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比较痴迷于ITX的装机,在闲鱼也看中了一个不太像机箱的机箱,于是在物色这套机子的配置,在这期间看中了华硕ROG STRIX Z790-I GAMING WIFI,于是就想办法搞了一块过来。
这块板子非常有妖板的潜质,有好几个很有意思的设计,可以看得出华硕是如何在非常狭小的空间和较多扩展性之间的选择,看看怎么做到“其功率传输能力与全尺寸巨头相匹敌”。
外包装方面依旧是ROG一贯的风格,暗黑色系搭配左上角红色的败家之眼非常瞩目。
包装内大致这些东西,纸质说明好几份,两个转接的设备,WIFI天线和一些连接线。
其中一个转接器名为 ROG FPS-II 扩展卡,为了节约ITX宝贵的主板空间,所以将USB2.0跳线、SATA接口、前置I/O跳线放在了一块小型PCB上,通过USB-C转接,将主板从2D平面转换成3D立体面,更好的利用主板空间。像这样的空间利用到极致的做法主板上一共有三处,这里只是其中之一。
当然这个东西只是做成了USB-C的摸样,实际上不是USB接口。
安装在主板上就是这个样子的,属于必不可少的配件之一。
ROG FPS-II 扩展卡上还有一个PCI-E 信号切换开关,用于切换CPU直出PCI-E信号的版本。
主板上对空间利用到极致第二处在M.2硬盘区域,在这一区域华硕将主板的立体空间利用到了极致,一共有六层的功能区域,最底层为PCH芯片,芯片之上则是PCH专用散热片「和中层M.2硬盘不接触」;第三层则是支持PCI-e 5.0的下M.2硬盘位;第四层为散热夹层,负责上下双M.2的散热;第五层为支持PCI-e 4.0上M.2硬盘位,最顶层则是上M.2硬盘的散热马甲。
如果说常规主板都是单层平房,那华硕在ROG STRIX Z790-I GAMING WIFI上就盖起了一栋六层小楼,在下层M.2的PCB上还有两个RGB的灯控跳针。
传统ITX主板一般会将一个M.2接口设计在主板背面,受限于空间设计往往没有任何散热,并且会和PCH之间互相影响,华硕的小楼设计则避免了这样的情况,尽管还是会有一定的积热。
这一区域的妖板设计到此为止还没有结束,在拆下所有模块后可以发现在主板背板这一侧还有一枚3CM的专属散热风扇,用于给这一栋6层小楼散热。
到这里细心的朋友已经发现了,主板左下角似乎缺少了常见的音频电容,这里便可以引入第三处将空间利用到极致的设计。
在配件中有这样一个三角形的东西,通过一根USB-C线材与主板相连,也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东西,实际上华硕ROG STRIX Z790-I GAMING WIFI主板上是没有任何音频芯片的,相关芯片被做进外置的扩展坞了,类似于USB声卡。
国行版本称之为ROG Strix Hive,而台湾省官网则汉化称为音巢,除了外置音频之外,这个小东西还可以一键超频、刷BIOS等操作,并且提供了一个USB-C和一个USB-A接口,所以似乎称之为音巢也有些片面。
外置音频的设计同样是为了节约主板上的空间,将主板上的空间利用最大化。
背插接口用一张官方的图片说明吧,其中绿色箭头标注的是官方建议用于外接音巢的USB-A接口,不过实际测试在其他的USB-A接口也是可以使用音巢的。
USB接口方面一共是6个USB-A「两个2.0、三个3.2 gen2、一个3.2 gen1」,三个USB-C「两个雷电4,一个3.2gen 2X2」;音巢可以额外提供一个USB-C 3.2gen2和一个2.0接口。
后置其他接口还有一个HDMI 2.1和2.5G网口,在ITX版型上提供的接口可以算非常丰富了,共计10个USB接口。
主板MOS散热下隐藏了一个小风扇,尺寸和M.2硬盘一样大,这个风扇只有在高负载时才会启动,日常使用不需要担心噪音问题。
CPU 8PIN供电插座有金属加强。
拆下MOS的散热马甲就可以露出完整的PCB了,主板的三个风扇接口均在主板上方,尽管部分组件已经外置,但是主板上还是密密麻麻的有一些堆料
主板背面芯片比较少,基本上主要芯片都在正面,接下来是主要IC分析,首先是主板正面的IC。
CPU供电采用10+1相,丝印为RAA 22010540 单相最大105A电流,采用一体式直出Dr.MOS。
这张图能够看见上方的FAN接线座的防氧化塞都是败家眼的形状~
供电控制芯片丝印RAA 229131,目前很多旗舰级Z790采用的是这款PWM控制器,还算比较常见。
南桥由两颗MP86670提供供电,MP86670整合了控制IC和上下桥MOS,最大可以承受70A电流。
主板输出方面,除了两个雷电接口之外「DP」还有一个HDMI2.1,通过祥硕ASM1442K 提供,最高支持4K 60Hz。
两个雷电4接口由英特尔JHL8540提供支持,采用的是PCI-E3.0 X4,提供两个雷电4接口,并支持DP1.4a。
有线网卡方面,由英特尔SRKTU提供2.5G网口支持,其实就是大家常见的英特尔 I226-V。
无线网卡也是英特尔提供的,型号为AX211BGW,也是非常非常常见的一款无线网卡,支持WIFI 6E和蓝牙5.3,无线最大速率2.4Gbps。
监控芯片型号是NCT6798D,负责提供主板各个硬件的运行温度、电压、风扇转速等情况。
主板bios存储芯片由兆易创新提供,丝印为25B256EYIG,容量是256Mb。
边上一颗芯片印有BIOS字样,查不到具体信息,推测是提供了免U一键刷新BIOS的功能。
颗 LERAIN JYS13008 PCI-E 5.0 X2 切换芯片,负责将CPU提供的PCI-E 5.0信号转换提供给M.2 Gen4。
接下来的两颗芯片处于主板背面, 这个芯片属于华硕定制的,启用后可以控制接入风扇分线器的风扇,需要风扇支持HYDRANODE功能。
TPU KB3724Q D,提供AI超频的相关支持,通过收集散热、温度、电压等信息完成自动超频。
音巢部分拆解如上图,底座为内有金属配重和磁铁,可以吸附在金属上,比如机箱上。
外置音巢拆解后,音频芯片由瑞昱提供型号ALC4050,属于低功耗USB音频芯片,兼容USB Audio Class 1.0和USB2.0全速,不需要额外的驱动软件,支持免驱使用即插即用,内部DAC支持44.1~384KHz和ADC支持44.1~192KHz采样率。
解码芯片来自ESS ES9260Q,低功耗HIFI级的解码芯片,也多用于USB外接音频使用,提供了通话降噪功能。
USB2.0 HUB芯片,丝印GL850G,具有低功耗的特点,最多支持四个USB2.0接口,其中音巢的一个USB-A接口为USB2.0,想必ALC4050的USB 2.0接口就是由该芯片提供。
USB-C 「USB3.2 Gen 2」接口由ASM1543 信号拆分多路复用开关提供。
左上角那颗芯片丝印GL9901N,是一款低功耗的2通道10 Gbps线性重驱动,简单来说就是延长USB3.2 Gen2的有效信号,信号增益,保持数据的有效性,降低干扰,延长数据线长度。
音巢部分的拓扑图大概是这样的,由USB-C引入3.2 Gen2的信号源,借由ASM1543信号复用再引出一个USB-C 3.2 Gen2,同时再由GL850G引出USB2.0信号,提供给ALC4050声卡以及一键刷BIOS和板载指示灯,并且提供了一个USB2.0 A口输出。
也就是这一套一进一出没有损失一个USB-C 3.2 Gen2接口「带宽肯定有影响」,还顺便提供了声卡、USB-A、音量控制、一键超频、一键刷BIOS、系统状态指示灯等功能,这个设计非常的巧妙,奈何没文化,一句666 足矣形容。
测试方面使用I9 13900K作为负载,作为参考CPUsp96分,P核105分E核78分,2024/2/21日bios测得。采用开放式平台,室温在26度左右,热成像使用的是海康微影P20MAX。
测试使用的散热器是鑫谷昆仑360二代一体式CPU散热器,充分满足CPU散热需求。
测试使用的电源是鑫谷GM750W电源。
测试使用的亮机卡为RTX4070 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