本3.54%,保持在行业最低区间。
第二类是长期强调财务纪律、不为规模牺牲风控底线的头部房企,代表房企万科、绿城、龙湖等。
比如2023年上半年,万科实现营业收入2008.93亿元,净利润98.7亿元;
绿城取得收入569.76亿元,实现净利润46.41亿元,销售回款率保持109%高位。
第三类是靠区域深耕为自己赢得一片天地的地方性房企,代表房企有滨江、万华、伟星、鸿荣源等。
比如2023年前三季度,大部分房企都在亏损的情况下,滨江实现营业收入463.9亿元,同比上涨134%,实现归母净利润24.7亿元,同比上涨20%。
其实还有一类比较纠结要不要提,就是城投。有些城投的市场化转型走得还是比较顺畅,具备一定的自我造血能力。
当然,地产人选择跳槽城投也要注意:
一是看城投所属区域的财政实力、债务负担、信用环境、房地产市场等。
地区经济越好,城投经营风险越小,员工们的收入越有保障。比如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的城投就一直受到追捧。
二是城投控股股东行政级别越高越好。
城投平台主要分为省级、副省级、市级、区县级以及园区几类,要优选省级、副省级、强地级市的城投平台。
以上四类公司目前都是热门选择,其竞争激烈程度自然不言而喻。
比如现在不少城投要求毕业生至少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本科也必须是名校。
2
选城市和部门同样重要
除了选房企,选择城市和选城市和部门,也很重要。
首先是城市公司。不同城市公司,业绩好的会持续招人,年终奖还高,业绩不好的可能会被吞并,年终奖更是想都别想。
哪些城市公司更值得地产人加入呢?重点看城市公司的业绩。
比如在上海,招商蛇口2023年在上海实现权益销售金额389.44亿元。另外,保利、华发、万科、绿城、大华、象屿等也都持续重仓上海。
在北京,去年中海权益销售478.6亿元,遥遥领先;北京城建权益销售金额375.9亿元,位列第二;华润置地权益销售金额257.2亿元,位列第三。
另外,首都开发、信达置业、中国金茂、中建智地等房企在京城的销售也都在百亿以上。
在广州,首选肯定是越秀,另外保利发展、广州地铁、中海、万科等房企的权益销售也都在百亿以上。
在深圳,华润置地是妥妥的销冠,鸿荣源、招商蛇口、深铁置业、深业集团也都业绩不差。
在杭州,滨江、绿城是毫无疑问的第一梯队。在成都,华润置地、中国铁建、万华投资位列榜单前三。
同时部门也很重要。地产进入管理红利时代,许多房企都要求内部精简组织、节衣缩食,一切向利润看齐。
哪个部门日后会比较吃香?我们总结了三种:
第一,成本相关部门。
随着房地产的利润越来越薄,成本控制成为整个行业的迫切需要。
比如金茂最新的架构调整,就撤销了创新战略部,新成立了成本合约部,主要是为了提高成本控制和合同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第二,资产管理相关部门。
近两年,随着行业持续出清缩表,不少房企才开始把目光投向资产盘活,希望借此解除资金沉淀套牢的被动局面。
比如金茂就专门成立了资产管理部,负责对公司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存货等资产进行全面的清点和核对。
第三,产品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