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书海鱼人
每天为您推荐一本好看的小说,以及我读这本小说时的感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鸡西新闻网  ·  冰雪消融期,这些要注意! ·  23 小时前  
搜猪  ·  生猪现货日报|全国均价14.52元/公斤 ... ·  23 小时前  
中国安全生产网  ·  砰的一声!一次封井作业竟断送8条人命 ·  昨天  
防骗大数据  ·  雄安集团高薪招聘上万人?真相来了→ ·  2 天前  
杭州市邮政管理局  ·  “展行业风采·筑生命防线” 富阳局开展应急救护培训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书海鱼人

【书鱼长评】《烈风》完结了,我很想念它

书海鱼人  · 公众号  ·  · 2024-10-15 13:57

正文

烈风
嘟嘟雪球来啦

字数:228万(主线完结)


驻站:起点


0 1

文案

这是一片充斥着战争与死亡、混乱与血腥的土地,扳机的每一声轻响,都将带来惨痛的连锁反应。

子弹的每一次出膛,都是一次雪崩的开始。

但铝热高温形成的烈风,终将要焚尽一切敌手。

-------

陈沉重生一睁眼,就被坑在了战场上。

为了活下去,他不得不走上一条出售武力的佣兵之路。

在混乱的土地上,靠着自己前世积累的经验,他打算给那些没见过世面的泥腿子们一点来自最强轻步兵的震撼。

从煤气罐大炮,到CQB战术,从民转军无人机,到战争史上最强的50米徐进弹幕。

至于游击、野战、穿插、奔袭?

这方面,咱可是祖师爷!

一年又一年,陈沉的佣兵团变成了PMC,又变成了防务公司。

当他的名字响彻整个私人武力领域的时候,他突然回想起来:

一开始,我只是想回国而已啊!


0 2

书评

《烈风》完结了,我很想念它。

也许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都难以看到这样的作品。
这是一部佣兵题材的军事类小说,主角魂穿缅北,依靠前世的军事知识和战斗技能提前覆灭了诸多军阀家族,先后参与印尼内乱、叙利亚战争等国际力量的交锋,最后成功在缅北和叙利亚北部获得了稳定的基地,成为国家海外布局力量的重要一环。

佣兵类的小说一直经久不衰,从实体书到网文,陪伴了整整一代人甚至两代人。但作品之间的分野也越来越大,对于真实战术和武器装备的追求越来越让位于单纯的开挂,无理由的天赋和“爽”。
同时,故事的背景也越来越趋向于架空,简单来说,不存在中国,不存在中国人这个身份。同时主角又必须得是华人。主角可以打地下黑拳,可以去西伯利亚训练营,可以和北极熊单挑,但就不能是一个经过现代化训练的专业军人,更不能是个中国军人,尤其不能心怀祖国。这恐怕不光是审查的原因,更有读者的缘故,把爱国当做罪恶一样回避,可能一个嚼着口香糖,开着豪车张口闭口“F”,腰里别着1911的形象更加符合他们的预期。沧海煮成酒在《兵锋无双》中曾愤怒地吐槽:“我都快把主角写成外黄内白的香蕉人了,你们还不满意?”
这种思维下,套路往往也是固定的,机缘巧合在国外当雇佣兵/杀手,组织一队人马,在全球参与各种事件(除了中国),最大最强兼买卖军火。
为什么没有中国元素呢?
以前最大的说辞,可能是:“不真实。”
也许是我们对这个世界了解太少,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就像迟迟没法拍出来的《战狼3》,以前很多人对这一系列的批评是“不真实”,现在很多人对这一系列的调侃还是“不真实”。但彼不真实和此不真实已经差了十万八千里。
我注意到《烈火》这部作品,是因为两个有趣的事:1、书中主角大战四大家族的时候,现实中也正是四大家族被一张通缉令一网打尽的时候,此时这本书还叫《我在缅北当佣兵》;2、有人在在书评区质疑书中所写HK416步枪价格,被作者拿出各个地区详细价格一顿打脸。此后书评区留下一个梗:“作者你不是说你卖挖掘机的吗?这些也是你能知道的?”
一开始我只是把这本书当做追逐热点的换皮佣兵小说,但当我真正看这本书的时候,马上发现了这本书和同期我在追的其他佣兵类小说截然不同的地方。最为典型的差异就是格调的差异。时间越长,这种彼此之间的差异就越大,让人不吐不快。
同时期我一共追三本佣兵类小说,而它们与上面所述的佣兵爽文类型距离恰好是渐进的。现在称《烈风》为A,另两本分别是B和C,C是典型的佣兵爽文,B介于两者之间。下面将试从主角身份、动机、专业性、立意等方面详细吐槽下格调的差异。

一、主角身份与动机的设置
《烈风》的主角陈沉是魂穿缅北的前特战人员,具体身份不明,虽然引起国内关注,但最后查无此人。这种身份是奇怪不合常理的吗?不是。缅北地区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政治生态,曾经有非常多的革命输出者的后代。在书中作者设置了另一个角色,老前辈平川,是这类特殊人群的代表。这种几乎被掩埋的历史,非详细挖掘不能重现,这其中浸透着浓厚的爱国情怀,正如书中陈沉惊讶于国内怎么找到的复合型人才平川,国内联系人说:“他们不用找,总会自己出现的,就像你一样。”主角在缅北发展壮大的每一步,都与主角能深刻把握当地复杂的政治局势与大势有关,而对这种大势影响最大的,就是中国和美国。主角也在发展中慢慢搭上国内的线,直接获得国内联系人和国内各种资源的支持,成为理论上没有关系,又有不可分割关系的“自己人”。在其后的印尼和叙利亚战争中更是如此,将“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这一点刻画的淋漓尽致,为读者们揭开了不少蒙在看似莫名其妙冲突上的盖子,不啻于是一场深刻的东南亚和中东地区地缘政治关系教育。
B小说的主角是国内一名精英特殊部队人员,因为家庭变故双亲去世才退出部队,远走国外打工。从在伊拉克做雇佣兵慢慢起家,走的是多管齐下的路子,背靠美国军方,搞到军事承包合同,替军方干脏活,和伊拉克临时政府人员勾结一起倒卖军火起价的道路。实力强了谋求独立,一边和CIA斗,一边在南美布局,建立稳定的基地。人生一开始的目标是赚钱,当美军方黑手套真赚到钱以后,又开始一边和CIA对抗,一边不断地寻求退路。任务的动机一半出于自我实现,一半出于危机下的自保。预计将来走上一种半独立、全球布局的PMC公司,和国内是一种比较亲近的雇佣关系,多为临时性的任务,比如合作解决边境毒枭。
C小说可以系列作品,影响力非常大,而主角基本是换汤不换药。此次主角依然是近战无敌,不过这次设定是传统功夫顶尖高手,枪法稀烂,战术一窍不通。开局在被人追杀的过程中懵懵懂懂踏入国际杀手界,又机缘巧合解决中东某皇室政治斗争问题,还获得了法国军情局的支持,有着雇佣兵团和杀手组织的双重身份,一边买卖军火,一边拳打军情六处,脚踢CAI。人物动机始终是被各种危机推着走,走一步看一步,随机应变的情况比较多,和国内没有任何关系。
从主角的身份和动机设置中,我们就能清晰地感觉到,离国家越远,整个故事的虚幻性也就越强。

二、剧情的专业性姿态
这也是我最看重的部分。
小说中作者一般要高于读者,或者说,作者塑造的主角要高于读者,尤其是这种需要极强专业知识的题材中。佣兵题材一般以小队作战为主,但如何写得多样化专业化就非常考验作者。不过如果过于专业和硬核可能就会影响剧情和人物塑造,甚至非常影响读者,毕竟不是每个读者都有足够的知识储备。
这方面《烈风》做的非常优秀,和一般读者想象中的“枪法准不准”、“人多不多”相比,这本书一开始就以非常高的专业姿态,从军事指挥的角度思考问题,写出的战斗种类多样,每次战斗分秒必争,甚至战斗目标大多是以秒来计算。精准、残酷、现实、顺畅,不打糊涂仗。战斗的目标,目的必须非常清晰,尤其注重OODA循环理论的应用,每战必先考虑打乱敌方战斗节奏,保障我方战斗节奏顺畅展开。
这一下子就把单纯的枪法对刚战斗写法提升到了现代军事理论层面。同时作者非常注重不同环境,不同战斗目标下对武器的应用和选择,具体到同一种枪在不同环境下要选择不同类型的子弹。能写到这个程度的作者,非常少,非常少。相比于枪,作者更是写出了对通讯系统、夜视系统、防弹衣、空中力量的极度渴求,写的是一整个立体化现代化的战场,一两种有代差的武器就可以打出碾压效果的战场,真实写出了不对称战场中各种武器装备的作用和限制,这种清醒而科学的认识,让整本书的专业性极具说服力(相比于神乎其神的狙击手训练教程,作者更愿意教我们的是IED炸弹制作、炮兵测绘如何进行)。
在B小说中,主角同样被设置为战术高手,人送外号战术小王子。书中将运动战、小范围游击战写得淋漓尽致,懂得借助国际形势借力打力完成自己的战术设计。写特种战斗,尤其是高原山地和热带雨林地区两场独狼式的战斗写得极为精彩,堪称近年来的典范。总体来说,多少有一些过去兵王小说的影子,正面专业的那种,依然是非常注重战术和指挥,分秒必争。不过整体更加侧重于读者易于理解的战略战术,专业性上较为友好。至少会让读者觉得,很好,很真实,值得思考。
至于C小说。必须先说,一般情况下,佣兵类小说是不太给主角设计金手指的,无非就是枪法好一些,或者有过去的专业军事技能。而这次的主角是功夫天下第一的设计,至少看起来总比上一次近战枪法无敌的主角要合理一些,但涉及到的战斗无不是大力出奇迹,“随机应变”,最后功夫包打一切,而专业性,由队友来负责,有狙击手、有枪械制造大师和巷战专家、有雇佣兵团当打手、有外界的金钱和情报支援。
这种金手指的设计,将故事直接从现代战争拉回了“你有科学,我有神功”的档次。不可否认,C小说写得非常精彩,有欢乐有热血有智斗,节奏故事都是上上之选。但是,这些写得越爽,细思之下就越让我痛苦。

三、立意
诚然,讨论网络小说的立意很多时候是无意义的,但总有一些作品,不愿无底线地为了娱乐而娱乐,而是试图追求某些更高更珍贵的东西。
如果没有《烈风》就好了。
那么我就可以接受别的主角遇到问题就说:“他们不懂中国五千年的古老智慧”,然后安安心心沉浸在中国功夫大破SBS、锤子砸坦克的超爽剧情中;可以被留学归来满口成语典故的中东小王子和听不懂微言大义的主角之间互动逗得哈哈大笑;沉浸在主角和洛杉矶黑警交易,和FBI混子一起搞黑吃黑的欢乐中;可以对着拉人下水集体分赃,教人送钱上位美其名曰“中国人天赋”的主角竖大拇指;可以看着主角今天叫中东人大哥明天叫美国人老板,左右逢源;可以羡慕主角身边有一心忠于他的美女杀手,对他一见倾心的法国情报局美女......
毕竟看书不就是图一乐吗?
这些剧情确实很精彩,写得非常好。这些甚至已经成为了某种固定的路径,写佣兵类作品的人很多,这些年的常见路数都是背靠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甚至叙利亚战争,打通关系倒卖军火发财,不断做大做强。遇事不决一提孙子兵法让人叹服,当智囊再当老大,最后称王称霸。
如果没有《烈风》就好了。
这样我就不会想起烈风主角坚决干掉一个又一个毒枭的时候、在丛林里和装备碾压自己的MPRI拼命的时候、指挥多兵种联合立体作战的时候、战斗中每分每秒都有人倒下的时候、和国内联系人打哑谜交换情报的时候、在多重势力围追堵截洗下追杀本拉登的时候、和叙利亚人民一起硬碰硬打乱美军在中东战略部署的时候......
我就能安安心心沉浸在鸱得腐鼠之乐中。
在《烈风》主线剧情要结束的时候,缅北地区已被主角压服,和同伴们讨论起人生的追求和意义,主角最终意识到自己最期望的是“改变世界”,首先改变缅北这个军阀横行,毒品暴力犯罪不断的地方。主角在主线中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为战死者立碑,而在毫不避讳的谈论死亡时,他希望自己墓碑上能刻着“这是一个建设者”。此时,正是横贯缅甸的公路铁路线提前建成,一带一路正在改变这个地区的时候,主角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历史,但仍顺着大势,让这种发展的大势提前到来。这也是主角和身边一群从缅北旧军阀、雇佣兵中拼杀出来的伙伴们共同的愿望:“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在最后的最后,我还想提一下感情线,这也是与立意直接相关的。一般情况下,佣兵类小说中很少会涉及感情线。即使有与主角关系密切的女性角色,大多也是起花瓶的作用。《烈风》却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的真的写出一段感情浅。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反而作者是对感情线描写的极端克制。

在主角救下来自国内的情报人员小鱼,后来小鱼又成为主角的唯一联系人时,很多人包括作者就已经确定小鱼是本书的女主角。但两人之间的关系,一直停留在合作对象、战友、甚至上下级的关系中。整本书几乎不涉及任何感情的萌芽,只有寥寥几笔两人的互动和调侃。当主角要开始最后的战斗前,作者才轻巧一点:小鱼突然对主角没头没脑说了一句:“其实我们不是吊桥效应。”
这种既写感情又如此克制的写法,让小鱼这句没头没脑的话几乎成为了一句重锤,简直就是激荡而炽热的告白。一个经验丰富的情报人员,会在重要任务开始之前,对人说“我爱你”吗?可能90年代美国大片会。这里绝对不会,这已经是理智下所能表达的极限。
当然,这只是单方面的一句话,真正确立的两人关系,甚至是本书主旨,当属最后一章的最后一页。两人在坦然谈论将来自己墓碑上刻着什么,主角说希望自己墓碑上刻着“这是一个建设者。”小鱼先是建议主角改成“这是一个忠于理想的新建设者”,又说:“我就写,‘建设者的亲密战友和同志,小鱼之墓’。”
墓园里两人这种豁达无畏又亲密的告白,是一种多么浪漫又伟大的革命传统爱情表达。同志,战友,灵魂的伴侣,从生到死的陪伴,只发生在有理想的人们中间。这本书可以没有感情线,但如果有,它就应该是这种样子。

作者下一本书已经在连载中,是华人小伙在巴西和黑帮战斗的故事。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看不到《烈风》一样与国际地缘政治结合如此紧密,立意如此之高的作品,但如果再有,我期望还会是这个样子。

书评人 | 大于贰

本文编辑 | 书鱼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