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后一天,Lydia辞职了。
她从上海出发,乘坐飞机、大巴,辗转24个小时到达爱沙尼亚第二大城市塔尔图。
首先迎接她的就是漫长的冬夜。一天中,太阳只是短暂地冒个头,11点天亮,2点多天又快黑了。每天除了上课外,几乎所有活动都是在黑暗中完成的。Lydia靠着和朋友相聚,去健身房,吃维生素D才扛过了冬天。
这个城市,华人很少,城市里没有一家中餐馆,也没有亚洲超市。她大多时候吃“白人饭”,比如胡萝卜、土豆和卷心菜。
她觉得人就像动植物,日照会驱散心结和抑郁,但相较于她曾在上海工作时的压力,大自然手下留情了。
Lydia曾在国内考过研,学习日语专业,毕业后工作4年,当日语教培网课老师。她不仅是授课教师,还需要负责运营、维护用户、销售等。
上午八点半上班,她几乎每天坐23点42分的末班车回家,有时到家已凌晨1点。2022年居家办公期间,她24小时待命。
比起毕业时,她胖了20斤,每天只能从镜中看到自己苍老的脸。“精神状态严重不好的时候会想,今天被车撞一下都比上班强。”
她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有博主分享小众国家的留学体验,爱沙尼亚一年学费4250欧元,房租一个月150欧元,一年总支出约合人民币7至10万元。她看了看自己的积蓄,觉得可以一试。
塔尔图大学的全球排名不高,在中国也没什么知名度,并非就业的加分项。Lydia向朋友介绍时,有的朋友没听过这个国家,有的不理解她的选择。母亲也不解,为什么要再读一个硕士。
Lydia读研期间曾在日本交换过一年,留学对她来说并不新鲜。她选择二硕,是为了自救。
从卫星地图上看到的爱沙尼亚几乎都是绿色,首都塔林被喻为“洗肺圣地”。打开宿舍的窗,Lydia就能看到、嗅到路边的树。她会与朋友到森林徒步,去欧盟国家旅行。节奏放缓后,她的内耗被治愈了不少。
提起小众国家的共性,在“豆瓣艰苦留学组”中,出现最多的词条是“便宜”“性价比高”“认可度低”……有人在希腊学考古;有人放弃美国本科的录取,到匈牙利读医学;有人在评论区征求建议,想去塞尔维亚读高中……
小众留学与当前兴起的新业态、新职业有关,人们越来越注重个性化、多元化的生活方式。比如,近些年,中国去法国的留学生中,学习人文艺术与语言专业的比例最大,占40%左右。
而在意文凭及就业含金量的留学生,仍倾向于选择传统留学国家。CCG报告显示,在留学专业的选择上,曾经大热的商科类专业报名人数减少,主流专业以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为主。
尽管小众留学是新兴趋势,但决定是否留学前,还应理性评估。“小众留学聚焦在相对较窄的领域,学习视野可能受限,就业发展前景可能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在追求小众留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自身兴趣与发展的平衡。”CCG报告中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