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AI
引爆中国资产大热,
A
股、港股迎来了“各路神仙”。
也有“妖魔鬼怪”。
最近,创投圈突曝惊雷,中国挂面排名前三的河南公司想念食品被上交所“顶格”处罚,“
5
年内禁止
IPO
”。原因是,“想念食品连监管都敢忽悠,申报
IPO
的过程中坚决不配合各类调查,还想跟上交所玩财务魔术、移花接木、死无对证。结果,监管找到破绽,魂断
IPO
。”
IPO
暴雷前,想念食品经常被业内人士描述成河南“传奇”夫妻店。公司创始人孙君庚,
27
岁时用
2000
元承包了河南当地面条厂。
2000
年,孙君庚学得一套高明的营销手法,推出“千禧面”成了食品界的初代网红。
2008
年,“面条大王”孙君庚拉着妻子熊旭红正式成立想念食品。此后,“面条大王”杀入电商,拿下了天猫“双
11
”全网挂面类目销售第一宝座。
2021
年,孙君庚用当初
2000
元的承包投入赚来了年收入
22.23
亿元、销量
27.37
万吨的明星公司。紧接着,想念食品火速开启征战
IPO
的脚步,却多次
IPO
未果。最狠的是,“想念食品跟监管玩起了拉锯战,监管一发现问题,它们就赶紧撤回
IPO
申请,屡次对抗调查。”幸运的是,监管最终找出想念食品的“财务魔术”破绽,终止了食品界最大忽悠的暴富梦。
食品界,来了个最大忽悠。
别人是忽悠消费者、股民、资本,这家公司连监管都忽悠,可谓胆大包天。
为了“对抗”监管,想念食品用上了商业运作中的所有恶劣手段。导致上交所罕见对个别公司震怒,开出“顶格”处罚,“
5
年内禁止
IPO
”基本阻断了想念食品妄图资本暴富的幻想。
“上交所要查哪些数据,它们就让哪些数据消失,死无对证。”
根据上交所的最新说明,想念食品的商业套路已经气炸了调查人员。
比如,监管要查数据真伪,“卖挂面的想念食品删除了小麦收储数据、清空物流台账。监管想进一步调查取证,它们格式化了工作电脑。”
“监管想取证,想念食品便物理消灭证据。”
一来一回,惹毛了上交所。有些公司一般
A
股
IPO
失败就转战港股,想念食品格外“惊奇”,多次
IPO
申请的目标均是
A
股,且屡败屡战,总想着“找上交所的破绽”。这一次激怒监管,想念食品玩出了难以想象的疯狂操作。
时间要回到
2022
年。“全球黑天鹅”冲击实体的背景下,河南走出了一家大名鼎鼎的“面条大王”并交出了一份漂亮的递表业绩,
2019
年、
2020
年、
2021
年,想念食品实现营收分别为
13.48
亿元、
19.47
亿元、
22.23
亿元。
那个阶段,能取得如此业绩很不错了。彼时,有分析人士称,“想念食品业绩走高,主要是公司管理层有远见,押宝了爆发的互联网电商。”
靠着
2021
年销售的
27.37
万吨挂面,想念食品在农业大省河南“封神”排到中国挂面前三。
媒体跟着一起欢呼,把孙君庚、熊旭红夫妇成立的想念食品描述成“传奇”夫妻店。挂面这类消费刚需品,是民企很少涉足的品类之一,能做到几十万吨产能的就更少了。收获“好业绩”得想念食品趁势向上交所申请
IPO
。虽然,前面有过失利,却是“主动撤回
IPO
申请”。
“全球黑天鹅”来袭,撤回
IPO
的食品公司不止想念食品一家。上交所有个抽查机制,会随机现场抽查准备
IPO
的公司,重点核查公司的财务状况、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等是否合规。卖挂面年入
22.23
亿元、业绩亮眼的想念食品进入了上交所的抽查视线。本来这些都是合规调查的正常流程。
“惊奇”的一幕上演了,食品界最被期待的公司,跟监管“斗上法”了。
外界做梦也不会想到,一家卖挂面的公司做起了“演员”,忽悠监管、想
IPO
蒙混过关。
都说科技公司大忽悠多。
卖挂面的也忽悠上了。调查人员“惊奇”的发现,
“想念食品有
20
家前员工或亲属设立或任职的经销商,
1
家关联方经销商。然后,这些经销商形成的收入占经销收入总额的
50%
。”
“自己卖挂面,挂面卖自己。”
监管查出问题觉得猫腻太多,要取证。
想念食品忽然意识到“监管没想象中好忽悠”随即采取物理措施,“阻止调查、拔网线、格式化工作电脑。”
等监管想深入调查,它们“主动撤回
IPO
申请”。关键,这么不配合就别去
IPO
了。可想念食品是拼命
IPO
,“要躲过监管调查,并
IPO
暴富。”纵观中国资本市场历史,也很难找到想念食品这类“特殊”案例。有的大忽悠是忽悠消费者、股民、资本,上市后财务弄虚作假。
想念食品呢?没上市就玩上花样了,堪称中国食品界最大忽悠。然而,这家公司的问题远不止上述内容。上交所称,
“发行人存在向某供应商预付款后,供应商将资金转入第三方资金池,后再转入特殊关系经销商的情况。”什么意思?“或涉及虚构交易或虚增销售规模。”
换句话说,想念食品披露的
2019
年、
2020
年、
2021
年合计近
60
亿元营收,“或不存在,或部分营收真实性存疑。”
营收如果是假的,产能、销量呢?监管在核实该数据时又被惊到了。生产挂面的原料是小麦。想念食品釜底抽薪,“删除了小麦收储业务系统的数据。”
太嚣张了,没有之一。上交所已对想念食品的问题定性,“情节严重,影响恶劣。”
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孙君庚是违规行为的主要责任人之一。“
5
年内不再适合担任高管”,并通报证监会,记入诚信档案数据库。这就意味着,孙君庚很难有机会在国内搞资本运作了。
这位白手起家的“面条大王”栽了。
翻车之前,孙君庚和妻子“励志”的创业故事曾在创投圈、河南当地广为流传。根据相关“资料”介绍,孙君庚毕业于河南科技学院,曾在老家南阳的一家粮食技工学校实习工厂干了几年。后来,南阳一家面条厂濒临倒闭。
27
岁的孙君庚嗅到了人生逆袭的机遇,他东拼西凑了
2000
元,承包面条厂,走上“传奇”之路。
90
年代,孙君庚的面条厂仍经营困难,不知道他从哪学来一套营销手法,把普普通通的面条和千禧年扯上关系,推出“千禧面”。包装上的“福禄寿喜”寓意吉祥幸福,受到消费者的追捧,是食品界的初代网红。策略转变,面条厂起死回生,孙君庚被捧为“面条大王”。
2008
年,北京举办奥运会。孙君庚琢磨起了更大的计划。
他想把手中的挂面卖到全国,于是他拉着妻子熊旭红共同创业,成立想念食品。到了
2014
年,想念食品宣称在全国布局了
26
个省市、各大超市等终端网点。随处可见想念挂面。
但孙君庚总感觉自己的营销水平没完全发挥出来,想念的名气还是不够大。他要让全球“想念”挂面。
2016
年,想念食品跑到美国纽约时代广场打出“想念不如见面”的广告标语,呼吁华人回家过年。
据说,这亦是外国人第一次清晰的了解“中国挂面”。纽约时代广场打出广告后,孙君庚又把营销策略放到互联网上,杀入电商的同时,通过短视频走红网络。
2018
年,孙君庚的网络营销策略大获成功,登上天猫“双
11
”全网挂面类目销售第一宝座。
为迎合消费者健康饮食的新需求,想念食品在各类产品名字上绞尽脑汁。打造了“想念”、“康面”、“宛康面”、“优面”等多个品牌,向市场推送了近
400
款挂面,口感全覆盖。
一边搞营销,一边孙君庚筹划了他的资本野心。他要带领公司
A
股
IPO
,扩大融资路径,以完成挂面生意覆盖全国甚至全球的壮举。对于孙君庚来说,“他的人生永远在等待机会。”
“我们一直在寻求一个机会,能实行弯道超车,实行颠覆超越。”
这是孙君庚在接受媒体报道时的一番感悟。他想在中国建立面条帝国、辐射全球,大家爱上想念挂面。想法归想法,想念食品的招股书没营销那般美好。该公司十分依赖南阳当地市场。
2019
年、
2020
年、
2021
年,想念食品在南阳地区的营收占比达到
41.75%
、
37.49%
、
45.49%
。
也就是说,想念食品没有宣传的那样强大,发展了
10
多年也没走出河南小城市南阳。
股东信息上,孙君庚、熊旭红通过想念控股、南阳众聚控制公司
29.46%
股权,并分别直接持有公司
6.06%
、
20.98%
股权,合计控制公司
56.5%
股权,想念食品本质是家族控股的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企查查
APP
显示,想念食品在
2016
年拿到过一轮天使融资,参投方叫红十三投资。官网上说,“红十三投资是
13
位企业家联合成立的
VC/PE
。”
想念食品问题这么多,还有专业
VC/PE
投资挺奇怪。当然,不排除
VC/PE
被忽悠了,毕竟保荐机构也沦陷了。
后面,就是上交所一路“惊奇”。“面条大王”忽悠了食品界近
20
年。一位创投圈老媒体人调侃,“想念食品不知道想念什么,监管那么容易糊弄,都去
IPO
了。”忽悠监管、对抗监管,想念食品玩“财务魔术、移花接木、死无对证、自觉高明”。结果,监管还是找到了破绽,惩罚了想念食品。老媒体人说,“国内资本市场,它们就别想念了,海外不好说。”
“想念食品去美国打过广告,它们会不会跑美股
IPO
继续忽悠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