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黄埔观察
黄埔最具影响力资讯平台,给你一个360度黄埔,而不只是A面,或B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开平广播电视台  ·  以为是糖,结果放嘴里炸了……网友:真的很像! ·  昨天  
开平广播电视台  ·  @开平人,年花年桔巧处理,今年的回收攻略来了→ ·  2 天前  
广东公共DV现场  ·  艾某林已到案!是他开走了警车…… ·  3 天前  
广东公共DV现场  ·  男子连续开车10小时差点截肢!春节有医院接诊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黄埔观察

一到周末,广州地铁客流就反超京沪,外围区依然人满为患

黄埔观察  · 公众号  · 广东  · 2019-11-30 22:28

正文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通过梳理发现,北京和上海地铁的客流主要是在工作日高企,一到周末和节假日(指中秋国庆等法定节假日),广州地铁的客流反而比北京和上海高。


在刚过去的一周,三地的地铁客流就呈现出这种趋势。11月11日(周一),三地地铁客流排序为北京地铁、上海地铁、广州地铁。而前一天11月10日(周日),客流排序正好相反。


对比可以发现,北京和上海地铁客流在休息日(包括双休日和节假日)出现明显下降,其中北京周日比周一减少36.88%,上海周日客流相比周一则减少了31.34%。


但广州地铁周日和周一的客流相差不大,两者只有7万人次左右的差距,周日下降不到1%。


从上图可以看到,北京、上海虽然都有6条地铁线上榜,数量上仍位居第一,但在具体排名中,广州上榜的5条线路,均排名比较靠前。 广州地铁3号线排第一,2号线排名第四,1号线排第十,5号线排第十一。


周末客流:主城区小幅下降、外围区上升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陈建均今年7月份发表了一篇论文,对广州地铁197个地铁站,在2018年6月11日-24日的地铁票务数据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


陈建均将地铁站的分布区域分为了主城核心区、主城区以及外围区三类,并将地铁站的功能分为了六类:居住型、就业型、枢纽型、景区型、学校型、职住平衡型。


研究发现,广州地铁周末客流整体的特点为:中心区周末客流下降,外围区周末客流有一定上升;居住、就业为主的地铁站点客流下降,枢纽、景区及学校周边地铁站点客流有明显增长。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广州主城区总体周末地铁客流下降幅度非常小;主城区核心区客流下降明显,进站量大约从280万降至250万,约下降10%。


数据显示,周末广州地铁全网约有65%的地铁站点客流呈下降趋势,但周末换乘系数高,中远距离出行需求增加。


按行政区划分,越秀、天河的客流下降最为明显,降幅在15%以上; 黄埔、花都、增城、南沙等区域周末客流大幅增长,涨幅在15%以上



原因:强中心,爱玩,爱吃


广州的休息日地铁客流量能超越远多于自己常住人口量、地铁数量的京沪,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广州有别于京沪的城市结构。


京沪是多中心发展,后起之秀的深圳,也符合多中心发展结构,前海CBD丝毫不输福田CBD的繁华,老区罗湖的蔡屋围片区,同样很繁华。


而广州虽然也发展了多个中心,南沙已经是副中心,但羊城仍是一个强中心的城市结构,最繁华的区域仍是天河体育中心周边,每到周末,就有大批其他区的人和郊外的人进城游玩。


多中心与单中心,或者说均衡发展的多中心结构与强中心结构的区别在于,后者,一到周末郊区的人流量就会往中心地区流动,而均衡发展的多中心这种现象就弱了不少,大家吃喝玩乐完全可以不用跑那么远。


除了城市结构,助攻广州在休息日的地铁客流量力压京沪外,广州的文化特色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网上,有人给北上广三座城市的人,定了个位。


北京人会说,因为北京是科教中心、文化中心,擅长交际的官员集中于此,怎能不会说。


上海人会穿,上海是消费中心、金融中心,早在民国时期,十里洋场就迷倒了一大片人,如今的上海滩依旧是国内最洋气的地方。


而广州人会玩。广州地处岭南,气候宜人,一年四季都能出来玩,最关键的是,广州是美食之都。当然,北京、上海也有不少美食,但论能吃、爱吃程度,即便是拥有火锅的成渝之地,也没法与广州人相比。


广州的消费和饮食文化影响到了周边城市。周边城市有很多人会在周末到广州游玩消费,广州发达的商业对周边有着较大的虹吸作用。


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若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到每个人,2018年广州的人均消费为6.2万元,高于北京和上海的5万多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