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终于要过去了,请问此刻你什么心情?
A,恨不得在它屁股上踹两脚
B,踹三脚
很显然,作为一个注重修心养性的人,我当然不会承认自己会选B(才怪)。
一年前,2018年元旦。两年前,2017年元旦,我都在同一个地方,做着一件常人看起来可能有点奇怪的事——止语闭关。
我上交了手机,五天的时间,一句话不说,只是打坐和行禅。
让翻腾的心念,沉一沉。
但今年有点不一样了。今年的元旦,我选择了另外一个场景:去参加一个兄弟举办的,A股某种特殊投资方法的交流年会。
比起前两年是不是俗了很多?
正是,人间烟火气,扑面而来。
如果只是烟火扑面而来,其实没什么。在即将过去的这一年中,相信很多人的感受却是: 滚滚飞刀,扑面而来。
谈谈我的感受。
2018年,距离我第一次投资股票已经过去了二十二年;距离我开始研究量化投资已经过去了十年;距离我稳定盈利已经过去了六年。这一年,也是我从财经媒体转型为从事资产管理的第三年。
然而未曾想,我在炼丹炉里走了一遭。
“炼丹炉”这个说法是借用了我的朋友,神农投资创始人陈宇的金句。在几个月前,他接受我的另一位朋友,新浪财经郭金霞的采访时,说了一句经典名言,我觉得这句话经典到——可以装裱起来在墙上挂十年。
他是这么说的,
“在股灾之后的那两年,我觉得自己就是太上老君炼丹炉里的那只猴子。”
多么形象的比喻啊。
做投资这么多年,自从2012年以来一直稳定每年盈利,近些年的心态都比较平和,时常也以为自己的境界高了。直到今年4月份,我才又一次深切感受到,什么叫做炼丹炉里的那只猴子。
我管理的一只产品在今年3月份创出了历史新高,但是,进入4月份以后出现了急剧回撤。本来回撤在投资中是不可避免的,也没什么。但是因为我认为这个过程其实我可以做得更好,
“我本可以做得更好”这个想法把我折磨得死去活来。
事后回想我才意识到,之前自以为牛逼,觉得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其实真相是: 这种投资行业所内含的,与生俱来的情绪考验,是每一个从业者不可避免的功课。
前两天我看到另外一家私募,少数派投资的周良先生,在最近的一次访谈中
(来源:公众号“聪明投资者”)
,说对他来说,2018年其实并没有2014年那么痛苦。他说:
压力最大的时候是2014年上半年,我们出来做私募不久,满仓持有大蓝筹。但是2014年上半年大蓝筹没怎么涨,还跌了一些,我们最多有10%左右的亏损。
压力尤其巨大的是,你买的股票没涨,但是2014年上半年很多中小创股票涨得不错,别人赚到钱了。
那时候有很多质疑:离开了一个平台,你自己做还行不行?规模这么小,才三四个人,能做的起来吗?那时候,压力非常巨大。
很多人说,创业者60%会得抑郁症。我相信这一点的,我们经历的是什么?每天凌晨两三点钟从噩梦中醒来,不是一天,是很多时间,很长时间。
看完这些,你觉得苦不苦?
刚才讲的是职业投资人的苦。
事实上,跟业余投资人在这一年的遭遇比起来,上面说的这些并不算啥子。
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一个朋友的发小,在年初的时候,满仓并且加了点杠杆买入了一只股票。
那只股票停牌了几个月搞重组,后来重组失败。复牌之后,七个一字跌停,然后继续阴跌。
掐指一算,在理论上已经爆仓了,但是,由于证监会的规定,券商不能强制平仓,于是天天催他补保证金。于是他又把自己在上海的房子抵押了,补保证金。
刚才我看了一眼k线图,按最新的市值来算。他过去几十年辛苦积累的数千万身家,在短短的几个月中,已经只剩下零头。
好几个券商的朋友跟我说,2018年的杀伤力,某种程度上比2008年更惨烈。而且杀伤的客户都是营业部的中坚力量,资产在百万至数千万之间,懂点经济,懂点股票,某些时候敢于放杠杆。
以上说的是高级中产,至于上市公司民营大股东的受伤程度?
憋说话,让我们一起叹口气吧。
上个月末,我从广州到上海参加雪球的嘉年华和大V之夜,那天凌晨在高铁上摇摇晃晃中醒来,我忽然非常感慨这一年,大家过得真的不容易,我想起了索罗斯在十年前的故事,写下了这样的感言:
这一年,大家真不容易。
A股狗熊,美股拐点,商品折腾,比特币直接跌成狗。
也许你损失不小,也许你逆势获利,但问问你的心,是浮躁还是安静?
索罗斯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最终逆势获利8个点,这是在外人看来英雄般的业绩。但他为此痛苦自责了好几年。
他提前判断对了局势,然而过程中仓位太重,扛不住波动,最终被迫降低了仓位,因此损失了大量盈利。
上帝要折腾人类太简单,只需要放大波动性,人类的欲望自然会折腾他们自己。
此刻,你的欲望。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此刻,如果你的心安定,那么你这动荡的一年没有白过,你已在坚硬如甘蔗的岁月里榨出了精华。
此刻,如果你的欲望上蹿下跳,你的心浮躁不安。打算如何面对接下来的变化?
一切皆周期,万物如漩涡。问问你的心,是否有定力,保持自己的节奏。
最后,别吝啬给自己一个拥抱,这一年,终究是要过去了。
这一年,终究是要过去了。
在前不久写给投资人的2019年度信中,我写下了下面这段话:
2018年初我们对今年的乱局有一定的预判,我曾跟投资人说,我的愿望是,不管外界环境多动荡,希望我管理的私募产品能够成为你们资产的避风港。
很遗憾,我们做得还不够好。多年的连胜纪录,很可能要被打破了。
从2012年正式走上量化交易道路以来,到2017年,每一个年度统计,我的投资业绩都是盈利的。但是2018年,我们出现了亏损,个位数的亏损。
这里面固然有外部环境的原因,但是坦率地说,也有我们自身的原因。
幸运的是,那些曾经出现的问题,早已经被我们甩在身后。
就像网上流传的达利欧的一句名言:
如果你不觉得一年前的自己是个傻逼,说明你这一年根本没有进化。
既然进化是一个持续的,永无终点的旅程,那么,以前的问题解决了,我相信未来还会不断的有新的问题出现。人生不就是与各种各样的问题,共处,共存,共进吗?
好在我们有一具进化的灵魂。
感谢所有的投资人,这一年我们风雨同舟。
也感谢天地这具巨大的炼丹炉,让我有机会去体验各种各样的痛苦,有机会去觉察自己的欲望,情绪,人性的弱点。以及内在的,蓬勃向上的,永不磨灭的生机。
那么,2019年会怎样?
我对2019年资本市场有两个基本判断。
第一个判断是三个字:过渡年。
2018年是大熊市,2019年首先要承接熊市末端的恐惧,
杀估值的尾巴,尾巴也是一把刀。
经济还在衰退中,这一点是事实。但是我们也不要忘了,
A股的情绪已经是崩塌状,情绪跟经济之间,已经出现了预期差。
所以,2019年不会是熊市,但是也不太可能出牛市,因此定义为“过渡年”。
第二个判断是一句话:机会可能来得比你想象的更早一些。
目前大部分主流机构的共识,是上半年承接熊市走势,先跌,然而下半年如果经济筑底,股市可能反弹,甚至反转。
但这个共识是危险的。其实,
历史上,有哪一次关于资本市场的共识不危险呢?
与主流观点不同的是,我们比较看好上半年,尤其是一季度的反弹机会。具体逻辑这里不展开了,接下来另文详述。
说了这么多惨的,说点甜的吧。
再说说我的切身感受。
这一年,打破了我自2012年以来的连胜纪录,这一点确实让我痛苦。
但是从这种痛苦中所得到的收获,也让我得到了极其宝贵的礼物。
在经历了四、五月份炼丹炉般的煎熬和磨练之后,此刻回头来看,我的心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淬炼。
也许你会问,什么是心力?
我曾经打过一个比方:想象一下我们是坐在一艘船上,在大海上航行,我们所有工作都在船上进行。这艘船越平稳,我们的所有工作都能做得更好,这艘船如果上下起伏,颠簸不平,我们所有的工作都会受到影响。
我们的心就是这艘船,而心力就是让这艘船能够平稳的穿越风浪的能力。
心力强大的人,就好像坐在航空母舰上,虽然外面惊涛骇浪,但船上所有的工作都能有条不紊地开展。
心力从情绪的惊涛骇浪中,从痛苦中淬炼而来。
这是2018年的第一个收获。
此外,由于对今年的业绩表现不满意,我和团队把所有的精气神都用到了新策略的不断研发上。
到接近年底的时候,很多成果涌现出来,让我惊喜。
比如像下面这个阶梯状的资金曲线,这是我们最新研发的成果之一(模型曲线为历史数据回测,这个模型的择时部分的信号,将会在知识星球“谭校长择时研究所”中分享)。
桥水基金的达利欧,在《原则》中反复说,痛苦是进化的良机。
塔勒布在《反脆弱》中说,所有的创新都是逼出来的。
他们把话都说完了,我只好鼓掌。
说一说新年的计划吧。
2019年这一年,我会把RIH投读会的更新频率,做到一周两次以上。陪伴你在投资盈利和人生进化的路上一路打怪。
2019这一年,我会在知识星球打造“谭校长择时研究所”。会把我们十年的量化经验,花了大量时间和金钱,交了很多学费研发出来的择时模型的成果,以某种形式与你分享(详情见文末二维码)。
2019这一年,我会把关于达利欧《原则》书的解读版做出来。原则真的是一座金矿,但是条文太多很难读,以至于很多读者浅尝辄止。希望我能带着你往下挖的深一点。
2019这一年,我还会安排时间去做一到两个,真正对你的投资稳定盈利和人生进化有帮助的课程。
2019这一年,关于投资部分,这里就不细说了。会在与投资人的交流中再展开。
苦日子还会有一段时间,逆水行舟并不容易,希望这些能成为你的压舱石。
就在不久前的一次家宴上,我为一位四年未曾谋面的,时常牵挂的故人接风。
这四年中,他经历了常人所难以想象和承受的苦难,但此刻坐在我面前的他,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