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一档名叫《国家宝藏》的综艺节目让博物馆火了起来。这档节目
探索了文物的前世今生
,在全国掀起了“国宝热”和“博物馆热”。
大家纷纷赞叹:咱们
中国的国宝,太
牛了!
除了
《国家宝藏》
之外,《我在故宫修文物》《上新了,故宫》等节目,同样引发热议,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孩子,大家都从这些文物中看到了古人的智慧,感受到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看完这些节目,家长们纷纷带孩子做一件事情:逛博物馆!毕竟,能上电视的文物还是少数,大多数文物,都藏在中国的各个博物馆中。
逛博物馆,是孩子全面、快速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因为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知识,把它们抽丝剥茧地剥离出来,
可以让孩子学到人类文化进步的过程、人类习惯演变的线索、古代人类生存的方式、民族文化的精神和文明内核。
把这些知识汇总在一起,就是孩子的眼界和核心竞争力。
200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的定义进行了修订,“教育”被列为博物馆功能的首位。
2020年10月20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在这条《意见》中明确指出,
要给
中小学生开展博物馆教育。
可是,博物馆,并不是那么好逛的,如果不懂文物,逛了也是白逛,看了也是白看。
四川的一家媒体曾经采访了一位妈妈,她经常带着自己的孩子瑞瑞逛博物馆,想让孩子从博物馆中学到知识。但是她发现,安静的文物,晦涩难懂的文物简介,丝毫无法引起孩子的兴趣,因为它超越了孩子认知的界限。这让她的良苦用心变成了泡影。
后来她深切认为,
让孩子跟博物馆和文物产生互动,就一定要掌握看博物馆的方法
,于是,她开始自己制作攻略,每次逛博物馆前,她都会在网上搜索该博物馆所藏文物的资料,了解文物背景,这样在欣赏文物的时候就可以给孩子讲。
整个过程虽然很辛苦,但瑞瑞妈妈却很满足,因为她可以跟孩子分享文物的知识,让孩子学有所成。
不过,问题来了,
国内的博物馆很多,可以带孩子随时去,查查资料,也能给孩子讲一讲文物的故事。但国外还有很多重量级博物馆,不是说去就能去的,比如著名的大英博物馆、大英图书馆、卢浮宫、东京国立博物馆等,遍布各个国家和地区。
而且,其中的大多数文物背后的外国文化和历史渊源都太过庞杂,远远超出了我们所掌握的知识范畴,怎么帮孩子理解?
又该怎么给孩子讲这些博物馆里的文物呢?
别担心,「少年得到」特意为孩子请来了
环球旅行家、历史学者谢田老师,
请他为孩子们送上一门好课:
《世界博物馆探秘课》
,由他带孩子走遍7大国的10大博物馆,看遍40件展品,提升孩子的审美、眼界、格局,提升竞争力。
现在点击下方图片或者左下角“阅读原文”立刻抢课——
他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在北京多所大学担任客座教授,曾任中国国家博物馆(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双语讲解员,还作为特邀专家,参与过大英博物馆在中国的宣传推广项目。
他深入世界五大洲100余国,探索了600余处世界遗产和1000余家博物馆,举办超过500场博物馆主题讲座。世界上的博物馆和藏品的故事,都深深印在他的脑子里。
现在请大家抢听其中一节课,听听谢田老师讲复活节雕像的故事——
特点一:顶级博物馆VS探秘之旅→
激发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为什么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永居卢浮宫C位?
为什么价值连城的元青花看上去
“
平平无奇
”
?
为什么古埃及人
“
热衷
”
制作木乃伊?
这些家长没法给孩子解答的问题,往往都是满足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精华知识。谢田老师会用他的专业知识,给孩子一点点解答,
足不出户,带孩子深挖藏品背后的故事。
特点二:严选VS精讲
→
博物馆学者独家探访经历,“显微镜”级别的特色讲解!
谢田老师会带孩子深入埃塞俄比亚荒谷,挖掘古生物化石,告诉孩子人类祖母“露西”的故事;
他还会邀请孩子近距离欣赏未展出的中国珍宝“女史箴图”,为孩子还原它真实的颜色;
他还会带孩子与“大英”馆长一起,揭晓《蒙娜丽莎》真假的传说……
所有经历,都会让孩子不断追问历史,去伪存真,关注细节,培养孩子探究式的思考方式。
△
女史箴图(
图片来自课程)
特点三:增长知识、拓展眼界→让孩子记得住、讲得出、用得上!
在课程中,谢田老师不仅带孩子逛博物馆,看文物,还会从中给孩子讲历史、地理、人文、艺术、审美等综合知识。
比如从希腊的跳牛传统中讲神话知识;从
北方盾龙肚皮的颜色讲
生物知识;从
木乃伊的制作工艺讲
化学知识。
这些知识,给孩子立体化的知识体系,全面提升孩子的综合素养。
△
图片来自网络
特点四:100+独家高清实拍图
→
让孩子身临其境
为了让孩子看到藏品的真正价值,课程中超过120张博物馆及相关藏品细节图片,
都由谢田老师亲手拍摄。
用高清实拍图,为孩子展示藏品真实面貌。
现在就点击下方图片或者左下角“阅读原文”抢课吧~
(课程适合年龄:
11岁及以上)
戳此抢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