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权威的眼科资讯平台 |
阅前tips:本文共491 6 字,您将花费15min,获得关于抗VEGF治疗、眼底病与人工智能、nAMD、DME、RVO的最新知识。
编者按
2018年9月20日,在音乐之都维也纳,EURETINA 2018(The 18 th European Society of Retina Specialists Congress, 欧洲视网膜专家学会)正式开幕。那么目前国际上的眼底病专家和学者们有什么最新看法和研究呢?本文为你详细介绍了本次会议最重要的专题之一—— EURETINA眼底疾病管理与抗VEGF治疗 ,干货满满,不要错过。
1.抗VEGF治疗的现状与挑战——人工智能添砖加瓦
2.关于nAMD诊断与治疗的思考
3.不可不知——关于DME的10件事
4.不可不知——关于RVO的10件事
5.抗VEGF治疗的“狼来了”——如何预防眼内炎
6.抗VEGF治疗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1. 抗VEGF治疗的现状与挑战——人工智能添砖加瓦
Ursula Schmidt-Erfurth 教授第一个发表演讲,为大家带来关于目前抗VEGF治疗的现状。抗VEGF玻腔注药术作为一种“简单的”治疗方式,给大量患有视网膜疾病的患者带来了福音,并且还具有相当大的经济效益,堪称医疗的奇迹。但是医生应该如何选择注药模式呢?根据什么呢?
1.1.如何理解和应用OCT——影像学生物标记物的检测和运用
视网膜层间积液(fluid)是一项重要的OCT特征,可以在某些疾病中较好的反映出视功能的预后。可以用OCT中的中心视网膜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 CRT )来反映积液的程度:
(1) 在急性病变中,如RVO,CRT/fluid与视功能高度相关 (CRT每增加100µm,ERDTS视力下降9.0个字母);
(2)而在 慢性病变,如 DME 、 nAMD , CRT/fl uid 与视力的相关性很低 。
我们希望能有一种快捷、精准的方式来完成对某些疾病中积液(fluid) 的识别、定量检测 ,以此来进行对各种治疗模式治疗效果(视力预后)的追踪、评估,如Ranibizumab 0.5/2.0 mg Monthly/PRN的预后区别。而近些年在各个领域大放异彩的 人工智能 技术刚好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图1:不同类型积液(fluid)的临床意义。类似于一般概念中的的生物标记物, 影像学生物标记物 (imaging biomarkers)是指在影像中所能检测到的生物特征,可以用来辅助诊断、随访等。在OCT中,积液可以分为两种: 视网膜间黄斑积液 (intraretinal fluid, IRF )(亮红色标记)和 视网膜下黄斑积液 (subretinal fluid, SRF )(浅蓝色标记),此外还有 视网膜厚度 (retinal thickness, TRT )、 色素上皮脱离 (pigment epithelial detachment, PED )(暗红色标记)等其他imaging biomarkers。
图2: 在CNV、DME、RVO这三种疾病中,使用 深度学习 对OCT图像进行全自动识别,可自动标示出图像中的IRF、SRF,准确率可达90-96%。第二行为参考标准,第三行为神经网络全自动识别结果。(Fully Automated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Macular Fluid in OCT Using Deep Learning, Thomas Schlegl et al.)
图3: 使用 CNN卷积神经网络 (目前流行的深度学习的一种方式)和图像分割技术,能从二维以及三维的方式,直观地、定量地观察OCT中TRT、IRF、SRF、PED随着治疗的进展发生的改变(Baseline-M0, M1, M2, M3)。
图4:在Treat and extend(Ranibizumab 0.5 mg T&E, TREND)研究中,通过AI技术追踪每次复查时IRF、SRF、PED的定量变化,发现 第一次注射药物后一个月(M1)时,SRF的变化对于治疗模式的选择最具有预测性 。
图5:通过AI技术追踪每次复查时积液的定量变化,发现 Afibercept和Ranibizumab减轻水肿、消除黄斑积液的速度比Bevacizumab快 ,同时也具有更好的视力预后。
1.2.未来新趋势——更多、更先进的OCT算法
OCT技术自从上世纪90年代应用到眼科之后,已经发展了数代。除了平时所用到时域OCT、频域OCT,未来科技还会发展出什么新型OCT技术呢?
图6: 偏振敏感OCT (Polarization-Sensitive OCT, PS-OCT )是一种新型OCT算法,在普通OCT的基础上增加偏振光的识别,可以处理极化的光信号。nAMD中的视网膜下纤维化组织(subretinal fibrosis)具有双折射性质,能够被PS-OCT选择性识别。
图7: 血管OCT (OCT Angiograghy, OCT-A )能够在无造影剂下,定量地显示出视网膜脉络膜中各层血管的纤维结构。OCT-A可以运用于观察疾病发展、治疗预后。
1.3.人工智能将继续会对医疗产生深远影响
人工智能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并且在医疗行为中运用已久。从经典的机器学习算法(人工提取特征、设定参数),到深度学习的监督学习,再到无监督学习(病损数据集的建立),人类正在逐渐的将经验性的任务交给计算机去完成。这将极大的解放人类医生的“双眼”,可以让我们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关注疾病本身上,而不再需要费力观察病损到底在哪里。
2. 关于n AMD 的思考
Edoardo Midena 教授介绍了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eovascula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nAMD)的一些思考。
2.1. OCTA的重要性
一旦通过FA确诊nAMD后,SD-OCT便可独立完成后续抗VEGF治疗的随访。而且OCTA或许将成为nAMD管理中最重要的工具(Spaide R et al, Progr Retinal and Eye Disease, 2018)——对MNV、CNV的诊断都要优于FA、ICGA。
图8:通过OCTA可观察到抗VEGF注射后早期的新生血管重塑(pre IV vs. 48h post IV)。
2.2.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图9:干预治疗早晚不同,nAMD患者的视力预后差别会很大。分别为:<1个月、1-6个月、>6个月。(Rauch R et al. Retina 2018)
2.3. 预测指标——影像学生物标记物
图10:如同前一部分里Ursula Schmidt-Erfurth教授所提到的,nAMD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并不足以完全反映患者视力预后。但是基线OCT中的黄斑囊肿对基线视力有不良影响;黄斑囊肿和色素上皮脱离对视力恢复有副作用。
2.4.何时终止抗VEGF治疗
对于长期进行抗VEFG治疗的nAMD患者,出现下列情况可考虑终止治疗:
(1)BCVA持续小于0.05;
(2)地图样萎缩,或者中心凹下纤维血管性瘢痕的大片出现。
2.5. 未来的思考
如何才能变废为宝——与其抑制新生血管,何不让新生血管成熟而不再渗漏?这可能是未来新型治疗手段的研究方向。
3.
不可不知——关于DME的10件事
随着技术的进步,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 )近些年的诊断、治疗手段正在逐步发生变化。 Francesco Bandello 教授总结了关于DME最重要的10点知识,他强调了最重要的是要个性化治疗。
3.1. DME的分型,对于治疗的选择十分重要:
(1)血管源性:视网膜增厚,伴随血管扩张,是最常见的类型,常伴随囊肿、硬渗;
(2)非血管源性:视网膜增厚,不伴随血管扩张;
(3)牵拉性:视网膜增厚,伴视网膜前膜牵拉,CRT通常大于400µm;
(4)混合性。
3.2. 多模影像的应用,来为诊断、鉴别提供帮助:
(1)眼底彩照;
(2)FA:鉴别非渗漏性与渗漏性病变(如MA/IRMA);
(3)自发荧光;
(4)OCT:评估治疗反应,对DME进行分类,并用来识别预后特征,比如: 视网膜内层结构破坏(DRIL)、椭圆体带状态、玻璃体黄斑粘连(VM adhesion) 等;
(5)OCTA:目前OCTA在管理DME上并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它还是能在很多方面提供帮助,比如识别: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扩大(macular foveal avascular zone, FAZ)、黄斑缺血、新生血管、视网膜不同层次的毛细血管网(SCP/DCP) 等。而这些结构在OCTA问世之前几乎无法被观察到。
3.3 基于分型的治疗方法:
图11:关于DME的治疗有一套完整的逻辑,基于不同的分型,治疗指正也随着发生改变。
3.4. 激光治疗已经不再是首选治疗手段,但仍在广泛应用:
(1)常规栏栅/局部视网膜激光凝固术:血管源性DME、CRT<300µm、持续性玻璃体黄斑粘连等;
(2)阈值下激光凝固术:较好视力的患者,以及早期弥漫性DME。
3.5. 在非禁忌症下, 抗VEGF治疗是局部或弥漫性DME的首选治疗 :
3.6. 目前流行的三种抗VEGF药物: Bevacizumab、Ranibizumab、Aflibercept,在治疗效果上几乎是平分秋色 ;对于NPDR病人,所有的抗VEGF药物均能改善DR病变程度;但是对于视力< 20/50 的患者,Bevacizumab效果稍差一些。
3.7. 一般情况下,激素治疗是弥漫性DME的二线选择:针对抗VEGF无应答患者(3-6次注射后疗效不明显) ;
但在下列情境下可作为一线选择:
(1)近3-6个月内发生过心血管事件,或者是高危人群;
(2)玻璃体切割术后;
(3)人工晶状体眼;
(4)依从性差;
3.8. 对于激素治疗,地塞米松是首选 ;醋酸氟轻松是次选(>3年的慢性DME病史、人工晶状体眼、眼压在绝对控制下)。
3.9.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牵拉性DME,可考虑手术治疗:
(1)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前膜剥除+内界膜剥除;
(2)对于抗VEGF或激素治疗不完全反应的患者,可考虑切除切线方向上的玻璃体前膜或者玻璃体后界膜;
(3)但对于非牵拉性DME,手术治疗的效果并无共识。
3.10. 血糖控制需要糖尿病医生和眼科医生之间密切合作:HbA 1 c和血压的监控,对于血糖控制差的患者,要兼顾内分泌和眼科治疗。
4. 不可不知——关于RVO的10件事
视网膜静脉阻塞 (Retinal Vein Occlusion, RVO )是眼底常见疾病之一,但其背后的病因可能千变万化。 Anat Loewenstein 教授演讲的主题是关于RVO的10个关键总结。
4.1. RVO患者全身检查不可忽视,但也不必大动干戈。
RVO患者可能会合并一些全身疾病,我们该如何思考,并进行针对性的全身检查呢?一般来说,患者既往病史会提供线索,所以医生不必大动干戈进行全面到底的全身检查。
(1)RVO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心血管病变,如大于50年的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糖尿病;
(2)对于年轻的RVO患者,有较低的概率患有易栓症,或者血液凝固障碍、高粘血症;
(3)但对于缺乏常见危险因素、双眼同时发病的患者,我们应当注意是否存在高血压病史、凝血障碍、易栓症或恶性疾病家族史等。
4.2. 初次就诊应当行查体、OCT、FA,随访时行查体及OCT;广角FA以及OCTA并不是必行检查:
广角FA可以显示出周边无血管区,而OCTA可以显示出无灌注区的精细结构,二者都是很好的检查, 但这些病变并不影响最终的视力预后或者抗VEGF注射次数 。
4.3. RVO应当尽早治疗,以尽早减轻水肿,获得更好的视力预后:
4.4. 合并无灌注区该怎么办?——抗VEGF就完事了 :
(1)对照研究表明, 周边无血管区的光凝治疗并没有改变最终的视力预后或者抗VEGF注射次数 ;
(2)Ranibizumab能够有效的提高视力,改善无灌注区血流。
4.5&4.6. 合并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 , ME )时,需要及时进行抗VEGF治疗 ;而这些不同的抗VEGF药物之间疗效无明显差异:
4.7 .对于抗VEGF治疗禁忌,或无应答患者,地塞米松(Ozurdex)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4.8&4.9. 对于对于抗VEGF治疗无应答患者,可考虑联合激光治疗; 并且如果形成了新生血管,则需要PRP激光联合抗VEGF治疗 。
4.10. 即便是初诊时视力较差的患者,经过治疗后,视力仍可能得到提高。
5. 抗VEGF治疗的“狼来了”——如何预防眼内炎
眼科医生最讨厌和担心的手术并发症是什么?很多人会回答是眼内炎。每次抗VEGF治疗, 眼内炎发生率大约在0.048% ,并且文献报道眼内炎发生率正在逐年更低。我们是如何做到的,或者该如何才能让发生率进一步降低? Andrzej Grzybowski 教授总结了目前在这一领域的最新方法和观点。
5.1. 你想在哪里注药呢?
根据文献报道,手术室和诊室均能进行玻璃体腔药物注射术,并且两者眼内炎的发生率都很低(Freiberg et al. Retina 2017)
5.2.最关键的步骤——局部消毒。
5%聚维酮碘局部消毒至少30s 。对于聚维酮碘刺激敏感的患者,可以使用氯己定。
5. 3. 颠覆认知——术后局部抗生素有害无利?
目前并没有证据支持局部抗生素能降低眼内炎发生率 。并且有报道称 玻腔注药术后使用局部抗生素眼药水,眼内炎发生率反而上升3倍 (Reibaldi M, et al. Retina 2018)。并且有可能因为使用了抗生素,感染耐药菌的可能性会提高,进而引起更严重的眼内炎(Storey P, et al. Graefes Arch Clin Exp Ophthalmol 2016)。
5.4. 推荐使用无菌开睑器
5.5.从安全性上来说,同时进行双眼注药也完全OK。
图12:患者们大多希望一次手术就能完成两个眼的注药,可是往往医生们有自己的考虑。但起码在安全性上来说, 同时进行双眼注药眼内炎的发生率很低 。但是有两个原则:(1)分开进行两次操作;(2)不重复使用器械。
5.6. 注意你的着装和言行举止——使用手套和口罩,禁止说话、咳嗽。
5.7.手术铺单并不是必需的。
6. 抗VEGF治疗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从1999年1月世界上第一次抗VEGF玻腔注射到现在,已经快20个年头,抗VEGF药物目前都有哪些呢?未来的治疗手段又有些什么呢? Daniel Martin 教授带我们回顾、展望了抗VEGF治疗从问世到未来的发展。
6.1. 抗VEGF药物在AMD的治疗现状:
(1)Bevacizumab、Ranibizumab、Aflibercept这3种药物表现相近,虽然我们希望有新型抗VEGF药物,但预计不会有明显的疗效提升;
(2)抗VEGF药物能够消除OCT上的积液,但水肿的消除并不能明显改善视力预后;
(3)黄斑萎缩对视力有长期损害,但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
(4)对患者减轻治疗负担的同时(改变治疗模式、减少第2年之后的注药次数等),有可能会降低治疗效果,增加视力损害的风险。
图13:头两年进行PRN玻腔注药,之后的3年内,平均还一共需要15次注药。相比于左图,右图中没有继续注药,可以看到低视力(红色部分)出现的风险更高。
6.2.不同类型的抗VEGF药物
图14:图中是目前市场常用或者正在开发中的各种抗VEGF药物。如VEGF单抗以及融合蛋白类(Bevacizumab、Ranibizumab、Pegaptanib、Aflibercept、Conbercept);仍在3期临床试验的Abicipar pegol、Brolucizumab(分子量更小,眼内药物浓度持续时间更长);以及各色生物仿制药——在降低患者负担的同时,其有效性、安全性能否得到保障。
6.3.如何延长抗VEGF药物效果?
图15:两种药物释放装置,植入于结膜下,可缓慢释放抗VEGF药物。
6.4.新的治疗靶点&联合治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TKI)、整合素(Integrin)等。
本届EURETINA大会内容丰富,囊括了眼底疾病的各个方面。抗VEGF治疗作为眼底疾病的一项重要治疗手段,一直在逐渐变化,备受关注。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更先进检测手段的研发、更新的药物出现,眼底疾病的治疗会更加完善。
随着微信版本的更迭,大家的信息列表里变得混杂,希望新版置顶方法能让你在众多信息中一眼找到惟视眼科!
|
Vista看天下 · 对美食的求知欲让我打开中国版《深夜食堂》,求生欲让我立刻关掉 7 年前 |
|
肌肉训练营 · 斯科特·阿金斯日常锻炼集锦,燃到爆! 7 年前 |
|
MINISO名创优品 · 重口味食物竟然对身体这么好,原来这么多年一直错怪它们了 7 年前 |
|
武汉吃货 · 武汉嗯妈的第29566次家常菜,不止136块5毛钱 7 年前 |
|
三明治 · 过去的十一假期,我们在云南建水寻找汉文化的蛛丝马迹 | 在地 7 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