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永福村
个人空间,纯记录,纯分享;不卖货,不做广告,不接商务合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武汉本地宝  ·  情人节,武汉结婚登记预约指南来了!附入口及流程 ·  16 小时前  
武汉本地宝  ·  武汉公积金账户的钱可以全额提取吗? ·  2 天前  
武汉本地宝  ·  武汉居住证网上办理指南 ·  5 天前  
武汉本地宝  ·  元宵节,武汉长江大桥、汉江桥限号吗?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永福村

无怖亦无忧

永福村  · 公众号  ·  · 2017-10-09 19:04

正文


星期天下午我带老二和老三去喝下午茶,两个小孩手牵手走在前面,我轻松的跟在后面。

约了我的女朋友一起来,她只有两个儿子,很羡慕我们家的两个女儿,所以经常来跟我和女儿们聚一聚。

那一年,安安在寻找跨国领养的配对,一开始我帮助介绍了一些潜在资源,也包括我这位朋友。当时她家孩子也都还小,两个男孩带得已经心力交瘁,虽然很想很想要一个女儿,可又害怕自己顾不过来。她考虑了很久以后,还是放弃了。

最后的结局就是在最后的时刻,所有的潜在资源都没有对接上,我下了决心收养这个孩子。

曾经她看着可爱的安安,满怀遗憾的说,当时如果再勇敢一点,不放弃就好了。而她家先生则说,其实根本算不上放弃,因为她从来就不属于我们。

在后台我读到下面这条留言,其实是不悦的。这是写给我老公的,里面的“她”指我,“领养安安,是不是源于小时候父母不在身边觉得有点被抛弃的感觉,尽管父母很爱她也把她培养得非常优秀,她也通过努力实现内心的无比强大。但童年的经历于她而言,还是一个心结,而通过领养被亲生父母无奈抛弃但其实也很爱她的安安,并帮助安安重新构建世界,在很大程度上修复自己童年的遗憾,以此治愈她自己。”

我从来没有想过以这个目的去收养孩子,这真是太小看我了,也是太不理解我了。

我从前写博客的时候,基本是不开评论的,因为不喜欢平白 被judge。 我觉得我已经算做人通透的了,凡事讲道理讲逻辑,也基本不蹭热点乱发评论,无非就是写一些自己的事情。

当然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故事,是需要勇气的,其实我也知道,是免不了被解读被剖析的,甚至被误读的,我也很无奈。


我有个最重要的处事原则。当做一些重大判断和决定的时候,往往会不知道何去何从,怎么做是更好的 时候,我有一个非常彻底的办法,就是我会在心里反复的拷问自己,我要这样做的目的是否经得起放大和推敲,我的发心是否纯粹,是真的为了别人还是为了内心深处自己的私心,是真的秉承了正知正见吗?

我要反复的,一环环的问上自己很久,直到彻底的看清楚了自己,然后才能下决心。而这样的决定其实是很有力量的,无所畏惧。

要领养这个孩子,到底是为了什么,并不是因为自己缺一个孩子,是为了给女儿找一个伴,也不是为了满足自己 在“善良”上的 虚荣,只是为了冥冥之中跟我结缘的这个生命。

小时候所谓的世界名著里我读的最熟的就是雨果的《悲惨世界》,后来我看过我能遇到的一切版本,各国翻拍的电影,还有音乐剧,而看的最多的还是 上译厂配音的1958年版德法意三国合拍的电影。

电影结尾的最后一段话我现在还能倒背如流,毕克配音的旁白,每个字都仿佛萦绕在我的耳边:他安息了,冉阿让幸福地死去,因为他真正地活过。他把他的精力、他的爱、他的美德献给一个人,把这个人从悲惨的境遇中解脱出来。当这个人走进了生活的时候,他死去了。正像白天消逝、夜晚来临一样。

冉阿让拯救了柯赛特,把她带出深渊走向幸福。我也并没有力量拯救多少人,但是有一个小生命摆在我面前时,我并不能把她推走。

同样的《悲惨世界》,美国也拍过一个电影版本,编剧让冉阿让爱上了芳汀,所以甘愿收养和照顾她留下的女儿柯赛特。这个浅薄的改编,气坏了《悲惨世界》的读者。

最优秀的文学,近乎宗教式的洗礼,雨果的《悲惨世界》绝对属于此列。我在少年时藉由《悲惨世界》苦苦思索过,面临现实中的种种不可能,灵魂究竟具有多大的伸缩性,至少在那时,我就知道,我们至少可以借由我们的热量哪怕温暖一两个人,如冉阿让这样的一生,就是悲惨世界的光亮。

我的内心世界,铺陈着的是这样的底色。我从来没有去想过,“以此来治愈自己”,一丝一毫都没有。如果怀着这一类目的(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去收养孩子的话,我不相信能够真的能养好孩子,建立起健康的关系。

前不久夏天结束,我刚半休假归来,老板要我去处理一桩棘手的事情,他说等了你好久,我只放心你去处理。去之前我反复琢磨这个事,一点点理清了逻辑,摆正了自己,然后我就去了。

知道这件事和认识我的人,都诧异我看起来这么温和这么文艺,却如此杀伐决断、利落无情。

我说,我们中国有一句话,菩萨心肠,霹雳手段。我们还有一句话,无欲则刚。我把我的私心撇得干干净净,所以我内心是很有力量的。

我看到很多人说我内心很强大,如果真的算得上强大的话,那也绝对是从无数的对自己的拷问,以及不断的克服内心的软弱和承认自己的局限中生长出来的。

我也有点惊讶,为什么我觉得很平常的,在孩子面前坦然承认我更爱谁,这样的回答会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其实,我只是平静的扪心自问了一下,然后诚实的说出自己的内心。如果我不能坦诚的话,我说的话是没有力量的,我没有办法在孩子面前从容自若,我会心虚的。

有很多育儿书、很多育儿技巧,在告诉我们怎么跟孩子沟通,怎么说孩子才会懂、才会听,我基本没有记住任何一条,我只是按照我自己的原则,叩问自己的内心,放下私念,坦然的直面真实,表达真实的自己。如果父母不能在孩子面前敢于表露真我,那么一定需要反思,首先需要得到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

而且,为什么会害怕出现问题和冲突呢?这不正是突破和成长的好时候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