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linic門诊新视野
心血管领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大学前沿人  ·  2024年北京大学“整合生命医学+”全国前沿 ... ·  2 天前  
伊洛  ·  2024眼科行业年度十大收购 ·  4 天前  
蒲公英Ouryao  ·  2025版药典高效液相色谱法会有哪些变化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Clinic門诊新视野

LDL是ASCVD的关键病因和干预靶点——2017年EAS共识声明解读

Clinic門诊新视野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7-03 21:22

正文

人类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探索已经走过一个世纪的历程。富含胆固醇的LDL进入血管壁内是动脉粥样硬化(AS)的始动环节,LDL在AS斑块发生发展的各个环节均发挥重要作用。尽管已有非常多的证据证实LDL-C与ASCVD关系密切,但仍有部分人对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有所怀疑。因此,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EAS)2017年4月发布低密度脂蛋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共识声明,系统评估临床和遗传学研究证据,再次明确LDL-C是ASCVD的关键致病因素,为临床治疗指南的制定提供依据。

多方面证据证实LDL-C与ASCVD之间的因果关系


2017年EAS共识纳入200余项探讨LDL-C水平与ASCVD相关性研究的证据,包括四大类:(1)遗传学研究: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累积LDL-C负担不断加重,冠心病(CHD)事件发生率呈线性上升;PCSK基因突变人群LDL-C水平明显较低,发生CHD的风险也显著较低;提示LDL-C与CHD风险显著相关。(2)流行病学调查:荟萃分析显示,LDL-C水平与ASCVD风险呈持续对数线性强相关,具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3)孟德尔随机研究:超过50种基因与LDL-C水平下降相关,无论基因作用机制如何,降低同等LDL-C水平可实现同等比例的CHD风险下降,证实LDL-C是ASCVD的独立危险因素。(4)随机临床试验:通过不同机制降低LDL-C水平均可实现AS事件发生风险的降低。EAS认为,上述证据等级最高,且非常全面,因此LDL-C是ASCVD的关键致病因素,且具有累积效应(图1),降LDL-C治疗应长期坚持,以期更多获益。

图1. LDL-C是ASCVD的致病因素并呈累积效应


降低LDL-C治疗的获益与决定因素


无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他汀治疗所达到的LDL-C绝对水平均与心血管事件绝对发生率呈线性强相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超声研究一致证实,LDL-C降至<1.8 mmol/L(70 mg/dl)可终止斑块进展,甚至实现斑块逆转。他汀长期随访研究显示,他汀治疗的临床获益随治疗时间延长日益显著。30年长期治疗的获益分析显示,30年ASCVD绝对风险越大,基线LDL-C越高,降LDL-C终生获益越明显(图2)。

图2. 30年长期治疗获益分析


EAS共识明确指出,降低LDL-C所带来的绝对风险获益取决于基线ASCVD风险、基线LDL-C水平、LDL-C的绝对降幅以及降LDL-C治疗的持续时间。


降低LDL-C的药物治疗策略选择


他汀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和PCSK9抑制剂等通过不同机制降低LDL-C水平。荟萃分析显示,无论通过何种机制,降低同等水平LDL-C可实现同等比例的临床获益。2016年ESC/EAS血脂异常管理指南强力推荐首选最大推荐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他汀治疗,力求达标(Ⅰ,A);并强调他汀临床获益依赖于LDL-C降幅;他汀选择应取决于他汀的LDL-C降幅是否能够满足患者治疗目标。可见降低LDL-C水平的疗效是选择他汀类药物时首要考虑的因素。一项比较各剂量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的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研究显示,与其他他汀相比,瑞舒伐他汀降LDL-C的疗效更为显著(图3)。

图3. STELLAR研究证实瑞舒伐他汀降LDL-C疗效更为显著


小 结


EAS共识以最高等级的证据证实,LDL-C是ASCVD的关键致病因素,也是ASCVD的关键治疗靶点。共识明确指出,LDL-C下降幅度决定了ASCVD相对风险和绝对风险的下降幅度。降低LDL-C的疗效是选择他汀类药物时的首要考虑因素,为使患者获益最大化,ASCVD高危患者应尽早启动他汀治疗,并长期坚持。



医师简介


侯静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为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青年委员,动脉粥样硬化学组成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委员,黑龙江省跨世纪创新人才,黑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兼秘书,黑龙江省医师学会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委第四届保健委员会干部保健专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通讯编委,《美国心脏病学学院(JACC)心血管介入杂志(中文版)》青年编委,《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编委。




END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 微信号:ClinicMZ

《门诊》杂志官方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