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东医疗
广东医疗改革与医疗服务平台,致力推动提升医疗质量,增进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发布医改政策、医院管理和医疗服务权威信息。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改善医患双方医疗体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广东医疗

【提醒】1人中毒死亡!广东发布紧急提醒→

广东医疗  · 公众号  ·  · 2021-04-19 08:49

正文


据广东省卫生健康委通报, 3月全省报告1起误食毒蘑菇(致命鹅膏)引起的中毒事件 ,为清远报告,发病1例, 死亡1例 ,事件级别为一般。



近期,广东天气多变

各种野生菌类及其他植物进入生长旺盛期

误采误食有毒野生植物

引起食物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紧急提醒:

请广大群众以及餐饮单位

不要自行采摘、食用、制售

野生蘑菇、断肠草等野生植物




广东有200多种毒蘑菇
切勿凭个人判断采摘食用


毒蘑菇又称毒菌或毒蕈(dú xùn)。 在广东,毒蕈有200多种,其 中致命的有十余种,引起中毒事件最多的毒蕈是铅绿褶菇, 导致中毒死亡最多的是 致命白毒伞 (又名致命鹅膏


白毒伞的白色菌体幼时卵形,后菌盖展开成伞状。常在黧蒴树树阴下群生或散生, 分布在广州、清远、肇庆等地,大量生长于春季温暖多雨的3-4月,5-7月也少量出现。


▲白毒伞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市民不要凭个人经验或“民间偏方”私自分辨、摘食毒蘑菇,因为很多方法都是讹传,没有科学依据。 即使是专家,在分辨毒菌和食用菌的时候,可能也需要用到专业的仪器才能将外形相似的品种分辨开来。



关于毒蘑菇的N种错误说法


1
颜色鲜艳的,或外观好看的蘑菇有毒。

事实上色彩不艳、长相并不好的肉褐麟小伞、秋盔孢伞等却极毒。

一些可食蘑菇种类是美貌与安全并重的 ,例如橙盖鹅膏,具有鲜橙黄色的菌盖和菌柄,未完全张开时包裹在白色的菌托里,有“鸡蛋菌”的别称,是夏天游历川藏地区不可不尝的美味。


2
有虫子取食痕迹的蘑菇是无毒的。

很多对人有毒的蘑菇是其他动物的美食 ,比如豹斑鹅膏经常被蛞蝓取食。白毒伞也有被虫啮食的记录。


3
毒蘑菇与银器、大蒜等同煮可致后者变色。

银针验毒的原理是银与硫或硫化物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但 所有毒蘑菇都不含硫或硫化物,所以不会令银器变黑。


至于毒蘑菇致大米、大蒜或灯芯草变色的说法则完全出自臆想, 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种现象确实存在。


4
毒蘑菇高温烹煮或与大蒜同煮后可去毒。

不同种类的毒蘑菇所含的毒素具有不同的热稳定性,以白毒伞为例,其毒性成分毒伞肽的稳定性很强, 煮沸、晒干都不能破坏这类毒素 ,人体也不能将其降解,吃下一两朵白毒伞就足以夺去一个成年人的生命。


而大蒜里的活性物质确实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但对毒蘑菇完全无能为力。


5
受伤变色、流汁液的蘑菇有毒。

其实这 并不绝对 ,像松乳菇、红汁乳菇受伤处及乳汁均变蓝绿色,却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


6
毒蘑菇有鳞片黏液,菌杆上有菌托菌环。

很多毒蘑菇并没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如亚稀褶黑菇,没有菌托、菌环和鳞片,颜色也很朴素,误食会导致溶血症状,严重时可能因器官衰竭致死。


另一方面, 这条标准让很多可食蘑菇躺着也中枪。 例如,常见食用菌中大球盖菇有菌环、草菇有菌托、香菇有毛和鳞片。



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职业病科副主任医师张伊莉介绍,急性毒蕈中毒分为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损害型、肾损伤型、横纹肌溶解型及光过敏性皮炎型等。


各型间可有重叠,其中 肝损伤型最为严重 ,如白毒伞、灰花纹鹅膏等,重症者短期内暴发急性广泛肝细胞坏死、快速进展为肝衰竭、肝性脑病,病死率高, 占全部毒蕈中毒死亡比例的90%以上。



目前急性毒蕈中毒尚无明确的特效解药 ,所以要求进食后尽早洗胃、导泻、清除吸收的毒物。



毒蘑菇中毒如何自救?


催吐: 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把手指刺激咽部催吐,减少毒素的吸收。若已出现昏迷症状,不要强行向口腔内灌水,防止窒息。



立即就医: 中毒后立刻到正规医院救治,最好携带剩余蘑菇样品,以备鉴定蘑菇的种类。






广东常见毒蘑菇图鉴
建议收藏备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