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来看,“医闹”成为影响医患关系的主要矛盾,必须用法律武器和联合惩戒等手段进行有效治理。医德建设与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同步加强,培育医患双方的法治信仰,无论是医德,还是患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的道德,都是滋润医患关系的“润滑剂”,是防止产生医患纠纷的一道“防火墙”。重构医患关系,社会也需要做到更多,进一步推进医改,让与时俱进的医疗体制机制成为可靠保障。医改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本之策,同时,也是社会和谐、民生改善的善政之一。现如今,医改进入深水区,面临着不少深层次问题与矛盾,为此,不仅要蹄疾提速,更要提质增效。推进医改的深入,不仅要触动利益,通过利益的重新调整来缓解医患间的利益矛盾;而且要触及灵魂,唤起医德和患者及其家人道德的共同回归,以形成和谐的医患关系。
梅奥国际指出:针对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应当从医方、患者、社会三个根源出发,对症下药,从三方面做出改善,构建和谐互信的新型医患关系。
(一)医方
首先打铁还需自身硬,医护人员的医疗水平需不断更新、学习,故此有了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和考核,院方需保障医护人员的的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安保机制,其次保障医务人员福利进而减少医护人员为一己私利做出损害患者利益的事情。 然后作为医护人员要关爱患者,给予患者更多关怀,提供更好服务。医患两者多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消除误会,不仅可以促进治疗的进行保证治疗效果还可以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最后医院全体工作人员都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努力创造良好氛围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
(二)患者角度
患者要正确认识人体疾病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理性处理与医生间的分歧,因为治疗是医患双方共同的责任,患者以及家属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应积极、理性、宽容,不能只是被动接受或意识上毫不负责地将自己的健康全盘交给医生,要主动向医生了解病情,了解治疗方案,而不是找“度娘”等道听途说,多给予医生信任、宽容。遇到医疗事故时要运用合法手段维护自身权益,不应该采取极端手段。
(三)社会方面
要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就要发挥政府在医疗市场中的主导作用,保证医疗卫生服务的福利性和公益性,首先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穷” 的问题。其次规范各类媒体的报道是否真实,而不是为了吸引大众眼球歪曲事实,例如“标题党”。我们还应进一步进行医疗改革,完善法律法规,让暴力伤医杀医者受到应有的严惩,也对医生的行医进行规范和监管,保证医疗过程中的行医质量;也应该为患者的申诉和维权提供有效的法律途径,这样才能保证患者不采取杀医伤医的极端手段。因此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仅是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的要求,还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要求。
我国的医患关系紧张已不是一两天,近年来频繁出现的暴力矛盾冲突更是让我们对看病难、行医难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更多的呼吁。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医疗人员的生命安全和正当权益,同时通过改革促使患者能少花钱看好病,这样才是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的正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