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半球聊财经
人生很妙,世界很大,专栏有趣又有料。知乎号:Jason不跪,这可能是最接近真相的那个公众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  ·  套了还是赚了?17日调查结果来了! ·  5 天前  
第一财经  ·  刚刚,沪指跌破3200点! ·  5 天前  
财经杂志  ·  追踪2.8万亿外资流向:它们在买什么?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半球聊财经

当“赤字货币化”走进现实

南半球聊财经  · 公众号  · 财经  · 2024-10-22 11:10

正文

1

赤字的产生,当然是因为收入小于支出。

我一个月工资1万块,但需要支付2万(比如房贷8千、车贷2千、消费5千、其他乱七八糟的5千)。

这样一个月下来,赤字就是1万块。

第一个月可以用信用卡抵挡一下,那么就多了1万块的债务和对应的利息。

显然,第二个月是不可能一口气还清信用卡的,只能选择分期。

而第二个月,我要面临相同的选择题,是优化自己的收支现金流,还是索性恶化自己的资产负债表——

 

增加收入,意味着我要想办法增加我的赚钱能力,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找一个副业来变现自己的“可支配时间”。

减少支出,意味着我要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质,尤其是消费这块要断舍离,把存钱作为自己的头等大事。

增加债务,意味着我决定继续透支自己的未来,并且为了偿还A的债务,开始举借B\C\D等各种不同名义的债务,玩的是108盖的游戏,债务开始快速叠加。

我去问朋友怎么办,朋友不解的问:这有什么难选的?肯定选减少支出啊(主要是怕我问他借钱)。

我说这块降不下来。

朋友瞪大了眼睛,说房贷、车贷降不下来我可以理解,其他消费乱七八糟什么的为什么降不下来?

我说我是时间管理大师。

朋友半懵半悟的说——那你一个人的收入,几个人一起用,你怎么可能不赤字呢?

我说我的收入质量其实在下滑(劳动时间变长、每小时劳动收益变少),所以唯一方法就是增加债务。

这需要债务工具配合,货币刺激政策越强,我就能增加越多的债务。

2

 

我画个图,宏观也大致如此。

实体部门负责创造“税收”,广义GOV部门(包括金融)负责分配和支出,赤字部分沉淀为债务。

但宏观是有不同的群体组成,一部分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获益,另一部分人则会在这个过程中失利。

理论上,只要财政方向不变(从谁流向谁),那么不管采用何种财政工具和刺激政策,最后呈现的都是分配的不均等。

烟花灿烂一瞬间(看到的人享受视觉冲击),掩盖了对空气的污染(没看到的人吸入影响健康)。

而不均等的长期效应,会造成趋势性“收入减少”和“赤字加大”,然后倒逼宏观要选择——

 

不愿接受减少支出(被伤害)的少数人(有逻辑洞悉力),势必力挺赤字货币化(通过各种专家之嘴进行认知灌输——转化为普通人的懵懵懂懂);且货币化的程度越深,他们能获得的利益就越多、安全感就越强(赤字货币化不可逆)。

3

现金流方向,决定人们的处事原则。

当现金流方向保持“从下至上”,那么无数投机者会选择“利益绑定”+“纳投名状”,争先恐后因为余下的就会成为“成本承担者”。

这就是成年人的身不由己——不是自己想这么做,而是别人都这么做。

当一部分人因为绑定而获得“收益”时,他们没有察觉这是以更多人的“失去”作为代价的。即使察觉,也会“自洽”的认为这是自己更“努力”的结果。

直至这部分人的“收益”也被侵蚀(这说明政策到了不得不转变的时刻)。

然而转变何其难——因为触动的是分配的灵魂。


随便聊聊三季度经济数据

从另个角度看宏观为什么要托底A股?

随便聊聊为什么昨天的发布会不刺激?

为什么房地产的“一鲸落、万物生”没有上演?

股市见证历史的一周

一些不错的迹象

用图表来解释昨天发生了什么

收流动性靠央行缩表?不,靠“收护照”

打开经济的静音键

欢迎加入星球(超百本有意思+不能买到的书;日更;让你快速了解全球经济和金融的背后逻辑)

最终建立自己的魔镜体系——

加入星球如有技术问题,参考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