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寒塘渡鹤
公众号:管中可窥豹访古爱好者历史爱好者收藏爱好者看展爱好者面食爱好者博物馆的搬运工不久病成医,主治膝关节能吃过期食品希望能去到更多的地方,见识世界和人生的多样性。见得越多,认知才会越开明。喜欢访古,拜访故居、陵墓、遗址、石窟寺、人文处所,喜欢寻访角落中的历史,探寻世界的细节。读圣贤书,所为何事?优秀人物的品格,让人神往。追求独立思考,力求有基于自己认知的独立见解。喜欢结交朋友,讲求以诚待人。努力追求自由的性情和宽广的胸怀,力求大度包容。爱吃面,会做面。人生最痛快的事情,就是和志同合的人做志同道合的事。我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寒塘渡鹤

陈友谅墓 | 九江口枭雄托梦,武昌城义妇守诺

寒塘渡鹤  · 豆瓣  ·  · 2019-05-15 03: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墓碑和墓冢(正面)

前阵子去武汉的时候,我又去了一次陈友谅墓。三年前,我出差在武汉转车,下车直奔黄鹤楼,然后再去附近的陈墓。墓在长江大桥的路基下面,位置不好找,我当时拎着箱子,在台阶上上下下几次,满身是汗,最后找到已是夜幕降临。黑暗中能隐约看到墓碑和墓冢,只能打开手机灯光看看。墓园的寂静和上面几米处灯火通明车水马龙的路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曾经的一代枭雄寂静地躺在路基下面,让人唏嘘。

当时也算是圆满,这次再来,还是想白天去看一眼。

1

再次到陈友谅墓,当天是清明,这次看到了陈墓的全貌,有牌坊、墓碑和墓冢,边上还有亭子。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和朱元璋决战鄱阳湖,不幸阵亡,之后他的部下把他的尸体带回武昌,葬在了蛇山的南麓。这里曾经荒废,民国初年重修,文革期间一度被毁,后又重修,现在是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也有说法说这里是衣冠冢,我不能确定。台阶下面有不少居民居住,有人坐下面乘凉或者下棋。

我去的时候,有个大姐在打扫墓园,我估计她是陈的后人,或者是当地文管所的人,或者是附近的人,因为她打扫得很仔细,我就没有打扰,只是在边上晃悠。

一会儿又来了一对夫妻,带着一条小狗,他们从附近的居民处借了扫帚,也开始参与打扫。不过他们打扫得没有那个大姐仔细,那个大姐把边上草丛里的垃圾都清理得很干净。这对夫妻打扫得差不多,就奉上了供品,其中有一只烧鹅(也可能是烧鸭,或者烧鸡),看着蛮不赖。

2

我瞅了个机会上前搭话了,先问这对夫妻,他们说自己是附近的居民,清明了,过来祭拜一下。这倒是很仁义的事情。

我再问那个大姐:“您是他的后人吗?”她看到有人问,就边打扫边开始说话了,并且她似乎也很有说话的欲望,打开了话匣子。大姐说她是陈友谅的后人,但是她自己一直不知道,因为她姓王,而且她以前根本不知道陈友谅这个人。

那她是怎么知道陈友谅这个人的呢?

是陈友谅托梦给她的,她继续说。三年前,她连续三个晚上都梦到他,她纳闷啊,这谁啊,穿着帝王的服饰,在那诉说他的故事。这人说自己是陈友谅,于是他的故事就像电影一样在她的梦里演了一遍。他说了很多,还说她现在是他的后人,是他当年的侍卫转世,也就是说,在陈那个年代,她是他身边的一名侍卫。

她甚至还提到,当年作为侍卫的她,和陈友谅夫人身边的一个侍女关系很好。这勾起了我八卦的心,我问,您和那位侍女之间当时有没有什么故事呢。她好像没反应过来,只是说关系很好,继续讲她的。我不好意思八卦了,显得不太严肃。

3

她说,陈友谅在梦里提到他的墓在这里,希望她帮忙照看,这样她才知道这里,之前她完全不知道这个人,更不知道这个墓。她当时在九江,因为这个梦,后来她才了解到自己家族的情况,本姓陈,是陈友谅之后。

我说,你们家应该就是江州义门陈吧。她说是。

这就大概能对应上了。江州就是九江,去年我偶然了解到,江州的义门陈氏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个家族,以至于北宋官方下诏劝他们分家。后来我查了点资料,还写了篇关于义门陈氏的文字。陈友谅正是江州义门陈家族出过的名人之一,而且,据说他败给朱元璋后,九江德安县的江州义门陈氏家族所在的村子遭到朱元璋的破坏,导致遗址无存,现在都是后修的。

不过从记载来看,陈友谅的祖父本姓谢,后因为入赘了陈家,家里就改姓了陈。

陈友谅,沔阳渔家子也。本谢氏,祖赘于陈,因从其姓。 ----《明史》

按照《明史》这个记载,陈友谅的祖母应该姓陈,他的祖父入赘到了陈家,至少他的父亲跟了母亲(陈友谅祖母)姓,但他的祖父是否也改姓了陈,不能确定。所以陈友谅还是义门陈家的血统。不少地方有这种习俗,男方入赘后,生的孩子多跟女方姓。

(义门陈:一门繁衍成万户,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家族 https://www.douban.com/note/705450942/

牌坊

4

大姐讲的托梦的事儿,听起来很神奇,我不能说信或者不信,但我很尊重和看重她的表述。一个是,她讲得很诚恳,至少对我这个陌生人是信任的和愿意倾诉的,另一个是,她知道不少陈友谅的事情,而且多是符合记载且合理的,她可不是一知半解,或者只知其大名,她对自己扫墓的这位墓主人非常了解。

比如她知道陈的儿子陈理后来被朱元璋迁居到了高丽,还提到那边的生活。他知道陈虽然是一代枭雄,但奢侈且德行不好,这点让他的部下比较离心。甚至陈的漂亮妻子当时也劝他为善,但是陈没有听。

我暗自叹服,她为他虔诚扫墓,但并不避讳讲出他的缺点。她说陈“德行不好”的时候,我就知道,她了解得很深,即便不是从梦里了解,也是对墓主人有过深刻研究的。所以不管她说的托梦是真是假,她在这里扫墓都是非常让人钦佩的,她和墓主人真是大有渊源。

她说自己当时做了梦之后,就告诉了自己的师父,我听了就问她是不是佛教居士。她说是,属于那种不出家的居士里修行最严苛的。之后她和她师父就给陈立了个排位供奉,后来她搬到武汉了,现在就住在武汉。

大姐说托梦之后,她前年和今年都来这扫墓,只有去年因为母亲生病就没有来。

牌坊(背面)

5

作为元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的陈友谅,一开始在红巾军首领之一的徐寿辉手下,因战功逐步擢升,后来他杀徐寿辉自立为帝,国号为汉,这让他颇失人心。这期间他与同样起义的朱元璋多次交兵,并在1363年与朱元璋决战鄱阳湖。这时候他的实力是强过朱元璋的,鄱阳湖之战双方兵力对比是,陈友谅的65万对阵朱元璋的20万,而且他被认为拥有14世纪全世界最强大的水军力量。

在鄱阳湖的决战中陈友谅将大船连锁为阵,就在朱元璋进攻乏力的时候,突然东北风起,朱元璋采用了火攻,火借风势,风助火威,陈的大船进退不便,遭到焚烧,于是就败了。这几乎就是赤壁大战的一次翻版,只不过风向不同,上一次是借东南风,这次是借东北风。

更要命的是在之后的突围中,陈友谅把头伸出船舱指挥作战,却不幸被流矢射中并贯穿了头颅,立即身亡。

“友谅从舟中引首出,有所指捴,骤中流矢,贯晴及颅死。” ----《明史》

集团一把手以如此利落的方式直接在战斗中阵亡,还是不太多见,这就再无卷土重来的可能了,朱元璋运气也不错,这个最大的对手阵亡,剩下的事就容易了。当年项羽觉得自己无颜见江东父老,于是自刎乌江,他还是有机会重来的,但这次陈友谅阵亡,想不想重来,都没有机会了。

陈的部下张定边把陈的尸体埋在了武昌蛇山,并且拥立他的儿子陈理在武昌即位,但大汉政权次年(1364年)就被朱元璋平定。明朝建立后,陈理被迁居到了高丽,现在朝鲜半岛有不少陈氏被认为是他的后代。

据说朱元璋攻克武昌后曾到陈墓前祭奠,并且题了“人修天定”四个字,不过现在墓前早没有这个。

6

还是为陈友谅感到遗憾,毕竟他的实力一开始是强过朱元璋的,不过他的行事方式和谋略的短处,也让他和对手的实力此消彼长。鄱阳湖大战被认为是中世纪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战,也是中国水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不以成败论英雄,牌坊正面“江汉先英”的题词是湖北父老对湖北人陈友谅的肯定,牌坊另一侧写的则是“三楚雄风”。

陈友谅一开始在九江定都称帝,之后因为和朱元璋作战丢了九江,驻地就移到了武昌。所以九江和武汉是他的地盘的两个中心,正好这位大姐也是从九江迁居武汉的,这个空间转换的一致性还是有点神奇。

我说我之前来过一次这里,是晚上,这次是第二次来。大姐说,那你也很有缘分啊,说不定你也是当年他身边的谁呢。我说,这个不知道,倒是没有被托梦。

大姐打扫完,摆了供品,拿出纸钱,开始祭拜。我感觉差不多了,就和大姐道别,离开了。

当天在陈墓待的时间有点久,以至于影响了我当天的其他安排,如果只看看墓,很快就可以离开,但当我看到有人在很虔诚地扫墓的时候,我就知道,这里有故事,既然被我碰到,我就想去挖掘这些故事。任何时候,最鲜活的都是事物背后的故事。所以在墓前,大部分时间我都是在等待,等待搭话的机会。

大姐的故事也确实让我很感慨。当她对墓主人如此了解的时候,即便她说的托梦是编的,我也觉得没问题。她有资格,有资格说自己是对方的后人,说自己在那一世曾经是对方的侍卫,而到这一世对方托梦给她,她则去为他扫墓。

托梦是真是假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懂他。

个人公众号:管中可窥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