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壹号收藏
壹号收藏公众微信,将为您提供最新、最全、最快的投资收藏资讯。我们将不定时邀请业内专家、收藏家在线和大家分享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武汉本地宝  ·  不用交房租!武汉这些地方可以免费住! ·  3 天前  
武汉本地宝  ·  下调!湖北当前油价是多少? ·  3 天前  
武汉本地宝  ·  上新啦!武汉又一批公租房开始配租登记!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壹号收藏

【推荐】钱穆:如何安放自己的心?

壹号收藏  · 公众号  ·  · 2020-01-12 11:58

正文

《追忆那些年的绝代名士》精装版人物传记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人心不能尽向神,尽向神,不是一好安放; 人心不能尽向物,尽向物,也不是个好安放。 人心又不能老封闭在身,专制它,使它只为身生活作工具,作奴役,这将使人类重回到禽兽。



——钱穆《人生十论》



如何安放自己的心?

文 | 钱穆

来源 | 《人生十论》


01


如何保养我们的身体,如何安放我们的心,这是人生问题中最基本的两大问题。 前一问题为人兽所共,后一问题乃人类所独。

禽兽也有心,但他们是心为形役,身是唯一之主,心则略如耳目四肢一般官能,只像是一工具,一作用。 为要保养身,才运使到心。 身的保养暂时无问题,心即暂时停止其运用。 总之,在动物界,只有第一问题,即如何保养身,更无第二问题,即如何安放心。 心只安放在身里,遇到身有问题,心才见作用。 心为身有,亦为身役,更无属于心本身之活动与工作,因此也没有心自己独立而自生的问题。
但动物进化到人类便不同了。 人类更能运使心,把心的工作特别加重。 心的历练多了,心的功能也进步了。 心经过长时期的历练,心的贡献,遂远异于耳目四肢其他身上的一切官能,而渐渐成为主宰一切官能,指挥一切官能的一种特殊官能了。 人类因能运使心,对于如何保养身这一问题之解答,也获得重大的进步。 人类对于如何保养身这一问题,渐渐感得轻松了,并不如禽兽时期那样地压迫。 于是心的责任,有时感到解放,心的作用,有时感到闲散,这才发生了新问题,即心自己独立而自生的问题。



△张大千:《高士图》


让我作一浅譬。 心本是身的一干仆。 因于身时时要使唤它,调遣它,它因于时时活动,而逐渐地增加其灵敏。 恰像有时主人派它事,它不免要在任务完成之余,自己找寻些快乐。 主人派它出外勾当,它把主人嘱咐事办妥,却自己在外闲逛一番。 后来成了习惯,主人没事不派它出去,它仍是想出去,于是偷偷地出去了,闲逛一番再回来。 再后来,它便把主人需办事轻快办妥,独自一人专心在外逛。 因此身生活之外,另有所谓心生活。
这事并不难了解,只要我们各自反身自问,各自冷静看别人,我们一天里,时时操心着的究竟为什么? 怕下一餐没有吃,快会饿死吗? 怕在身之四围,不时有敌人忽然来把你杀死吗? 不! 绝对不! 人类自有了文化生活,自有了政治社会组织,自有了农工商技术生活逐渐不断发明以后,它早已逃离了这些危险与顾虑。 我们此刻所遭遇的问题,急待解决的问题,十之九早不是关于身生活的问题,而是关于心生活的问题了。
这一问题,成为人类独有的问题。 这是人类的文化问题。 远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远从有初步的农工商分业,以及社会组织与政治设施以来,这一问题即开始了,而且逐步的走向其重要的地位。



△吴冠中:《春水》


02


心总爱离开身向外跑,总是偷闲随便逛,一逛就逛进了所谓神之国。 心离开身,向外闲逛,一逛又逛进了所谓物之邦。 科学的萌芽,也就远从人类文化历史之早期便有了。 本来要求身生活之安全与丰足,时时要役使心,向物打交道。 但心与物的交涉经历了相当久,心便也闯进了物的神秘之内圈,发现了物的种种变态与内情。 心的智慧,在这里,又遇见了它自己所喜悦,获得了它自己之满足。 它不顾身生活,一意向前跑,跑进物世界,结果对于身生活,也会无益而有害。
五色令人目眩,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像老子那一类古老的陈言,此刻我们不用再说了。 但试问科学发明,日新而月异,层出而无穷,何尝是都为着身生活? 大规模的出产狂,无限止的企业狂,专翻新花样的发明狂,其实是心生活在自找出路,自谋怡悦。
若论对于身生活,有些处已是锦上添花,有些处则是画蛇添足,而有些处竟是自找苦恼。 至于像原子弹与氢气弹,那些集体杀人的利器之新发明,究竟该咒詈,还是该赞颂,我们姑且留待下一代人类来评判。 此刻我们所要指述者,乃是人类自有其文化历史以后的生活,显然和一般动物不同,身生活之外,又有了心生活,而心生活之重要逐步在超越过身生活。 而今天的我们,显然已不在如何保养我们身的问题上,而已转移到如何安放我们的心的问题上,这是本文一个主要的论题。



△刘旦宅:《达摩》

03


无论如何,我们的心,总该有个安放处。
相传达摩祖师东来,中国僧人慧可亲在达摩前,自断一手臂,哀求达摩教他如何安他自己的心。 慧可这一问,却问到了人类自有文化历史以来真问题之真核心。 至少这一问题,是直到近代人人所有的问题,是人人日常所必然遇见,而且各已深切感到的问题。 达摩说: 你试拿心来,我当为你安。 慧可突然感到拿不到这心,于是对自己那问题,不免爽然若失了。
其实达摩的解答,有一些诡谲。 心虽拿不到,我心之感有不安是真的。 禅宗的祖师们,并不曾真实解决了人类这问题。 禅宗的祖师们,教人试觅心。 以心觅心,正如骑驴寻驴。 心便在这里,此刻叫你把此心去再觅心,于是证实了他们无心的主张,那是一种欺人的把戏。 所以禅宗虽曾盛行了一时,人类还是在要求如何安放心。
宋代的道学先生们,又教我们心要放在腔子里,那是不错的。 但心的腔子是什么呢? 我想该就是我们的身。 心总想离开身,往外跑。 跑出腔子,飘飘荡荡,会没有个安放处。 何止是没有安放? 没有了身,必然会没有心。 但人类的心,早已不愿常为仆役,早已不愿仅供身生活作驱遣。 而且身生活其实也是易满足,易安排。 人类的心,早已为身生活安排下了一种过得去的生活了。 身生活已得满足,也不再要驱遣心。 心闲着无事,那能禁止它向外跑。 人类为要安排身生活,早已常常驱遣它向外跑,此刻它已向外跑惯了。 身常驱遣心,要它向外跑,跑惯了,再也关不住。 然则如何又教人心要放在腔子里?



△张伯驹:《绿萼梅》

然而不幸人类之心,又时时真会想游离其腔子,宗教便是其一例,科学也是其一例。 宗教可以发泄心的情感,科学可以展开心的理智,要叫心不向这两面跑,正如一个孩子已走出了大门,已见过了世界,他心里真生欢喜,你要把他再关进大门,使如牢囚般坐定在家中,那非使他发狂,使他抑郁而病而死,那又何苦呢? 但那孩子跑遍了世界,还该记得有个家,有个他的归宿安顿处。 否则又将会如幽魂般,到处飘荡,无着无落,无亲无靠,依然会发狂,依然会抑郁而病而死的。
中世纪的西方,心跑向天国太远了,太脱离了自己的家,在他们的历史上,才有一段所谓黑暗时期的出现。 此刻若一向跑进物之邦,跑进物世界,跑得太深太远,再不回头顾到它自己的家,人类历史又会引致它到达一个科学文明的新黑暗时期。 这景象快在眼前了,稍有远眼光的人,也会看见那一个黑影已隐约在面前。
这是我们当身事,还待细说吗?



△溥儒:《泛舟图》


让我再概括地一总述。
人心不能尽向神,尽向神,不是一好安放; 人心不能尽向物,尽向物,也不是个好安放。 人心又不能老封闭在身,专制它,使它只为身生活作工具,作奴役,这将使人类重回到禽兽。 如是则我们究将把我们的心如何地安放呢? 慧可的问题,我们仍还要提起。
此一宇宙,是大道运行之宇宙; 此一世界,亦是一大道运行之世界。 此一心,则称之曰道心,但实仍是仁心。 孔子教人把心安放在道之内,安放在仁之内。 又说: 忠恕违道不远,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孔子教人,把心安放在忠恕与孝弟之道之内。 孔子说: 择不处仁焉得知? 孟子说: 仁,人心之安宅也。 这不是道心即仁心吗? 慧可不明此旨,故要向达摩求安心。 宋儒懂得此中奥妙,所以说心要放在腔子里。 西方文化偏宗教偏科学而此心终不得其所安。 所以我在此要特地再提出孔子的教训来,想为人心指点一安顿处,想为世界人类文化再牖启一新远景与新途向。


来源:群书学院

子曰整编


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